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曹进 《丝绸之路》2012,(18):17-20
隐喻是一种象似符。隐喻借助于自己的特征指示事物,即通过描述其他事物中的对应关系来体现事物的表象特征。皮尔斯认为,符号具有"三位一体"性质并具有层级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隐喻也具有这些性质。本文应用皮氏符号学理论,分析了网络隐喻符号的"三位一体"性质和层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隐喻,同时也是对皮氏符号学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同样也为制定某种政策或采取某项行动制造舆论。文章结合具体的事例,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宏强 《旅游纵览》2013,(6):311-31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架构策略,它影响着语篇的生成与理解。本文从隐喻对语篇的语体特征、衔接与连贯以及整个语篇的理解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隐喻建构语篇的功能。一、理论背景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在有限条件下使用的非常规语言。隐喻是语言和思想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构成常规理性认知活动的概念系统。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思维、行为之中。Lakoff认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张抗抗小说文本《北极光》、《隐形伴侣》和《赤彤丹朱》中的童话隐喻,分析在其创作中的童话隐喻对女性生存境遇及精神世界的指涉,并从叙事学的角度探寻了童话在小说文本中的功用,指出其作为隐含作者独特的女性话语而存在。进而探讨了张抗抗文本中童话隐喻的缘起。认为在其成长过程中母亲植入的童话因子以及女性创作与童话书写的同源同构,是其文本创作中童话隐喻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它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明显的认知性。通感隐喻的认知实现主要依靠意象图式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6.
何伟 《南京史志》2014,(8):79-81
汪曾祺先生曾说“小说即语言”,他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当然,在我们语言天赋不足的情况下,转换叙事视角,也可以为我们的作文点亮一星华光。  相似文献   

7.
马子敬  张洁 《神州》2013,(3):44-44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在标志设计中,隐喻为设计思维创想与表达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拓展创意思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带来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且也能创新出新的图形视觉语言。本文对隐喻在标志设计用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mett)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11)是其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它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努力,同样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本文试图从人物、小说类型及花园的隐喻意义三个方面,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的笔触主要在于:第一,对人物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少年人物——玛丽和迪肯,说明作者对"双性同体"思想的肯定.第二,该小说的类型使其成为形式独特的儿童小说.作者打破了传统中男孩子的书和女孩子的书的界限,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结合在一起.第三,伯内特给秘密花园赋予了隐喻意义.荒芜了十年的花园在玛丽的手中复活,因此它象征着女性发挥创造力的园地,是其"自己的屋子".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是符号学中重要的概念,最初被视为语言装饰的手段,后来人们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文化形成了隐喻和转喻,各种不同的隐喻和转喻被赋予鲜明的文化特征。《左传》中就有很多隐喻和转喻现象,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辞令中的委婉语。委婉语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形成,主要目的是为了避讳和求雅。  相似文献   

10.
周蒙 《神州》2014,(11):126+128
认知语言学研究所探讨的隐喻主要集中在语言隐喻,而较少涉及到非语言隐喻或多模态隐喻。本文通过阐述多模态隐喻的定义、研究现状及意义,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邵静 《丝绸之路》2013,(2):36-38
在谈到《边城》的悲剧美时,大部分研究会提到"人性美"与"自然外力"的冲突。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作品中语言分歧与话语地位、符号的"隐喻链"与类比性等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边城》人物间的话语分歧和文化环境的"暖昧"描写亦是小说悲剧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邵笑 《神州》2013,(11):174
莫言的小说语言具有杂语性,这是莫言小说创作的一个明显的艺术特征。就叙述语言而言,传统的作者叙事具有权威话语的一元性,而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就具有一种对话性,从而打破了作者话语权威意志主导的一元世界。本文试从词汇、句式等方面出发,分析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双重性,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学习交流的工具。本文根据语言的文化属性,分析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通过语言例证探讨民族文化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肖丽娅 《东方收藏》2023,(6):113-115
隐喻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相较于文脉主义和装饰主义,采用隐喻手法的建筑设计更复杂、更丰富,它通过涵盖从物理、感官、形态、物质到精神等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来扩大建筑设计的多样性。为了便于建筑师更好地理解隐喻手法的实际应用,文章梳理了隐喻手法在古今中外建筑设计中的历史沿革,并主要以成都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环保影像博物馆(泸州馆)为例,进一步论述了专题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审美表达。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隐喻手法对建筑语言进行重组与再造,既丰富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建筑的可读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郝金艳 《神州》2012,(35):30
隐喻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隐喻的阐述,之后又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隐喻的阐述。本文试图从隐喻的历史发展和语用的角度探讨,进而揭示语法隐喻这一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隍"物象的典籍记载入手,结合小说中"城隍"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城隍"庙祠、"神明、塑像等篇章的隐喻。由此揭示小说特定"城隍"形象背后所暗含的官员压榨、百姓恐惧、世人求荣图利等清代社会状貌,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城隍"塑像,指出清代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脆弱本质。在隐喻价值层面,指明蒲松龄通过"城隍"形象所表达的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以及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分析"城隍"塑像与清代家庭的联系,指出蒲松龄关注女性生活的救世苦心。  相似文献   

17.
白夜 《南方人物周刊》2014,(34):110-110
在书店看到一套新的杜拉斯文集,白色封面,出版的名义是“纪念杜拉斯诞辰100周年”。恨恨地盯了许久,还是抱了一套去付款,心想:“你就是吃定我喜欢她。”要知道,我已经有4套完整的杜拉斯了,算上得种零碎版本和小从书,足可以凑够5套。  相似文献   

18.
从题材上划分,邓友梅的小说可以为二类:一是描写老北京的民俗民风的市井小说,其语言风格为:幽默、通俗;二是描写战争、社会上凡人琐事和域外生活的非市井小说,其语言风格为:朴实、明快,我们探导了构成二类小说的语言风格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隐喻理解已经超越了修辞学层面,被视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在同一个社会中,语言、文化和隐喻思维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一个整体。在英汉民族文化心理下,对英、汉语中动物的词汇隐喻进行个例分析,以探求英汉隐喻思维的走向。从而,更好的理解隐喻思维和使用英汉中词汇隐喻。  相似文献   

20.
隐喻认知与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霞 《攀登》2008,27(5):148-150
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隐喻是理解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解英汉语言中隐喻的不同特点,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学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