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拉鲁湿地的八个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文地理》2008,(5):108-109
1,关于知道的限定 仅限于8月前后亲身体验到的层面。有关拉鲁湿地水体的微生物构成,植物体系和从属关系,食物链分析,甚至拉鲁湿地如何转化空气降低温度等“科学知识”不包括其中。另外,请谨慎对待没有亲身体验和观察过拉鲁湿地的所谓“知道”。  相似文献   

2.
拉鲁湿地保护是拉萨市的一项环保工程。“拉鲁”,这是个历史延留下的称谓,过去是贵族拉鲁家的领地,是一块水草丰美、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 位于拉萨北城区的拉鲁湿地,现存面积为6.2平方公里,对拉萨市区起着调节气候、增加空气中氧含量、保持地下水位、过滤污水、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重大作用另外,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价值。应该说拉鲁湿地是拉萨城市的“肺”。 拉萨市环保局于1995年开始对拉鲁湿地进行初步调查。1997年组成考察小组,在自治区环保局的协助下,完成了湿地现状、社会、人文及地…  相似文献   

3.
拉鲁的馈赠     
水系 从水系入手是了解拉鲁湿地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最初,拉鲁湿地的水系除自然雨雪、根培邬孜山山沟水源,以及如今鲁定北路东侧一带的“湿地泉眼”以外,来自娘热沟、夺底沟汇合而成的流沙河水是其主要来源。自上世纪70年代对流沙河沟口河段“自流散漫”状态的改造之后,被水渠约束后的流沙河水变得稳定而充足。但1980年代中期巴尔库村后山“采石风”的兴起以来,大量外来人口、临时工棚区以及废料堆积等原因,又让流沙河进入湿地的河口地段淤积不畅。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肺     
拉鲁湿地被拉萨人称作“我们的肺”,位于拉萨市二环路边上,面积6. 2平方公里,是我国城市范围内最大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城市湿地,以自治区党校外的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与娘热、夺底两条沟流出的流沙河相连,西面则以当热路和北面山脉交界处为终点。  相似文献   

5.
拉鲁小区里惟一一个养牛专业户次仁桑珠,寻思的并不是冒失的提高自己的牛奶直销价格。扩大养殖规模,创办自己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奶业公司的希望,才一直装在他的心里。对于曾当过31年长途汽车司机的他而言,见识、决心甚至贷款都不是问题。但是,那间建在拉鲁湿地旁边的牛棚,以及数十年放牧的湿地东南角的草场是否还能继续,却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烦恼。自拉鲁村1988年升级为城区以来,次仁桑珠一家的遭遇,代表了老拉鲁老一辈人在适应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寻找新收入手段过程中,对农村田园生活最后的保持与坚守。  相似文献   

6.
西藏大厦     
《中国西藏》2006,(3):F0004-F0004
西藏大厦始建于1987年,总占地面积57,4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480平方米,位于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的黄金地段,共有客房539间,是一座集住宿、餐饮、娱乐、商务和写字楼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型涉外绿色酒店。这里交通方便、绿树成荫,环境宜人。东有布达拉宫、大昭寺,西有罗布林卡,北临“高原绿肺”拉鲁湿地,绿草青青、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民歌藏族山歌藏语称“鲁”或“拉鲁”、“勒”等,是人们在山野间、草原上自由演唱的民歌。广泛流传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甘肃五省区的藏族地区。  相似文献   

8.
黄加林篇     
“纪实对象只有两种人:平庸的人和特别不平庸的人,处在中间状态的人没法以那种方式去说。”在拉鲁湿地边快要下雨的气氖里,黄加林对我说。从1979随父母迁居到拉萨以来,29年中黄加林离开拉萨不到3次,全部时间加起来不到3个月。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帮助德国一个文化基金会手工绘制八廓街地形与建筑结构图,他对八廓街的内部构造了然于心,他的成长与爱情也发生在这个街区。这次八廓街勘测手绘,以及1987年大昭寺的壁画临摹,意味着拉萨同他的联系是从绘画开始。  相似文献   

9.
侗族有较多原始文化的残余存在,主要体现在“补拉”文化中。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补拉”,侗语为“Pn4La:K10”,即“父亲与儿子”之义。补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族,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补拉”而存在。二是与补拉组织相近似的“款”组织。三五个或者十几个相邻的村寨或“补拉”组成一个“款”。“补拉”与“款”的文化内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把二者统摄于…  相似文献   

