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书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记得家中整整一面墙的各种小说、传记、画册、图集被我翻了个遍。20多年过去,现在自家也是一面墙的柜子,里面放的几乎都是那时喜欢的书。工作之后读杂书的时间少了,更多的是读工具书,这20年来涉猎广泛的阅读确实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也在工作中给了我不少的创意灵感。可以说读书见证着我的成长,激励我扎根文化事业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
父亲一八八0年生于遵义郊区(现忠在镇后槽乡),祖父母以务农为生。有子女五个,我父亲居长。由于家贫读不起书,而父亲又很想读书,便经‘带到附近一间私塾去看那些儿童读书,有时借书来读,还求他们教他认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这样,他认得的字渐多,使我的祖父母非常高兴,便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让父亲上了当他的私塾。他非常用功,上进心很强,得到老师的厚爱,老师特别关心他,谆谆教导,使他进步很快、成绩优异。父亲回家后又教我的二位叔父以及姑母和邻近的几个儿童读书认字。在祖父母受所谓“鸡窝寒”的传染而病故后,父亲因为…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脸上至今还留有一条很深的疤痕,如果再深那么一点点,就足以要了她的命。那是数年前妈妈在工厂加班时一根通红的轧钢烙上去的,其实……就是我烙上去的……那个时候,我在东北育才中学读初中,父亲在一所学校教书,母亲是市挫刀厂的一名工人,工资很低。在沈阳市,育才中学是以办学严谨而闻名的,我在那儿读了两年书后成了谁都喜欢的学生,父母骄傲的对象。可不久,我开始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因为……我秘密地喜欢上了一个从外地临时插班进来的女孩,听说她是某大款的宝贝。其实不久后我就发现她学习一塌糊涂,但穿着却比谁都新潮怪异。我想,她之所以能挤进育才中学,大概是因为她爸爸的关系,或者说只因为一个字——钱。每次考试,我们两个总是一前一后,我第一,而她呢,倒数第一。但是这些一点不影响我对她的着迷。由  相似文献   

4.
玛丽莲·梦露读书的照片,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微博世界,供人们赞美。的确,从照片上看,她的阅读很有广度及深度,她读《尤利西斯》,读《草叶集》。尽管翻遍她的几本传记,都找不到对她阅读习惯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有老两口,他们有三个儿子。一天,父亲把三个儿子叫到面前,要他们到外地去读书,说:“老大读一年,老二读二年,老三读三年,不到时间,不要回来。”三兄弟照父亲的嘱咐,读书去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有一天,住在江西的一家亲戚嫁女办喜事,请两个老人去作客。第二天,两个老人来到怒江边,准备划船过江。正划到江心  相似文献   

6.
我上“中西女塾”(后称“中西女中”)读书,纯粹是受家庭教师的影响。1929年在上海居住时,父亲为我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俞先生,她是“中西”毕业生。在她眼里,上海只有中西女塾堪称一流,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时“中西”是首屈一指的教会女校。俞先生总是鼓励我说,像你这样既聪明又好读书的人,为什么不上“中西”呢?在她的鼓动下,我在1930年春天真的跑到“中西”参加考试并被录取了。可惜的是,当时父亲执意要返回北京  相似文献   

7.
谢光春 《世纪》2023,(1):52-53
<正>我的父亲田遨,在我心中就是一位充满敬意的先生。我们父子俩在一起,从来不谈家长里短,都是谈知识。教导子女读书做人小时候,父亲常让我练字、读书。要么让我写同音字能写多少个,同部首字能写几个。要么就到住的近外滩的汉口路附近去走走看看,回来就写观后感,由父亲评改。就是读书时,也要求把作者简介以及前言直至后记都要完整地看到,不能草率,要仔细认真。父亲说: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在书香世家。小时候,总记得父亲喜欢读书,经常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昏黄的灯光下翻看着各类书籍,那仿佛是他最放松快乐的时光。父亲偶尔会给我讲故事,也鼓励我自己去读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床书”的故事。我家先辈中有一位做过帝师的大学士朱珪,朱珪去世,嘉庆上门吊唁,看到朱珪的宅子,哪像个一品当朝,  相似文献   

9.
海外关系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姐姐是在杭州。父亲由成都到祁阳时把姐姐留在了老家三堂街读书,此前的我太小,对她没印象。抗战胜利后父  相似文献   

10.
(一) 1973年10月,我出生在风光隽秀的湖北省恩施建始县.我的父亲是建始县1964年高考的文科状元,也是县里第一个考取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读于北大法律系.印象中父亲酷爱读书,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无一遗漏地读,尤其喜爱政治和法律书籍.母亲当时是一位人民教师,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家中排行老大的我从小就酷...  相似文献   

