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虹 《神州》2012,(30):218-219
文章阐述了当前教育教材的发展趋势及当前教育教材出版所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教材编写出版措施。  相似文献   

2.
汤茂林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7,22(3):125-128
国外人文地理学著作和教材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的事,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版了大规模的世界区域地理译著,其后所译著作多为受到好评的欧美论著或教材,但与原版书出版的时滞较长。相关译作缺乏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对教科书重视不够、学科分布不均衡等成为主要问题。加强有关译作的规划、提升翻译作品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加强翻译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的翻译和引进、加强薄弱学科著作和教材的引进和翻译等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汤茂林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7,22(3):125-128
国外人文地理学著作和教材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的事,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版了大规模的世界区域地理译著,其后所译著作多为受到好评的欧美论著或教材,但与原版书出版的时滞较长。相关译作缺乏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对教科书重视不够、学科分布不均衡等成为主要问题。加强有关译作的规划、提升翻译作品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加强翻译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的翻译和引进、加强薄弱学科著作和教材的引进和翻译等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出版产业作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制度、图书质量、图书产品质量、企业规模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剖析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图书出版产业及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宗绪主编的新版《世界近代史》近期已经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第 3版 ) ,这是一部经过重大修改面目全新的学术佳作 ,也是一部值得向全国高校推广使用的好教材。本书早在 1 991年 1 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就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 ,被许多大学采用为教材。不久 ,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材。 1 999年稍加修订后 ,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再次出版 ,被更多高校所采用。为使教材更加完美 ,从2 0 0 2年下半年开始 ,刘宗绪虽重病在身 ,仍坚持对全书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改和重写 ,终于在他逝世周年之际得以重新出版 …  相似文献   

6.
范颜 《神州》2013,(7):39-40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数字出版发展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图书数字出版规模在整个出版业中所占比例还很低,图书数字出版之路仍曲折而漫长。本文在综合论述数字出版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图书数字出版发展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图书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敏 《神州》2012,(33):255-255
随着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高职教材的出版呈现出一篇混乱的现象。教材的选用不当、对五年制高职教材缺乏研究、没有适宜的教材体系、教材的开发质量不高以及缺乏特色教材是目前五年制高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院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教材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五年制高职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选择。新疆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在转型时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数字出版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加强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成为促进该地区数字出版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地区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夏尚明 《人文地理》1996,11(3):77-77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文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振兴和发展,高校的人文地理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先后出版了几本高等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人文地理教材。但数量广大的高师专科地理教育的人文地理教材,则尚未能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0.
宋茜茜 《神州》2013,(10):27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应运而生,未来的出版业,传统出版将以其无可替代的地位与数字出版同时存在。简要介绍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定义和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只有顺应出版业的潮流、借鉴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才能突破瓶颈,与数字出版齐头并进、交融并存。  相似文献   

11.
牛卫红 《神州》2012,(30):122-122
近些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目前的编辑出版教育存在很多不足。编辑出版专业本科培养模式不成熟;编辑出版学学科归属不清;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实践教育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编辑出版专业培养出来的出版人才还不能真正满足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编辑出版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探求编辑出版专业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对编辑出版教育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专家座谈会于2004年12月28日在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西安有关高校、省直机关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专家近二十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学义研究员主持,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余华青教授代表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位专家前来参加会议表示欢迎和感谢。余华青简要介绍了二十余年来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和近期工作情况,并就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草案谈了看法。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对我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充分地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前,我国高校文科院系采用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主要是欧美的英文原版书,或是这些原版书的中译本和改编本。①SO年代和60年代早期,我们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前苏联院校教科书的中译本和苏联专家的讲稿产1962年,周一良、吴于魔两教授主编的统一教材《世界通史·近代史部分》,基本上是苏联科学院1960年出版的十卷本(世界通史)第五。六、七、八卷的简编。SO年代前期,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我国又出版了由名家领衔、许多教师分章编写的多部(世界近代史)。③但编来编去,末能突破苏联教材和著作的局限。1992年,高教出版社出版了以吴…  相似文献   

14.
李博文 《神州》2012,(21):305-306
做不了市场的领跑者,那就做快乐的跟随者,这是许多编辑的成功法则之一,正是这一法则催生了“出版跟风”现象。跟风出版问题由来己久,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出版单位,影响甚大,导致出版界面临着巨大的杜会压力。  相似文献   

15.
陈奉林 《世界历史》2008,(2):145-148
宋成有教授撰写的《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下称《近代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是一部从历史学实证研究的角度全面透视日本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著作,观点材料纵横贯通,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有高校教材的系统性与可读性,为我国高校日本史教学提供了一部好教材。通过研读,笔者想从东方外交史研究的角度,谈谈读后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6.
建国之初,中央政府确定了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计划管理体制,全面确立并构建了计划经济下图书出版业成长的基本框架;“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使图书出版事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摧残。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逐步推行了出版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出版单位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出版单位也普遍建立了以提高出版物质量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出版机构虽然经历了由机关而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而初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但从总体上来看,出版业仍是属于特殊监管下的行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深化图书出版监管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李相梅 《神州》2013,(10):245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日新月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界会出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的局面。数字出版简化了出版流程,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供应链方向讨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异同,并分析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优势,进行了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在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的发展状况以及问题,然后进行探索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汤茂林  蒋永华 《人文地理》2011,26(1):154-159
地理学界关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有些研究,关于研究与出版、教学与出版的关系几乎没有研究,但人文地理学界对这两种关系没有什么研究。研究表明,教学与研究相互依赖,研究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研究成果得以普及和传承的途径之一,还可能促进研究的深入。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与出版有相当的关系。教材建设需要引进足够的重视并根据成果写出,研究的理念需要拓展,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学术史意识、与同行对话的意识和理论意识,还应注意著述的学术规范。学术出版要坚持高标准,以品质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的旧教材《世界史(近代史编)》相比,新教材大幅压缩了篇幅,参考国外最新世界史教材以及其他许多专著,吸收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引入了全球史观,新教材的编著水平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从21世纪的中国高校历史专业学生需要一部质量更高更完善的世界近代史教材来要求,从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来衡量,新教材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