10.
谁是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今天的学者多主“伯禽封鲁”说 ,其主要依据为《鲁颂·宫》与《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的两条材料 ,但这两条材料明显有可疑之处。“伯禽封鲁”说之所以影响大 ,盖由崔述的鼓荡所致 ,然而崔氏的考证远非一贯正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鲁”是“文之昭”,这是一条铁证 ,证明了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历史上 ,周公旦曾两次封于鲁。但由于他是武王、成王两代人的助手 ,所以两次受封均不曾就国 ,而是由其长子伯禽代就封 ,故有“伯禽封鲁”说  相似文献   

11.
素穷 《中国西藏》2004,(4):37-39
毛主席初谈修铁路进西藏1955年8月,应中央有关部门邀请,西藏地方政府任命噶伦拉鲁·次旺多吉为西藏地区国庆观礼团团长,带领50多名团员,前往内地参观学习。在北京,他们参加了国庆6周年庆祝活动,国庆节过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了参观团全体成员。接见时,毛主席问拉鲁:“如果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你害怕吗?”拉鲁回答说:“进行民主改革我害怕。”毛主席说:“不用害怕。我们要保证你们的生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饱经苍桑的拉鲁次旺多吉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在西藏广为流传。在民主改革前的地方政府噶厦中,他是4位最高级官员四大噶伦之一。他的家族是西藏最大的农奴主之一,历史上曾出过两世达赖喇嘛。在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时,他担任了叛军司令。平息叛乱后,他被关了6年半,1965年8月特赦出狱。1977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4月,他又被选为西藏政协副主席。岁月流逝,今天的拉鲁老人已经从一个与祖国离心离德的旧官僚变成了一个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中经历了前后两个40年。他说…  相似文献   

13.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9,(2):94-95
西藏全面建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西藏拉萨拉鲁湿地栖息62种珍稀鸟类,中央优惠金融政策为西藏农牧区“让利”4亿多元,西藏正式成立中央储备粮拉萨直属库,拉萨八廓街等老城区将安装统一路牌巷牌.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神秘而古老的驿道,那扬起历史烟尘的马队,驮着多少沧桑、繁华、梦想和感动. 那是在云南省的拉市海.“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遛马场就位于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附近.我在拉市海的一块如葱绿般的草坪上闭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15.
拉鲁家族和拉鲁林苑拉鲁·次旺多吉尧西·拉鲁嘎彩位于布达拉宫北面约二里处,该地日照良好,温度适中,春天来得早。古时那里林木茂密,大小池沼星罗棋布,绿草如茵,风光秀丽,令人赏心悦目,所以被人们称为"龙与神的少男少女们游乐嬉戏的林苑",简称为"拉鲁嘎彩"。...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张天 《世界遗产》2014,(11):50-55
扎龙湿地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自然遗产,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1992年中国政府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扎龙自然保护区被作为中国首选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9年,扎龙湿地因开展生态补水和生态移民等工作,成为全球16个湿地成功保护范例之一(中国有两个,另一个是香港米埔湿地).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史志》2007,(12):34
黑龙江省前锋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是“中国绿色米都”重要基地之一。它南与别拉洪河湿地保护区和完达山余脉相接壤,北靠浓江河,西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农场控制面积166万亩,其中有耕地93万亩、草原15万亩和13.7万亩国家级生态保护湿地。总人口15万,职工2200人,拥有16个农业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8.
本期所有关注都是基于拉萨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人。 生态是一个泛指概念,在这里它更适合从字面上硬解成“生存状态”。本期进入我们视野的“雪”社区,以10年“官墙下的搬迁历史”,既呈现出拉萨古城保护的脉络,也展现出老城区居民新城市生活的开始;来自城郊结合部拉鲁社区里一户人家,他们面临的则是:如何在“传统生产方式与城市现代化的缝隙间”寻找更广阔的空间;而有关八廓街传统院落中的现状与希望,则从另一户三代都生活在此的绕赛人家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被认命为噶伦和昌都总管的经过拉鲁·次旺多吉藏历火狗年(1946年),噶厦接到昌都总管的加急公文,内称:“昌都地区旱辍肆虐,禾苗乾枯。秋收无望,粮价飞涨,百姓生活艰难……”。噶厦立刻召开“僧俗官员扩大会议”商讨对昌都地区进行救灾和开展生产事宜。十三世...  相似文献   

20.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研究孔子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淅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