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告别单身派对是北美婚礼庆祝活动中为人所熟知的部分。1995年时,此派对只是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盛行,该调查通过对派对中处于特殊"阈限期"的新娘及其女伴种种不同常态的举止,以及具有直接性意味的游戏,揭示出女性聚会的真正意涵是为"隐性的女性主义编码",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界定以及男性作为性主体提出的挑战。2016年的调查则表明,随着时代与工业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女性告别单身派对已成为婚前庆典的部分。虽然形式与细节有了变化,但派对所传达的深层次的女性诉求,以及女性游乐、女性友谊、女性性征以及性别角色的糅合,仍与20年前的聚会保持着延续性,但是也更为复杂和多元。在未来20年,女性告别单身派对作为一种女性主义声明的力量仍会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2.
毛南族是一个至今依然保留部分原始宗教仪式的民族,其傩戏"求花还愿"是毛南族最隆重的宗教仪式之一,"求花还愿"仪式也体现了毛南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女性意识的民族,就是在神灵的世界里崇拜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贬低女性,因此,毛南族女性意识与社会地位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聆汇 《满族研究》2017,(4):112-119
顾春是晚清满族贵族家庭出身的女作家,她的诗词创作在满族文学史上取得了杰出成就。顾春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日渐开化,追求独立的女性意识开始在部分知识女性中觉醒,顾春作为清朝转折时期的一位传统知识女性,在这方面也有表现。她在诗词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家庭婚姻观念、才德观念、社会观念等,都表现了满族女性特有的时代女性意识,也因此具有了进步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乐涵 《神州》2013,(1):12-12
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的日本,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蓝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逐渐增多。日本近代教育普及速度之快,是世界之最,其中包括女性教育。中国女性教育与日本女性教育发展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中国女性教育没有提出"良妻贤母"的明确教育目标。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长期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欧美多国文明集汇于此,使中国女性有了更广阔的目光。诸多倡导新道德推翻旧道德的革命家,更是将女性解放放入革命之中,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地区女性出现了游走乞讨与守家耕织的生存方式,既说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又显现其存在着发展空间,反映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徘徊不前.部分女性施舍行为凸现了该区域贫富分化的加剧.沿淮女性的生存方式突破了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的理想模式,女性在经济活动中享受了与男性一样选择职业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郦千明 《江淮文史》2008,(6):166-173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位坚强的女性。著名学者、台湾文坛耆宿梁实秋的结发妻子程季淑,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她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相夫教子上,不仅给了梁实秋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而且对他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晚年梁实秋曾有感而发:“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一个人一生中不闯大祸,也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  相似文献   

7.
左娅 《世界历史》2022,(1):74-91+154-155
缅甸女性的社会身份问题是东南亚女性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曼荼罗体系还是佛教体系下,早期缅甸社会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都有明显的张力。这种张力容忍了两种对立态度的同时存在:一方面,这两种体系都能有效地压制女性在这两类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及权力,使她们无法成为缅甸社会中的主流群体;但另一方面,这两种体系都给予了女性群体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她们能够部分参与社会实践与宗教活动。显然,这两种对立态度在进行着紧张与松弛之间的调和,并成为边缘群体身份构建的准则,由此构成缅甸女性边缘流动的身份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三省,但来源各有不同。黑龙江中上游的俄罗斯族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自然灾害时期嫁给中国沿江农民的俄罗斯女性留下的混血后代,二是中东铁路事件后回国的在苏华工带回的俄罗斯配偶及混血后代。同时,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俄罗斯族,其俄罗斯血缘主要来自于女性祖先。  相似文献   

9.
