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艳玲 《神州》2012,(16):111-11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王丽娟 《神州》2012,(5):152-152
生活中存在着数学,数学中又存在着生活,要让数学走进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各种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把教材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融入生活。下面我简单地谈一谈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点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4.
田蓉 《神州》2011,(6S):102-102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凤霞 《神州》2012,(15):214-214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突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相似文献   

6.
谷玉洁 《神州》2012,(27):159-159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创设生活画面情境;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雅秋 《神州》2013,(6):194-194
在学生心中数学就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常常阻碍学生的发展,也决定着学生中考上线,用一句话概括既是:"成也数学,败也数学",也就是"得数学者的天下"。本文主要阐述了怎样帮助中等生摆脱数学学习困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晓英 《神州》2012,(16):300-300
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就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读、听、讲、写、用”。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设计的优化是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开发利用教材上的习题资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数学教科书里有许多练习题,是数学练习的主要题源。用好教科书里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在教科书的练习中得到很大的提  相似文献   

10.
张进 《神州》2012,(16):257-257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为摒弃过去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会用数学、敢学数学,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敢于探索、勇于探索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特别是针对同一数学题,能否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  相似文献   

12.
邓术兰 《神州》2011,(8S):57-5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的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对于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李福安  宋文 《神州》2012,(1):138-138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让他们充分感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应注意引导自己的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从中发现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快乐中增强自己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红霞 《神州》2012,(13):102-102
学习数学,学习者必须通过思维,把新知识消化、吸收,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力求用:变更学习素材,提供思维材料,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变换呈现方式,激发问题意识,诱发学生主动思维;填加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思想;丰富学习素材,创设探究时机,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思维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郭彪 《神州》2012,(34):165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晓玲  杨武霞 《神州》2012,(4):74-74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枯燥乏味”是学生对数学的普遍的认识。但实际上,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它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本身的自然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和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杨璐 《神州》2012,(19):109-109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主动地学习,不仅学数学,还要懂得用数学,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问题的分析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因此,方程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鑫 《神州》2020,(5):133-133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点。考虑到小学生数学学科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够用生活的直观熟悉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要借助各种先进的手段,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框架之下,掌握数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王伟艳 《神州》2012,(4):219-219
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  相似文献   

20.
刘守强 《神州》2013,(32):186-186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