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建立之后,国际关系史经历了几十个帝国的兴衰存亡,帝国的扩张以及帝国之间的攻伐战争使欧亚大陆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到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规则也是以殖民帝国的形式传播到全球。帝国既是一种政治单位,也是一种国际体系。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农业帝国、游牧帝国和殖民帝国等不同帝国形式,三种帝国的兴衰源于其内在的悖论,农业帝国在相对固定的空间中上演着统一与分裂的剧目;游牧帝国则需要调和定居与移动之间的难题,殖民帝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邵永灵时殷弘奥斯曼帝国是个谜。它只用了200年时间,就由一个弱小、贫瘠的部落酋长国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①但与其兴起相比,其衰弱更令人困惑。这一衰落过程包含两个特别突出的现象。首先,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速度极快,...  相似文献   

3.
当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与欧洲国家的强大形成鲜明对比时,欧洲大国看似掌握着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主动权,但欧洲国家因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一致对付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衰弱不堪,但它依靠一两个强国来抵制其他欧洲强国的侵犯,保持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在英国和法国的帮助下抵制俄国,在俄国帮助下压制埃及行省的分裂行动,依靠德国的帮助抗拒其他欧洲强国,客观上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很显然,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虽是“病急乱投医”,但也有一定主动性,并非完全任人宰割;只是帝国内政中的问题削弱了正常外交活动。奥斯曼帝国对欧关系的演变受当时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严重影响.帝国最终被卷入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4.
国外学术界有关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文章从帝国奴隶制、奴隶状况、理论研究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已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并对今后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雷颐 《文史天地》2016,(4):77-82
正几百年前,现代化从西欧发轫,然后如波浪般一圈圈向外扩张,波及之处,纷纷被卷入这一大潮,有的乘势而起,有的动荡漂摇……横跨欧亚的土耳其,因地处要冲,所以"首当其冲",比多数东方国家受现代化冲击要早得多,而且它的现代化历程十分曲折,因此对"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老大帝国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从拜占庭帝国边境一个小小的伊斯兰酋长国慢慢发展起来的,到15-16世纪,已成一  相似文献   

6.
奥斯曼帝国并不是由于外债而亡国,但探讨外债问题,可以揭示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几度危机直至最后瓦解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虽然帝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和贸易收入一直是增长的,但赶不上军费、警务开支和其他行政费用的增长。由于财政困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府被迫举债。奥斯曼政府不同时期举借外债的原因不同,外债规模也有差异。为清偿债务而成立的公债管理处,带给奥斯曼帝国直接的益处和深层的危害。这个机构化解了帝国的外债危机,但其职能扩大之后深入奥斯曼帝国的各个领域,对帝国的政府管理和普通民众的观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削弱了帝国臣民对统治者的忠诚。  相似文献   

7.
王莉 《沧桑》2008,(4):155-156
奥斯曼帝国传统的伊斯兰教育,是奥斯曼人凭借着伊斯兰传统制度而精心制定的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社会结构中,奥斯曼人不但继承了早在帝国存在前的伊斯兰宗教教育,而且发展了以传授伊斯兰教为内容的宗教教育,形成了奥斯曼帝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伊斯兰教育,使传统伊斯兰教育作为帝国正统教育中最重要环节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范永茂美 《世界》2006,(9):12-15
人类历史充满了政治的故事,政治的故事又是国家兴衰的故事。塞缪尔·芬诺(Samuel E.Finer)里程碑式的杰作《早期时代政府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的大国政治百科全书:从亚述王朝、波斯帝国、罗马共和国,到中国的汉王朝,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哈里发帝国、中国的唐和宋王朝,到奥斯曼帝国。古代的帝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以往围绕所谓"新清史"展开的争论中各方均把注意力聚集在清朝的规章制度、治理方式以及满人精英的观念、习俗方面,这里另从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两个侧面,重新审视清朝国家的形成路径及其性质。清朝疆域的整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从后金政权在东北兴起,到入关后取代明朝,至17世纪50年代基本控制关内各省,是为开国的第一阶段;其第二阶段从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50年代,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边陲用兵过程,受到清廷独特的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的驱动与制约。而清朝地缘战略从被动回应到积极防御再到保守妥协的转变,又跟其财政构造中低度均衡机制的运作及其背后社会经济的支撑力度紧密相关。同时,如果我们将清朝国家与近代欧洲财政军事国家和奥斯曼帝国加以比较,即可看出其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独有的脆弱性与坚韧性,并质疑国家形成研究领域流行的"帝国—民族国家"认知范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山茶》2009,(6):2-2
为什么好奇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东西方的古代文明随意堆积着.杂乱而和谐: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考古现场。  相似文献   

