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裕群 《考古学报》2012,(1):63-82,131,136
目次序言一刻经碑的内容二刻经碑的镌刻年代三刻经碑与灵裕的护法思想四娄睿与大留圣窟五结语序言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是北朝隋唐时期邺城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原称宝山寺,东魏武定四(546年)由地论师道凭所创建〔1〕。北齐时,东安王娄睿成为该寺施主,并出巨资,由道凭弟著名高僧灵裕重加营构。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出资助营山寺,御赐寺额曰"灵  相似文献   

2.
塞外延庆是古老的山城,城东南的古刹灵照寺,历经两年时间的修复工程,2000年8月已全部完工。在典礼仪式上,有四位潭柘寺高僧在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为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开光,这是京郊宗教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3.
<正>尊胜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西南50千米处的虒阳岭南坡,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这里距五台县城20千米,历史上曾经是去往台怀镇的主要通道,故有“五峰咽喉”“台山门户”之称。尊胜寺创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石碑记载:“始创寺曰翠岩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前去朝台,曾路经此寺。唐嗣圣元年(684年),  相似文献   

4.
宝峰寺     
《神州民俗》2009,(11):16-16
西樵山宝峰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是一个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晋代佛教东传.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该寺建于明永乐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讲的藏传佛教高僧,是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问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青海郭隆寺第二世土观活佛——罗桑确吉尼玛(公元1737—1802)。历史上郭隆寺及历辈土观活佛与清朝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732年该寺重新修复时,雍正皇帝钦赐寺名为佑宁寺。后来又迎接章嘉活佛和前一辈土观活佛阿旺却吉嘉措等到北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土观本人也应诏入京,次年(1763年)敕封静修禅师,得到无比荣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格鲁派在甘、青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台尊胜寺     
尊胜寺(图一)位于三台县城北18公里的争胜乡太古坝,西离涪江和重(庆)绵(阳)公路1公里。此处小桥流水,古树参天,风景秀丽,幽雅静寂。 该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主要有关爷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三殿均在中轴线上。 大雄宝殿,为寺正殿。南宋已存,毁于宋末元初的战乱中,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在原基地上重建,清代曾有培  相似文献   

7.
朱向东  王峰 《文物世界》2010,(4):40-41,53
<正>一、法兴寺的历史沿革及概况法兴寺原址位于长子县城东南的慈林山上。1984年至1993年春,因慈林山煤矿采掘面塌陷,造成寺院下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寺由慈林山搬迁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戒台寺与「五大名松」○张宝贵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当时叫慧聚寺,到唐末辽初时,该寺已圮毁。辽咸雍四年(公元1608年),高僧法均为彰扬佛义,决心整修废寺,创建“戒坛”。他广募资财,大兴土木,率领众僧和工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施工...  相似文献   

9.
利用《尼戒香等尊胜幢记》、《唐遵善寺大像碑》、《遵善寺尼慈和墓志》等石刻资料及卢纶诗《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宋高僧传·昙一传》等传世资料中有关遵善寺的记载为线索,考知唐代长安的遵善寺与大兴善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遵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外的南郊,属长安县永寿乡管辖,推测其为尼寺可能性较大,其创建和废毁时间不详,但至迟在唐大历年间仍存在,北宋元祐间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安阳县西南30余公里的太行山余脉,有一组海拔高度约500米的群山。其中最西面的一座是宝山,西北为悬壁山,北为马鞍和矿窟两山,东为岚峰山和鸡冠山,南为虎头山和釜覆山。灵泉寺坐落在宝山东麓、八山环抱的峡谷盆地上,原名宝山寺(图一)。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隋文帝杨坚"取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裕法师法名之首",改宝山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我们先后两次前往当雄县贡堂乡冲嘎尔村康马寺进行实地考察,该寺位于距拉萨135公里、当雄县城约16公里处的小山村冲嘎尔,座西朝东,依偎在日玛山(红山)脚下,为格鲁派寺院,系色拉寺属寺,由色拉寺密宗院哈尔董康村直接管理,现有62名僧人,属于当前当雄县境内最大的寺院。康玛寺现在的主殿原为三层,顶层建筑毁于“文革”时期,现已修复大概,一二层当时作为公社粮食仓库保存下来,部分佛殿和僧舍等建筑房屋当时分配到户。在这些幸存的建筑群中,有一处小庭院,坐落在主殿左侧、寺院大厨房的背面,那便是玛尼拉康。玛尼拉康是该寺修行洞之外的…  相似文献   

