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7年4月1日起发行1996年版壹圆券人民币。1996年版壹圆券与1990年版壹圆券相比,总体设计不变,局部稍有调整,具有以下特征:1.正、背面胶印;2.正面的两位汉语拼音冠字和八位阿拉伯数字号码由原来的蓝色磁性冠字号码改为黑色磁性冠字号码;正面的胶印桔红色花团采用有色荧光油墨;3.年号为1996;4.纸张采用含无色荧光纤维的满版国旗五星水印纸,无色荧光纤维在紫外灯下照射发出蓝光。新发行的1996年版竟圆券人民币与1980年版以及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流涌伟好仟何负伤和个人不得拒收其…  相似文献   

2.
管辉 《新疆钱币》2001,(3):32-32
建国50周年之际,我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随后又发行了20元券。今年9月1日,第五套人民币的家族中又增加了两个新成员:新版50元券和10元券。第五套人民币是完全由我国独立设计制作的一套人民币,它的诞生不仅使我国在货币印制技术及防伪措施方面跟上了世界先进行列的步伐,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钱币化。鉴于现金流量逐年增大及对票面整洁度要求的提高,越来越需要人民币更便于流通,并具有能适应大规模机器清分的性能。因此,第五套人民币在纸张耐折度、印制技术、适应机读的防伪措施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票券系列 中国人民银行票券,是指以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名义印制的带有人民币面额的票券。 中国人民银行票券与人民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版式、图案的设计,面额、冠字、号码、印章、年号的设置,特别是制版、印刷、纸张,以及运输、保管、发行、回收、销毁等管理程序,都几乎与人民币享  相似文献   

4.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2):70-71
正一张票据,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从这种被称为票据或票证的纸券诞生开始,这一枚枚小小的纸张上就凝聚了许许多多人们的希望、精彩、辛酸、失意……票据实在太多,一时难以道尽。请跟随我的脚步,慢慢走近票据博物馆,慢慢走近那些时代、慢慢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相似文献   

5.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下简称“湘赣省分行”)成立以后,于1933年、1934年发行了多种面值的银币券。1933年发行有壹角券、贰角券、壹元券三种。1934年发行有拾枚券(铜元券)、伍分券、壹角券、壹元券四种。关于湘赣省分行的票币在印色与版别方面有值得探讨的地方。现将其壹角券、贰角券、壹元券在印色与版别方面的区别,探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南京新获明代戴得原买地券、丘志泉夫妇买地券,前者属于常见的冥契类买地券,券文所见的"功德""五符使者"首见于买地券神祇系统;后者属于实用类买地券的简录本,较为罕见。两方买地券所反映的功用与性质的差异,说明我国古代买地券一直存在冥契类和实用类两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7.
2006年秋,广西桂林附近的临桂县五通镇(原义宁县县城)惊现出几张不见经传的奇特纸币———义宁县地方金库券。此金库券见有壹佰元和伍佰元两种面额,现将它们分别介绍如下。(一)壹佰元券。该券长148、宽75mm。券正面为青蓝色,四周有边框,四角有“壹百”字样。券上端横书“义宁县地方金库券”八个楷字,券右边印券额“壹百圆”,左边印园林图。“壹百圆”下方盖有两个红色方印,印文分别为“会长之印”和“副会长印”。园林图下端印有“凭票即付国币壹百圆正”字样。券面的右侧预印“字第号”,此张券上加盖有“义”和“001035”流水号。券面的左…  相似文献   

8.
四件没有发表过的地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江 《文物》1964,(12)
一这四件没有发表过的地券:一是汉延光四年铅券;二是南唐昇元二年木券;三是明崇祯十六年砖券;四是清康熙五十三年砖券。上述四券,除掉汉券是上海博物馆的旧藏外,余下都是近年的出土物。我国现知最早的地  相似文献   

9.
<正>"改版券",顾名思义,钞券"原版"修改后印制之券。民国时期中国银行纸币"改版券",笔者所能确认者仅有七种。可记述这些"改版券"改版印制的文字并不多见。为此,笔者不揣冒昧、草拟本稿,一边简述这些"改版券"改版印制的大概情形;一边以其为主要观察对象,尝试着对"改版券"的概念、基本点、种类进行梳理,提出初步的理论框架,供读者参考。管见刍议、敬祈指正,抛砖引玉、以求共识。一、中国银行"改版券"概略兹按"原版(券)"的来源,将中国银行"改(1)版券"分为两类,列举如下:(一)以与中国银行有亲缘关系的大清银行李像券为"原版(券)"改版印制之券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美钞版中国银行孙中山像法币券(略名"二九美"),定印时为五、十、百元券三种;续印时增加二十五、五十、五百、一千元券四种。这样,"二九美"的面额增至七种。~①其中五百、一千元券两种(券面年份为1942年)未交中国银行。~②这七种面额之券中,五、十、二十五元券与两种未交中行之券券面无地名,五十元券为重庆地名,惟百元券有"重庆地名"与"无地名"之分。为理清"孙中山像百元法币券"(以下称"孙像百元券")这一钞券现象的原委及其相关的券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黄帝像国币券一般都是兑付通用银元,但在券面印“此券兑付国币”字样者十分罕见,上海分行就发行过这种钞券。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称该券为“黄帝像上海国币券”。关于该券,《民国钞券史》一书已有记载②,《上海钱庄史料》等书籍③、文章④中也有提及,但该券究系何种钞券等相关情形鲜见专文介绍。为此,笔者将所见该券资料进行初步梳理,草拟成稿,疏漏、不当之处,请识者补正。  相似文献   

