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继金 《文史月刊》2003,(12):30-32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制造了以批判一些绘画为主要内容的闹剧。这些批判蛮不讲理,十分荒唐。遵照毛泽东在对外宣传中“不要强加于人”和“内外有别”等重要指示,周恩来在出口工艺美术及宾馆布置工作等方面,作了只要不是反动的、丑恶的、黄色的东西都可以组织生产和出口的安排。1971年,周恩来明确指示宾馆布置要朴素大方,要能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要有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要挂中国画,从古到今都要有些。有关部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由于这是一项新任务,缺乏经验,特别是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利于创…  相似文献   

2.
吴继金 《文史春秋》2003,(11):62-63,61
漫画家江沛扬1959年创作《森林交响曲》反映林场工人大搞技术革新。始料不及的是,“文革”中造反派因为画中的工人站在右下角而被批判为“站在台湾”,画的是“国民党兵”……作者因此被扣上“利用漫画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罪名,押回原籍,送到农场监督劳动三年。“文革”中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叶浅予、丰子凯等也因为他们的画而遭到政治迫害,成为十分荒谬的政治笑话。  相似文献   

3.
韩氏黑画     
韩书力尚未将最新创作的这一批水墨结成画集,“韩氏黑画”的名声就沿着很民间的渠道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以至在圈内圈外,海内海外广为人知,以至一时间索画订画甚众,以至画家本人既喜悦也烦恼,心情复杂地叫苦不迭,竟至于第一次想到要聘一位经纪人帮忙处理有关事宜了。  相似文献   

4.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是针对丰子恺发表在《上海文学》1962年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的。此后,"文革"工作组进驻上海中国画院,将时任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并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漏网大右派",甚至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对于丰子恺来说,挨批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因为提倡四君子画而受到过严厉的  相似文献   

5.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6.
陈星 《文史天地》2003,(5):63-64
在恶梦般的“文革”期间,漫画家丰子恺被列为上海市级十大批斗对象之一。他的莫须有之罪名目繁多,所谓“反动黑画”即是其中之一。这里拣出的《城中好高髻》、《剪冬青联想》是当时受批判较为集中的两幅。《城中好高髻》一画发表于1956年11月25日的《新闻日报》上。画面上是三个奇形怪状的女子,或是高髻,或是广眉,或是大袖。画上题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画题下又题曰:“《后汉书·长安城中谣》,注云:改政移风,必在其本。上之所好,下必甚焉。”这幅画的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丰子恺在…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与文革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均对孔子予以批判,然二者却有着诸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批判的性质,参与批判的社会主体,批判内容的重心以及批判的实践效果等方面。研究该问题,不仅对深入认识两次批孔的不同尤具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梳理五四运动与文革批林批孔运动的比较性研究都有颇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与文革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均对孔子予以批判,然二者却有着诸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批判的性质,参与批判的社会主体,批判内容的重心以及批判的实践效果等方面。研究该问题,不仅对深入认识两次批孔的不同尤具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梳理五四运动与文革批林批孔运动的比较性研究都有颇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散木 《文史精华》2005,(11):32-37
1975年,当浩劫的文革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王重民,这位“国宝”级的中国知名分子,著名的图书馆学、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等资深专家,却在—场莫名其妙的“批儒评法”运动中含恨自杀了。王重民先生的死.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文革中知识分子苦难史的一个结尾。请看《“批儒评法”运动中王重民之死》—文。  相似文献   

10.
十年动乱一开始,“高举红旗”的《解放军报》,率先向党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展开了“革命大批判”,在向“彭罗陆杨”特别是“三家村黑帮”以及苏联的肖洛霍夫、丘赫拉依等进行口诛笔伐的同时,也向部队文艺界一些同志开了刀,第一个是总政文化部原副部长兼总政文工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其通。继批判陈其通之后,又接着揪出了两个军内知名人物,他们一是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的画家黄胄,一是原《星火燎原》编辑部的作家王愿坚,这二人和陈其通都是总政圈定的第一批必须公开批判的“反动分子”。黄胄是个画家,所以由军…  相似文献   

