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3年春,冯玉祥率总司令部卫队团及西北军校二期毕业的青年军宫,由汾阳县峪道河北上抗日,在张家口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我时年16岁,正在大同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初中念书,有冯总部的青年下级军官到师校动员学生抗日.我们20几名学生随该军官,夜坐火车到了张家口.军校改名为干部学校,仍学军事.有两个大队,我被拨入第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清波是河南人,西北军极一期毕业,分队长都是二期毕业的.大队长初是苏联军校毕业的,姓  相似文献   

2.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因无家室,便住到了同事赵元任的家中,吃饭也在赵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琐事也都由赵元任夫妇代管。陈寅恪对此显然很满意,他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  相似文献   

3.
笨弟弟     
我不记得弟弟是怎么来到我家的了,那时我还不到三岁。有天妈妈问我,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邻居蓉蓉姐才比我大一岁,却机灵很多,她就撺掇我,要妹妹。于是我们就围着妈妈,叽叽喳喳地吵着要妹妹,因为妈妈虽然给我买过小人书,却还没有买过洋娃娃。  相似文献   

4.
猴弟弟     
姚凌 《中国土族》2002,(4):74-75
“俺老孙来也,看招!”“哎哟!”在我头上不知被谁打了一下,转身一看,原来是我那顽皮的弟弟。只见他一手挡在额头上,一手拿着爸爸买给他的金箍棒,一条腿还搭在另一条腿上微微下蹲,小眼睛挤了又挤。噢!他在学孙悟空呢。嘿!他学得还真像哩。 我的弟弟,出生于1992年10月1日,那年刚好是猴年,刚刚出生的他,有一张长着长长的毛像一个三角形似的脸,猛然一看,好似一只小猴子。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2,(8):35-35
“信口雌黄”的意思是没有根据,随便乱说,但为何与雌黄联系在一起呢?雌黄是一种矿物,柠檬黄色,硬度很小,可以轻易研磨开。古时人们写字时用的是黄纸,如果把字写错了,用这种矿物涂一涂,就可以重写。  相似文献   

6.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严父”了,以至于我们自然地就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其实,在中国古代,曾有个专门的称谓叫“慈母”,对于这个“慈母”来说,“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慈母”本来是件伤心往事。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1890~1969年),江西修水人,中国著名的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一生治学范围广泛,学问博大精深,成就卓越不凡;但陈寅恪研究历史又与众不同,即他主要是用文化史的观点去研究历史,自称“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①,并在历史研究之中融入自己深刻的文化关怀。陈寅恪用文化史的观点去研究历史,与钱穆等人又有所不同。他没有留下正面阐述其文化历史观的论著,兼之他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都颇为独特典型而又错综复杂,因而,研究他的文化史观就显得颇为不易。当年杨树达在致陈寅恪的信中谈到:“…  相似文献   

8.
贺伟 《神州》2007,(10)
当太阳从五老峰后露出了脸,景寅山上陈寅恪与夫人唐筼的合墓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陈寅恪墓由第四纪冰川遗留的漂砾石搭成,距今已有百万年的漂砾石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  相似文献   

9.
李传玺 《纵横》2010,(3):49-53
胡适与陈寅恪,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两座巍峨山峰。他们之间建立联系,从陈寅恪一面,经历了一个从反到正的过程。而一旦从精神上形成沟通,两人便在学术上互相切磋,人生上互相支持,结下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不渝友谊,演绎了现代文化史上段段学术往还砥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文史月刊》2013,(10):63-63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任国学院导师一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实,从《吴宓日记》中的记载来看,在推荐陈寅恪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问题上,吴宓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国庶是张国焘的大弟,是中共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于1930年7月5日英勇牺牲,英年26岁。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短暂光辉的简历是:1923年秋人萍乡县立中学读书,第二年,以萍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作宣传。1924年秋冬参加“CY”小组(青年团),1925年秋转党后,成为萍乡县城的第一位党小组长。这个党小组是在安源工人俱乐部被查封、工运领袖黄静源被枪杀,一片白色恐怖声中建立的。1926年秋,北伐军来到萍乡,他积极参加了革命团体的筹建工作,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常委、县总工会主席。不久,赴苏联留学。在苏期间,曾…  相似文献   

