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16-17世纪,又因朝鲜王朝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开始了成为界河的历史。18世纪之后的中朝勘界活动,更进一步确定了图们江上游"江源"段界河。显然,图们江历经五、六个世纪最终完全成为中朝界河,正是朝鲜王朝长期在其东北方积极开拓经营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明朝的统治者们对此却始终处于"淡漠"甚至是"忽视"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命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赴中朝交界的图们江、鸭绿江江源一带确定两江正源,并在分水岭处树立界碑,史称"穆克登碑"。根据新发现的李匡德《冠阳集·答李君敬书》、首尔大学奎章阁藏《西北界图》和《八道地图》、成海应《北边杂议》等朝方资料,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奏折、清末相关人员的实地考察等中方资料,作者认为穆克登碑最初确实立于小白山分水岭上,穆克登指定的图们江源是红丹水。  相似文献   

3.
王荣成  任晶 《人文地理》2004,19(1):37-4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穆克登碑文所标示的界河"土门"不是图们江,而是海兰河(后来改为黄花松沟子),中朝两国应以"土门"分界。为此,双方进行了两次界务谈判。谈判中,朝鲜李重夏虽然坚决主张"土门"非今图们江的"两江说",但其实知晓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界务谈判后,李重夏以"别单"形式几次撰文上奏政府,阐述了他对"两江说"的真实看法,论证了"土门"即图们江、图们江自朝鲜王朝初年就已是中朝两国界河的史实,揭露了"两江说"的策划者是鱼允中,被朝鲜称为"分界江"的布尔哈通河与现实界河毫不相关等。  相似文献   

5.
本对斡朵里女真与明、朝鲜的关系进行了考述。认为斡朵里女真自洪武初年已迁徙朝鲜吾音会,至正统五年(144)西迁苏子河畔,中间除西迁辽东凤州十余年外,一直居住图们江流域。斡朵里女真居住图们江流域对李朝政府向图们江流域拓展疆域进行了有效地抵制和斗争,致使李朝以图们江为界的欲望始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11)
探索佛教传入图们江流域的初始时间,属于全新的学术尝试。本文围绕杨木林子寺庙址、古城村1号寺庙址开展了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尘封多年的馆藏文物中获取了新的认知线索;另一方面,为追寻文献记载的"高句丽旧地"栅城府故址开辟了新的视野空间。新的瓦作产品、佛教遗存研究表明,珲春河流域不仅是栅城府治理的中心区域,也是图们江流域最早被佛教影响的地区。高句丽政权以国内城为都之时,亡国后的前燕制瓦工匠随僧侣进入珲春河流域,他们营建的古城村1号佛寺是图们江流域最早的佛教寺院。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解读,本文认为佛教于高句丽时期开始传入图们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试析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王朝领地。朝鲜李朝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拓展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民主与独裁的争论和丁文江政治思想的研究,此前学术界已有相当的关注(如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第三章"民主的价值争议"部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雷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30年代民主与专制论战透视》,《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第151~165页;黄道炫:《30年代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第154~168页;沈庆林:《丁文江的政治思想》(《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第176~188页;胡适:《丁文江的传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谷小水:  相似文献   

9.
珲春位于我国吉林省东陲,其东南与俄国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为我国东北地区的边界重镇。清初,这里山林深密,野兽滋生,被清廷划为“禁山围场”,①属于宁古塔将军之辖境。康熙十五年(1676),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改为吉林将军,于宁古塔设置副都统,珲春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尚无行政机构。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始于珲春地方设置协领,管辖“东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图们江二十里外朝鲜界,南至海一百一十里,北至佛思恒山一百二十里图们江界”②之境内人户。雍正五年(1727),设副协领。乾隆元年(1736),裁副协领。咸丰九年(1859),因边…  相似文献   