谢建文 《神州》2013,(15):12-12
王安忆的"三恋"是她整个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部分,本文拟从"性——恋——爱"由低到高的层面,解读文中表达的女性欲望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王祁 《江汉考古》2019,(1):81-90
本文通过对殷墟出土可鉴性别墓葬研究,认为兵器、手工工具、纺织工具、铜铃和弓形器可以作为墓葬中两性身份的标识物,共同反映了丧葬观念中的两性社会角色差异。经文献和卜辞材料印证,晚商的两性社会角色差异同样存于现实生活。部分女性参与战争、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材料证明商王朝晚期女性扮演着较为自由的角色,但她们的工作可能多是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发展至宋代已有一定的进步,医学界出现许多名医,他们大都是男性医者,于各门类各有专长,为患者排忧解难,部分医者还逐渐进入妇产科这一女性独有的空间。由于妇科疾病和生育与女性的隐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这方面为女性医者所独占,一些不知名的民间坐婆与巫医也对妇产科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而到宋代,男性医生学习妇科的禁忌被渐渐打破,以致男性医生逐渐成为妇产科医界的主流。史料证明,医生、乳医及巫医都曾对宋代妇产科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榕蓉 《黑龙江史志》2013,(13):149-150
在男权社会中,女子本是依附所在,但正史中却为部分女子集中做了传,虽然最终目的还是为男权社会服务,但是依然说明了女性的某方面光辉还是不容掩盖的。然而各个朝代的正史中的列女传在选择列女方面所依据的原则确并非一成不变,所列举列女的类型其总的趋势是从宽泛变狭窄。现从《晋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来比较两者列女传从而探究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1918年,周作人将日本女性主义者、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贵于道德》一文翻译后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创了中国日本女性文学译介的先河.迄今,已有150余位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相继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成为近百年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风格独具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域外文学审美取向史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是广西诗词史上的繁荣期,该时期女性作家的涌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管英灵集》等多部文献提到了部分作家的地域及家庭信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呈现“以临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点,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不仅反映出当时家庭、文化、经济等历史背景,同时也对诗词文学的创作、革新有着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鑫龙 《文献》2022,(4):112-136
傅斯年图书馆藏《文选楼丛书未刻稿本》十六册,未曾见学者讨论过。此稿本为阮元旧藏底稿,极有可能曾入况周颐之手,后辗转被耶稣会中华省获得,并最终入藏傅斯年图书馆。它包含《待刊书目》《待购书目》以及选录自前人笔记的经史考辨条目等几个部分,其中删改校对,皆是阮元亲笔,具有较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从《待刊书目》可知《文选楼丛书》原先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刊刻计划,后因遭遇变故而中辍,通过此目还可窥见阮元独特的文学史眼光及同现今文学史体系不同的诸多观念。两册《待购书目》不是同一时期所写,其成册当在道光二十五年之后,而且阮元罗列了不少女性著作和士人编纂的女性总集,这除了与当时女性文学繁荣的背景有关之外,与阮元自己对女性作家及女性著作的重视更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汉代服饰,最主要的材料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即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献资料的角度来出发,定位于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神女赋》来见证汉代服饰至今仍留存的美。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由中国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联合采写的一部讲述登山故事的书稿。通过大量史料,系统地再现了世界登山活动的历史。更有意义的是,作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女性的介入上,通过当事者的描述,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登山细节。对在这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力量的运动中的女性的表现,进行了生动的展示。经作者同意,我们摘编了原始书稿中有关女子登山的部分,并加了现在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8.
他崇尚“理想美”,借圣母形象刻画女性,画《雅典学院》歌颂先哲,其艺术精神与作画风格影响至今今年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意大利早在去年就开始策划巡回展览,以纪念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不幸的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部分活动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9.
以女性视角从关注女性文化的角度探讨女性写作的母题,是女性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视域。在女性写作中,女性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日益显著使女性文化蓬勃发展,并且在当今社会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写作使女性文化有了确实的落脚点,并随着女性文学的传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女性民俗对当代江南女性的日常生活及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女性个体生命民俗、女性生产生活民俗、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等三个维度展开。女性个体生命民俗的传承与流变体现出江南地区女性真实的生命意识,女性生产生活民俗是江南女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呈现,而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的传承及消亡则反映出江南女性个体精神建构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对女性民俗的合理扬弃有利于提升当代女性的内在潜质,发挥女性民俗应有的当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