12.
“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如此山林秀美、湖心清漾,兼具由湖塘、山林、滨海、古城之地,不是云南丽江,更不是桂林漓江,而是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的澉浦南北湖.也是我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区. 初入南北湖景区,山中古道旁翠竹正盛,绿影婆娑.微派建筑的民居在翠竹映衬下如一幅清新水墨画.沿着古道一直往下走去,金九避难所、黄源藏书楼、以及陈从周纪念馆隐匿在一片山林之中.穿过小小的圆形拱门便来到了载青别墅,因上世纪30年代韩国独立党领袖金九在此处避难,故称“金九避难处.同治年间进士朱丙寿因次子赞卿体弱多病,故选了这处为儿子建造别墅,门对青山,窗含碧波,为的让孩子好好读书养病.故在南北湖择地造别墅,门对青山,窗含碧波.穿廊而过,厨室相连.前后绿树环绕,碧波相间.  相似文献   

13.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10,(2):137-151
胡适与陈寅恪,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两座巍峨山峰。他们之间建立联系,从陈寅恪一面,经历了一个从反到正的过程。但一旦从精神上形成沟通,两人便在学术上互相切磋,人生上互相支持,结下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不渝友谊,演绎了现代文化史上段段学术往还砥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贺伟 《文史精华》2007,(6):62-63
当太阳从五老峰后露出了脸,景寅山上陈寅恪与夫人唐筼的合墓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陈寅恪墓由第四纪冰川遗留的漂砾石搭成,距今已有百万年的漂砾石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陈寅恪与夫人的骨灰是2003年6月16日落葬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墓茔左侧的长条石上竖刻着“陈寅恪唐筼夫妇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四事     
谢泳 《江淮文史》2013,(3):30-36
一、唐稚松一位台湾朋友要我代寻一册唐稚松的诗集《桃蹊诗存》,我很快为他觅得。此书2005年作家出版社曾印过,我估计是自费印刷,所以不常见。最早版本为1995年6月自印本,大十六开,装订简陋。唐稚松是西南联大哲学系学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中科院院士。桃蹊是他的笔名。宗璞有一篇散文曾提到他在美  相似文献   

16.
曾琳 《南方人物周刊》2014,(13):106-107
4月12日,一场题为“解读晚年陈寅恪”的讲座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讲座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陈寅陷的最后二十年》的作者陆键东主讲,本文为演讲摘录。  相似文献   

17.
1902年,12岁的陈寅恪以自费生的身份留学日本。4年后,陈寅恪因脚气病发作回国。1909年,陈寅恪从复旦公学毕业,带着复旦公学文凭(这是他生平唯一的一张文凭)再次登上了游学的轮船。此后,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一战"爆发后,陈寅恪于1914年回国。4年后,1918年7月,陈寅恪得到江西省教育司公费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巴利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与牛津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曾被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 ,却终未到任。中国中英文化协会和英国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大学中国委员会在聘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陈寅恪赴英受阻是由于战争令交通中断的说法并不准确 ;令陈滞留香港的很可能是当时一些中国外交官掺杂了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做法。英国汉学家修中诚与陈寅恪商定在牛津大学开展中国历史研究的计划和有关信件 ,展示了陈寅恪的学术抱负。  相似文献   

19.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  相似文献   

20.
史飞翔 《文史精华》2009,(11):50-55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学术史、思想史上,吴宓与陈寅恪是两座傲然挺立的连峰。他们的交往始于1919年哈佛读书而止于1969年陈寅恪辞世,期间正好是50年。在这50年里,他们惺惺相惜,扶助前行,特别是身处人生坎坷网境时,二人更是同气相求,濡沫以共,其友谊在学人中堪称典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