11.
父亲张海澄于1888年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书香世家。祖父因科举未中,郁郁早亡,伯父只得去当店员,菲薄的收入难以维持7口之家的温饱生活。祖母不得已,有时只好叫年幼的父亲拿着米袋去向亲友赊借。父亲9岁才免费进入祖父一位朋友的私塾读书,条件是为老师泡水、扫地。第二年,父亲的一位舅公在上海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教书,出于关怀,带父亲到上海读小学,借住在一个庙里,晚上没有灯,只能用鸡蛋壳放点豆油用灯草点燃照明。父亲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每日清早洗脸时,两个鼻孔都是黑的。贫苦的童年激发和培育了父亲立志读书、上进的决心。他刻苦勤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一1942年秋天,父亲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变得很窘迫。在重庆万县,我整天在街上卖烧饼油条,用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我妈妈对我说:"老迈,书还要读,怎么读你自个想办法,娘是没有力量了。"我也觉得要读书,我还那么小。我就打听到邻近的湖北有联中,原来叫湖北省立第一初中,是国民政府为了救助沦陷区逃  相似文献   

13.
往事漫忆     
正我二姐文树新于1934年4月,与杨晦先生一道到上海去了。当年7月,我父亲(文宗淑,时任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回国来,把母亲和其余的6个子女带到东京去受教育。1935年4月19日,我二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绵绵。然而她本人不出一个月就染伤寒而去世。周作人的准儿媳是她在孔德学校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她闻讯赶去照看我二姐,结果也传染上了,搭  相似文献   

14.
正身为女性,却不让须眉,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曾是上海的著名律师;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她就是中国民主同盟领袖史良。一名女律师的肩担道义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的史良跟随身为塾师的父亲读书,常听父亲讲述屈原、文天祥、  相似文献   

15.
沈定庵 《古今谈》2002,(4):46-47
回忆六十多年前,抗日烽火已燃遍浙东大地。当时,我父亲远在南粤,家中经济中断,我便辍学在家。我在学校已养成读报习惯,常去镇东阁看报,报纸贴得高,我人矮得踮着脚昂着头去读,很费力。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这一个”,因此针对不同天资、个性的孩子,应采取适合于“这一个”的相应方法。没有一种方法是万灵的,是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的。但是,是否有共同的规律和一般的方法可寻呢? 这里,向父母们推荐徐静蕾父亲的育女之道。徐静蕾是近两年出道的青春偶像,她认为自己的素质跟父亲徐子健有着很大的关系。女儿上学时,父亲就为她拟定了《蕾蕾上学后的学习安排》,内容如下:一、每天读英语一小时,以跟录音机读《跟我学》为主;二、毛笔字每天临摹各一篇,大字一篇,亦可大小字两篇;三、每日写日记一篇,一般一百字左右。一周一篇周记,五百字;四、星期天读范文一篇(一周背诵一篇),诗五首;五、作业按时做,改错本两个(语文、算术);六、晨跑20  相似文献   

17.
我原名曾庆冠,祖籍是湖北省黄陂县。1922年3月5日在汉口出生。我的祖父曾梁府原在家乡种田。因生活难以维持,和祖母来到武汉。当过苦力,做过菜贩,摆过烟摊。后来经济情况稍好,开了一爿小百货店。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的父亲曾觉先是长子。我的两个叔叔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只有我父亲热衷学习,而且由于祖母的偏爱,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我的母亲姓段,出身于农家,很早就由煤的之言与父亲订了亲。她嫁过来时,父亲正在大学念书。那正是“五四”运动时期,父亲受到了时代潮流的影响,对于这种包办婚姻不满。大约…  相似文献   

18.
痛悼李旭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出生于公元1901年,先一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我国首都,接着就缔结了辛丑辱国条约。不到两年,担任塾师的我父亲又因病去世,国难家忧汇集于我初出世的一身。幼年我就读私塾时,常见我的塾师搂抱其爱子教他读书写字,我目睹此情此景,一面含泪高声朗读,一面默誓我将继承父志,努力攻读,日后必以培育后生,为我毕生志愿!  相似文献   

19.
又是冬风起     
学校里有两种学生是最苦的:一是戴眼睛的,二是住校的。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家离学校较远,眼镜(?)已突破350度大关,我可算是学校最苦的学生了我的家在一个小山村里,可谓是空空如也,但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的两个堂哥先后考取了县中。我的父亲是一个残疾人,在为家庭的奋斗中,他付出了右手,如今还咬牙工作,先前有健壮的父亲在,母亲虽苦犹乐,而如今,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她任劳任怨,一天要干好几份工作。我家的新房是在1995年盖的,到现在还未粉刷,红红的砖头露在外面,十分刺眼。我能来上学,来县中读书,还是大伯家将猪卖了,  相似文献   

20.
邂逅沙湖     
沙湖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地方,未亲近她时,任凭我如何丰富的想象,我都想不出她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在夜的朦胧中,我不肯放弃地想了一遍又遍,沙湖,沙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