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张培刚先生的“农业国的工业化”理论为指导,结合浙江乡村工业化的实践,对什么是乡村工业化、浙江乡村工业化的模式及经验以及乡村工业化的普适性和可持续性进行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郝薇 《风景名胜》2021,(6):0051-0051,0054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已被确立为我国当前乡村发展的核心战略 , 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并实施。该战略的根本指向就是让乡村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这也是中央对其发展所设定的远大目标。乡村是我国乡土文明、自然遗产、文化历史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乡村不仅是中国农耕文化最直接的活态存在,也是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伦理道德体系,更是一部代代相传、久远悠长的纪录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活史书”。在经济迅猛发展、社会面临变革的当下,面对生活方式、社会发展体系、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等深层次变化,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农耕荒废、村落生存环境质量低下、文化丢失等严峻问题。乡村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成为当前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了乡村治理方略,其中央一号文件里写到 :“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乡村建设在建筑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建筑是人居环境构成的主题要素,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一大载体。怎样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建筑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玉  刘彦随 《人文地理》2018,33(2):100-106
“乡村病”是指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乡村发展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失衡导致乡村发展系统失去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而导致乡村发展受阻甚至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现象。“乡村病”的成因包括乡村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乡村病”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由其扰动形成的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其产生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政策等所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约束。最后,从制度与政策创新、城镇化与乡村化协调均衡发展、村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病”的调控策略,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认识和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乡村地理学作为研究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其深入发展则是在七十年代末,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乡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问题,迫切需要地理学家去研究解决,这种形势为我国乡村地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乡村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出发,回顾了我国近年来乡村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我国乡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宿作为一种依托乡村住宅打造的新型乡村旅居业态,是推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依托当地民俗、特色建筑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从观光旅游到体验旅游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兴力量.另外,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不损害生态...  相似文献   

6.
《攀登》2021,40(4)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助推美丽乡村文化以及培育生态治理主体等方面,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内容,更是乡村生态治理的丰富内涵。后脱贫时代的生态宜居建设被赋予新的内容要求,同时,具有缓解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压力,衔接生态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以及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创性意义。然而在乡村治理和乡村全面转型的后脱贫时代,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基于此,有必要从理念构思、资源转化、文化引领、体制保障以及体系健全等方面不断加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从而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严琰 《旅游纵览》2023,(19):118-120
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农民生产生活空间到权利空间的转换上,指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聚焦社会相关主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通常采用政府指导、资本下乡以及政府与资本合作共建三种模式。本文针对蕴藏在此类模式中农民空间收益权、使用权及公共资源享有权收窄这一现象,提出应当从差异化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及监督治理体系优化等方面施策,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西乡村建筑遗存是广西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特别是那些具有鲜明特色、蕴含着历史内涵和承载着人类交往、文明交流、中外关系、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及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文化互动、风尚习俗相互影响融合信息的建筑遗存,需要我们关注、挖掘、研究、保护。本文以桂南地区卢氏科举世家的官屋为例,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关注、保护与开发好清代广西乡村建筑遗存,特别是有特色的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旅游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人数,还是乡村旅游景区数量都取得了极大提升,然而在乡村旅游效率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效率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基础现状、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以及面临的问题,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突出黑龙江特色、丰富产品供给,聚焦重点区域、促进集群发展,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这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运超 《旅游纵览》2013,(12):199-200
本文介绍乡村旅游的起源以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历史演变、现代乡村率业的迅速发展,阐述我国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即: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产品的体验性、开发的扶贫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时空的多变性。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风光与乡村人文活动为吸引物,以农户为经营服务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西欧发达国家可以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田阳  边新元 《风景名胜》2020,(2):0208-0208
基于乡村地域性挖掘文化资源,科学分析资源优势,有利于乡村规划的有机发展。文章立足于实践,以惠营房村为例,从历史文脉、乡村格局以及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抓住地域性特质,进行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分析,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以下的状况:政府及村民以及开发商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各方的合作不到位,同时规划缺乏科学指导也缺少旅游方面的人才支撑,旅游产品呈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差。针对这些现状作者提出了对策,政府、村民以及开发商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政府要联合各方力量进行开发,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农村旅游的经济和政策帮助,加强对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培训,在开发中要注重本土特色,能够创造出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心理需求,加强对乡村旅游智慧发展,提高科技在乡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有超 《风景名胜》2021,(2):0259-0259
随着我国乡村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近一亿人脱贫以及国家层面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当下,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热议话题,乡村也在快速建设和发展,但是农村各方面都落后与城市,青壮年人口的流失;环境的破坏;建设水平的严重滞后等都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本文简要探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平衡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视角识别乡村文化内核,从环境布局、民居建筑、民俗风情三方面解构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分析乡村旅游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商业气息浓厚、开发深度不足问题,并从保护性开发、本真性开发、科学性开发三方面给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春梅 《旅游纵览》2023,(9):7-9+16
本文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首先简要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原则,其次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成片化开发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包括推进成片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希望可以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落实并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中的难点,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活力,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宗祠作为高淳地区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又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天然载体。文章立足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从高淳地区宗祠情况概述到新时代宗祠功能的转化和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盘活宗祠资源,转化其功能属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8.
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在简述国外乡村聚落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也分析了研究存在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国内乡村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区位、规模、类型与分类、体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演变等方面。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乡村聚落体系与职能的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乡村聚落演变趋势预测研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尺度和不同地形下的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聚落转型与重构研究;乡村聚落理论研究和跨学科多元化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翔  李国正 《旅游纵览》2022,(2):128-130
近年来,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景观以及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取得实效.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存在旅游专项资金短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吸引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  相似文献   

20.
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红波  张小林 《人文地理》2012,27(4):103-108
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系统梳理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动态,将其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起步、初步发展、拓展变革、转型重构四个阶段。对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聚落布局、聚落形态与分类、聚落景观、聚落用地、聚落生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近今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的人文社会化和乡村重构的研究趋势。以期能对国内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