12.
宋德金 《北方文物》2017,(1):93-101
买地券是置于墓葬中的象征性的契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前期,沿用到明清。买地券券文定型于宋金时期,诸多出土金代买地券文中,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浓厚的宗教因素,并从中折射出现实社会形态等等。金代买地券同以前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是买地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董昕 《中国钱币》2009,(1):37-41
暗记券是加印有暗记的兑换券。在领券活动中,没有发行权的银行或钱庄向有发行权的大银行缴纳准备金,领取钞票使用。为区别不同的领用者,发行行与领用者在签订领券合约时,就约定在领用券上加印双方约定好的暗记,以资区别,即称暗记券。当发行行兑入上项暗记券后,凭暗记确定领用者,持之前往兑取现金,而领用者可再次使用暗记券。如此周而往复,加快了资金的流通。  相似文献   

14.
汪洋 《中国钱币》2018,(1):26-32
东北的币制自清末起便错综复杂,导致之后几十年东北的纸币亦多种多样,有银两券、银元券、哈尔滨大洋券、官帖、铜元券、小洋券、汇兑券等种类繁多,而各地区纸币之间价格又经常变化,流通紊乱。政府、军阀和各地金融机构为了货币的统一化而采取的努力有多次,今天笔者讲述的,便是东北沦陷前的最后一次统一货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见到中国人民银行汇票票样一套。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它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现金兑换券。从收藏、研究范畴看,无疑属于人民币系列。现就票样实物本身做一描述,以供深人研究参考。 一、面额种类 面额有伍角、壹圆、伍圆、壹拾圆、贰拾伍圆、叁拾圆、肆拾圆、伍拾圆8种。 二、尺寸颜色 8种券外形一样,皆为长方形,单面印刷,无水印。均为长205,其中正券长161,副券长44,宽80毫米。伍角券为紫色,壹圆券为桔红色,伍圆券为青莲色,壹拾圆券为海蓝色,贰拾伍圆券为红棕色,叁拾圆券为绿色,肆拾圆券为棕色,…  相似文献   

16.
"刘氏二十四娘买地券"是经正式考古发掘的第一方五代南汉时期买地券。券文基本完整,内容丰富,书写格式较为特别。墓主人刘氏二十四娘,五代南汉国兴王府人,葬于大宝三年(960年)。券文道教色彩浓厚,同时又含有佛教用语,反映了墓主人的佛教信仰,这在以往的买地券材料中并不多见。此券的出土进一步完善了买地券的时代序列,对研究五代南汉时期的社会面貌、葬俗、民间信仰,以及买地券的流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暗记券是加印有暗记的兑换券。在领券活动中,没有发行权的银行或钱庄向有发行权的大银行缴纳准备金,领取钞票使用。为区别不同的领用者.发行行与领用者在签订领券合约时.就约定在领用券上加印双方约定好的暗记,以资区别,即称暗记券。当发行行兑入上项暗记券后,凭暗记确定领用者,持之前往兑取现金,而领用者可再次使用暗记券。如此周而往复,加快了资金的流通。  相似文献   

18.
第一套人民币票面文字以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为主,仅有4个券别6个版别背面图案中印有维文或蒙文。分别是:维文的瞻德城500圆券、维文的牧马1000圆券,维文的牧羊5000圆券、蒙文的骆驼5000圆券、蒙文的牧马10000圆券和维文的骆驼队10000圆券。  相似文献   

19.
“买地券”习俗的考现学研究——闽台地区的事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国 《民俗研究》2008,(1):129-164
一、前言 买地券,又称冥契、幽契、地前、冥券、墓券、幽券、铁业券、石契、买墓地券等(问有称“阳券”者),最初属于斩草破土或埋葬尸骨时墓穴所藏明器之一,即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让生人或死者同各类神祗进行象征性“交易”,来表示亡灵(或寿主)领有墓地(或寿冢)居所的合法产权,并藉以压胜镇鬼、护卫阴界亡灵乃至阳界生人(或寿主)。  相似文献   

20.
董昕 《中国钱币》2024,(1):40-47
<正>领券发行制度是近代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项纸币辅助发行制度。对于领券发行制度,以往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关注的都是这一制度在抗战前发展的内容,而对于抗战期间该制度的相关活动与变迁较少关注。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后,也开展领券活动以推行伪券并吸收法币以套汇。但是,伪中储券的领券发行活动已与金属货币没有直接联系,仅具间接发行的形式而已,且在伪中储券的发行额有所增长后迅速结束了各行庄的领券发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