11.
在"威斯特伐利亚国家"兴起之前,欧亚大陆的历史是由几十个帝国的兴衰演绎的,时至今日,帝国虽然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帝国的情结以及帝国的遗产依然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从罗马帝国到现代的大英帝国,帝国的功能与形态迥然有别,农业帝国、游牧帝国与殖民帝国是帝国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如何从帝国的内在逻辑与演化动力对帝国进行类型学分析是帝国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边界,既是帝国区别于现代主权国家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对帝国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参照。从边界的视角而言,帝国是具有多重权力边界性质的人类组织形态,而主权国家的边界是合一的;同时帝国可以分为两种理想类型,即时间性帝国与空间性帝国,它们不仅代表了两种帝国的形态,也代表着两种帝国演进的逻辑。时间性帝国处于扩张的"时间之流",边界变动不居;而空间性帝国则在相对稳定的空间中建立与维护帝国统治,边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界提供了一种认知帝国的新视角,同时也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帝国边界变迁给当代国际关系留下的沉重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元朝时期中国版图空前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统一蒙古各部,继而东征西讨,通过金戈铁马的赫赫武功,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建立起西抵黑海,几乎包括整个东亚地区的世界性帝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但是,如何统治这样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世界帝国,这是蒙元统治者长期以来面临的政治困境和必须要解决的统治难题。蒙古统治者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的符牌制  相似文献   

13.
尹忠海 《世界历史》2007,(6):143-146
如果地图可以斜着看的话,那么处于欧亚大陆之间的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连成了一条轴线。如果从亚得里亚海到黑海,从阿拉伯半岛北部到巴尔干半岛划一个圆的话,这根斜轴又成为这一圆盘上的指针,其圆心就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边的君士坦丁堡,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处于这一地图的肯綮部位,深具战略意义。《拜占庭文明》一书,抓住这一特点,把全书体系建立在合理的定义基础之上,清晰地阐述了边境优势与帝国命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史月刊》2013,(5):6-8
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同盟国就四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这四个国家全部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在这次战争之后解体。持续时间共四年零三个月的一战,不光战败国伤痕累累,战胜国也都损失惨重。以英国为例,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以来几十年的积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5.
追忆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进入西方社会1923年10月29日,凯末尔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这是土耳其进行重大改革的第一步。在一战中,同德国结盟的古老奥斯曼帝国以战败告终,协约国英、法,意占领了帝国的大量土地。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凯末尔强烈反对伊斯坦  相似文献   

16.
上下几千年,横跨三大洲,丝绸之路是世界上一条最古老的重要陆上交通干道。它在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是联结中国、印度、希腊、埃及、巴比伦等世界文明古国的纽带;在它所经过的地区,出现过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横跨欧、亚、非的世界大帝国,诞生了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于这样一条在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伟大作用的交通干道,要用很简括的语言确切讲清它的所有线路,是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间长达6个世纪,其内政外交和兴衰荣辱一直是学者笔下的重要题材。苏莱曼一世之前的几位素丹雄才大略,继位前多有在地方行省担任总督进行锻炼的机会,能够在掌握权力后励精图治,不断向外拓展帝国的版图。苏莱曼一世去世之后,奥斯曼帝国几乎停下了扩张的步伐,勒班陀战役的失利打破了奥斯曼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围攻维也纳失败后签订的《卡洛维茨条约》,更是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哈布斯堡王  相似文献   

18.
凯末尔不但为他的民族赢得了独立,也为土耳其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他赢得了本国人民和世界的尊敬。 老去的西亚病夫 奥斯曼帝国与大清帝国,在近代被称作为西亚、东亚两病夫。这两个老大帝国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也都曾经尝试过维新变法,以求独立自强,但最终都告失败,陷入了衰败状态之中。为了挽回奥斯曼帝国的颓势,1908年爆发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革命,革命胜利后,青年土耳其党拥立70岁的穆罕默德五世为苏丹。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奥斯曼早期国家的历史阐释尚未达成共识。维特克在质疑奥斯曼帝国"部落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齐起源说"的解释架构,即认为奥斯曼帝国起源于一个"边疆社会"中的"加齐团体",奥斯曼早期国家在地理上位于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区域,占领这里极为困难,"加齐战争"得以长期延续,因而最终形成帝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加齐起源说"的诠释路径进行批判和否定。"加齐起源说"反映了奥斯曼早期国家起源的某一维度与思考命题的不同层面。13世纪末的比提尼亚地区具有多元文化并存,多文明杂糅的地缘政治特征,诞生于此的奥斯曼早期国家亦具有这种多元文化特性,这种特性有助于奥斯曼早期国家在小亚细亚与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并最终在15世纪形成横跨亚欧的世界性帝国。  相似文献   

20.
世界地图上那一整块广袤的最引入注目的欧亚大陆,在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曾兴起过多少旋起旋仆的文明帝国和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多少年来,这块阔远的大陆世界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视为而且也确是相互隔绝的两块古老的文明大陆。本文试图从宏观着眼简略地勾勒从西北角到东端这样一个文化历程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