10.
更正     
<正>因作者和编者疏漏,2014年第5期第7页"雍正十三年(1748)",公元纪年标注有误,应为"雍正十三年(1735)"。2014年第6期"目录"与"2014年总目"中的"《张荫恒日记》",应为"《张荫桓日记》";第64页"史密斯(Ian Douglas Smith)",应为"史密斯(Howard Alexander Smith)"。特此更正,并向读者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谕示:"长白山发祥重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从此,清朝开始对长白山实行长达200余年的封禁。这使得长白山常年鲜有人涉足,朝廷对这里的地形、地名所知甚少。1908年,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率队首次全面踏勘长白山,寻找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揭开了长白山的神秘面纱。之后他又率队数次勘察长白山,拍摄了《长白山灵迹全影》,绘制了第一张《长白山江冈全图》,撰写了第一部长白山文化专著《长白山江冈志略》,把长白山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21日,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共铜陵市委宣传部等主办,铜陵青铜时代有限公司承办的《画为媒张耕江虹媒第三回画展》在铜陵美术馆开幕。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铜陵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敬明,铜陵市政府副市长叶萍等出席了开幕式。张耕和江虹八年恋爱终结连理早已成为佳话。"画为媒"一语正是两位因画相识、因画相知、因画相爱、因画而喜结良缘的注解,而《画为媒》系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涉及中国6个省、2个直辖市、25个地级市,包括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至此,历时8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申遗冲刺并最终成功人遗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中国大运河及其文化现象遂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先后举办了"中国大运  相似文献   

14.
图们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将军",是因为他在将军中有"两个特殊"和"四个传奇"--"两个特殊"是指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为军队法制建设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四个传奇",则是指图们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的将军、中央军委法制局首任局长;从一名普通的军事法律工作者到全军乃至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普通战士到出版了10余部专著、170多万字作品的将军作家;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阶下囚"到审判"林、江"集团的国家公诉人……与传奇的人生经历相比,图们将军的爱情故事更具传奇色彩。日前,笔者专程赴京,在中央军委的"将军楼"里采访了图们将军。于是便有了本文图们将军与夫人阿力贡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吴大澄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第二次勘定了中俄东部疆界,重点为兴凯湖至图们江口段。这次勘界,不同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以成琦为代表的首次勘界,不仅没有在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丧失国土,反而收回了被俄方违约强占的黑顶子地方,“错”立的“土”字界牌(俄文 T 字头)得到部分纠正,并争得图们江的出海航行权。因此,这次勘界活动受到了后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战国至两汉的北沃沮文化》一文,把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流域原始文化均视为北沃沮人文化。认为它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今完达山、兴凯湖以南,长白山以北,图们江以西,张广才岭以东的广袤地带。而今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三大河流及其支流流经之地,包括今苏联沿海州一部分,是这种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其典型遗址、墓地有:汪清新华闾、新安闾、天桥岭,东宁大城子、团结,宁安牛场、大牡丹等。这篇文章提出了北沃沮文化这一新的课题,某些论述很有见地,读后很受启发。本文不全面讨论北沃文化及其分布问题,仅就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2)
<正>一、《永乐大典》录《世说新语》的数量今《永乐大典》共录《世说新语》(以下简称"大典本")142则,其中第139(《排调》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甥"则(卷七七五六)与第7则(卷二九四九)、第112(《品藻》28)"王右军少时"则(卷一一○六三)与第51则(卷一一○六三)、第48(《品藻》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则(卷一一○六三)与第136则(二○三○八)重出,实际辑录为139则。在这139则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哈尔滨城史纪元问题的讨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展以来至今虽然各种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就哈尔滨设治问题已达成共识。我作为设治说的主要代表者在《哈尔滨设治与城史纪元》(《新晚报》1992年5月18日)、《何年何月是哈尔滨设治之日》(《松花江报·新周末》1994年11月26日)、《哈尔滨设治之日即哈尔滨诞生之时》(《黑龙江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哈尔滨设治始末》(《黑龙江晨报》2005年5月27日第26版B)等几篇文章均认定为1905年10月31日(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清政府批准设立哈尔滨关道即为哈尔滨设治之日,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正>譚用之,《全唐詩》卷七六四存詩一卷,傳云:"譚用之,字藏用,五代末人。善爲詩而官不達。"大體妥當。其詩源自《樂府詩集》卷九二、《唐詩鼓吹》卷九和《吟窗雜録》卷三三。今人李成晴撰《弘治本吴江志所載宋詩1録》(刊《常熟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從《弘治本吴江志》卷二一1出其佚詩《垂虹亭》:"隔江鶴語夜淒涼,露倚闌干俯渺茫。一碧無痕天在水,雙明滯濕月浮霜。釣竿未拂蘆花白,客路重來橘陣黄。明日吴王臺上望,北風應笑鬢毛蒼。"詩風近似,大體可信。  相似文献   

20.
正议者有论汉太仓方位,据《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385页)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推论于长安城内,《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64页)如是说;然《三辅黄图校释》卷6《仓》(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页)载:"太仓,萧何造,在汉长安城外东南。"直证于城外,莫衷一是。按:考古以漕渠绕城东南推论仓设渠侧。但《汉书》卷45《息夫躬传》(同上,第2182页)载:"天子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