11.
王刚 《神州》2011,(8):115-115,117
比亚兹莱是继王尔德之后唯美主义运动的突出人物,19世纪末英国“颓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插图画家。他让“恶”开花,一个做黑白画的艺术家直接影响到现代艺术,其艺术形式与理念甚至波及到设绘画、文学等领域,比亚兹莱的黑白画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斥了罪恶的激情和颓废格调的另类世界,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手法无法将他的作品简单的归入任何一个派列,而他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也是任何其他画家所无法给予的,他对线条有无比的驾驭能力,“线条”基本是他的代名词。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比亚兹莱绘画的艺术特点。分别从绘画理念、题材、画面形式特点、作品的批判与讽刺、晚期转型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旨在展示一个以“恶”“颓废”“嘲讽”、“邪恶”甚至“色情”为艺术创作元素的“颓废主义”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刘国新一、“文革”史研究的一般情况(一)“文革”史研究的起步国内对于“文革”史的研究起于何时,看法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10月就开始了。当时,一大批亲身经历“文革”的人开始讲述自己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13.
“向党交心”的前因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刃 《炎黄春秋》2010,(12):58-62
许多人都知道1957年的反右运动,但对此后接踵而至的知识分子“向党交心”运动却知之甚少。二者有什么关联?其前因后果如何?笔者保存有先父张高峰(原《大公报》记者)1958年6月“向党交心”原始记录六份,真实地反映了那次运动对“交心者”心灵的触及和知识分子洗心革面“自我批判”的无情。联系到此前的反右运动和后来的“文革”浩劫,或可大致勾勒出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革”爆发,天下大乱,形势失控。280万解放军官兵受命于危难之时,以“三支两军”形式介入地方运动之中,由此卷入“文革”政治漩涡达6年之久。如何看待:“三支两军”,中央虽已有定论,但多数人对解放军在这6年的作为、作用及影响仍不十分清楚。《“文革”中的“三支两军”》一文概略地叙述了这一历程,对那特殊年代解放军的特殊作用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宋吟可画梅     
宋吟可先生(握管者)与本文作者宋吟可代表作之一 (陈列于云岩宾馆会议厅 )梅 ,历来为世人所爱 ,更为诗人学者所千古咏唱。“携鹤且抱梅花睡 ,冒寒画得一支梅” ,更是历代画家书家屡画屡书不厌的题材。“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陈毅诗) ,近世伟人革命家 ,亦借梅骨 ,壮志抒怀。宋吟可先生画梅 ,已有几十年历史。早在三四十年代 ,工笔作品就结有梅缘 ,五六十年代 ,仍常画梅 ,并放出异采 ,博得人们喝彩叫绝。而今省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张文革前的八尺巨制《腊梅》 :隆冬大雪 ,梅枝抒展 ,冰洁如玉 ,超然脱俗 ,是一幅难得的佳作。给我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6.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自己在“文革”中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他在一次谈话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毛泽东会见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这年年底,毛泽东对关押在秦城监狱的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的妻子来信作了批示:应一律废除“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 1971年“九一…  相似文献   

17.
黑是意境     
《中华遗产》2012,(11):97-97
“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是清代画家石涛对墨韵的赞美之词。由于黑色是中国宇宙观的核心,唐代时一批平民出身、深受道教影响的文人依据自己的新趣味,将黑自水墨画推至高位。  相似文献   

18.
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利用"批林整风"运动的机遇,尽力倡导批判极"左"思潮,深得人心。但是,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进行,不可避免地要牵连到江青。"文革"之初,《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19.
“九·一三”后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安建设"九·一三"后周恩来等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自1971年12月批林整风运动开始,到1973年下半年被迫中断,持续近两年之久。它是十年"文革"中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文史月刊》2011,(4):66-66
"文革"的时候,画家黄永玉在广东,白天斗争、开会,晚上画画。有一天半夜,他画了一张画,画的是解放前与朋友在佛山喝茶的情景。刚画了一半,他爱人从里面出来说"来人了",他就赶快收起来,压在砖下。黄永玉看见派出所和居委会的人一起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