12.
西夏统治时期,文殊信仰流行,尤其是文殊信仰所具有的护国、护王功能,对西夏统治者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成为包括西夏在内东亚地区佛教信徒所崇拜的对象。五台山信仰在西夏建国之前即已流行,德明、元昊都曾遣使朝拜五台山。1038年,元昊脱离宋朝自立,建立大夏国。此后,夏宋对峙,时常处于战争状态,西夏统治者无法再朝拜五台山,即使西夏僧徒前往五台山朝拜也会困难重重。于是,西夏统治者效法辽朝及朝鲜、日本将五台山移入本境的做法,依据五台山寺庙的样式,在贺兰山中新建北五台山寺。该寺具体地址史无记载,但考古学证据显示,其地大致在贺兰山拜寺口双塔一带,建成时间当在元昊统治时期。作为西夏皇家寺院,该寺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名僧,编集并翻译了多种佛教典籍。其中,北五台山寺高僧杨智幢被称作"国师",体现了该寺所享有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秋游夏琼寺     
初秋,我们结伴去朝拜被誉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发祥地和多麦地区各大寺院之祖寺──夏琼寺。古老的大寺院心悸的盘山路夏琼寺位于化隆县查甫乡,该寺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历史悠久,戒律森严,并以多出高僧大德而闻名于整个藏区,在广大信教群众心目中威信甚高。又因夏琼寺是格鲁派创始人至尊宗喀巴大师青少年时期学经的地方,该寺自然成了格鲁派的发祥地。对于这样一座古老的寺庙中央政府一直很重视,1788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向夏琼寺敕赐一紫匾,用汉藏蒙满四种文字书写"法净寺"三个大字,并每年拨专款供养夏琼寺,故它又成为安…  相似文献   

14.
合然寺考略     
合然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为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由隆务寺第一世活佛堪钦·更登尖揭创建于清康熙42年。该寺占地约2千平方米,分前后二院,现仅存后院,建有经营、弥勒佛殿。其壁画出自佛教绘画艺术大师加毛.洛桑华旦之乎,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妙因寺连城     
座落在永登县城镇鲁土司衙门西邻的妙因寺,自明清以来,在甘肃、青海、内蒙、西藏地区黄教中颇有影响。这座寺院的始建时间、寺名沿变众说不一。《甘肃宗教》一书中载:“该寺原称大通寺,清光绪年间改称妙因寺,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还有很多文章都同意始建于明正统六年。这无疑都以明景泰元年探花黄(?)撰写的《敕赐大通寺记》为依据。该碑记原立妙因寺鹰王殿内。1958年被毁,碑文内容今存。碑记:三世土司鲁贤为祈灵消灾,于宅旁建寺,明正统壬戌(1442)年完工,始请于朝,敕赐“大通寺”。但鲁氏家谱又记:明宣德二年(1427)三月22日敕赐妙因寺。这说明妙因寺的始建并非在正统年间,它还要  相似文献   

16.
蓬溪鹫峰寺考释刘新尧鹫峰寺,因寺建于县西的鹫峰山麓而命名,就特色和宗派又另称灵鹫峰寺、鹫峰禅院、白塔寺、白塔禅院(图),誉为县治第一丛林,备受十地三山高僧和文化学术界光宠。这座完整配套的古建群体,当纳入《梁思成文集》和《中国建筑史》的篇章之后,更是身...  相似文献   

17.
山西高平游仙寺内的"大朝甲辰年"石碑,记载了金代名臣李晏的孙辈向该寺捐施宗族墓田之事,表明游仙寺曾是李氏一族的坟寺。根据现场调查、搜考相关史籍,可初步梳理李氏家族概况、金元时期游仙寺与李氏之关系以及清代游仙寺周边李氏古迹分布等相关问题。该石碑不仅是研究该寺寺史、营建历程之史料,而且为探究金元时期北方宗族变迁、宗族与佛寺关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被列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自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藏历第十三绕迥之土牛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洛桑坚参(1648~1721年)择吉建寺以来,经200多年的发展,成为具有六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500多座僧院的大寺,是安多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有“卫藏第二”之称.在这座名闻遐迩的寺院中,人材济济,名僧辈出,活佛众多.据解放前夕的统计,该寺僧众有3424人,多为藏族和蒙古族,也有土族、裕固族、羌族和汉族.全寺有活佛近百人,内以嘉木样、色赤、堪布、侧席等不同等级相分,其中最著名的是嘉木样活佛系统和“四大色赤”活佛系统.在嘉木样活佛系统中,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嘉措是一位杰出的土族高僧.  相似文献   

19.
羌姆之舞     
佑宁寺,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东南35公里处,距离省会西宁约50公里的路程。历史上的佑宁寺是非常辉煌的,学经制度严格,高僧辈出,在蒙藏地区影响特别大,与夏琼寺、瞿坛寺、光辉寺并称为湟北四大名寺。该寺是由四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特派第七世嘉色活佛,在当地土族、蒙古、藏族信众的支持下于1604年开始修建,到清代康熙年间时,已有大小房屋两千余间,  相似文献   

20.
沪县玉龙寺,位于沪川城西北三十公里的濑溪河畔,胡市乡玉龙村地界。据《泸县志》和寺内清道光年间的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同治八年(1869年)时,在住持和尚义芳的主持下,该寺又有了较大发展,占地面积达十五亩之多,计有大小殿堂禅舍一百余间,达到极盛时代,成为泸县著名的佛教寺庙。 玉龙寺现尚存山门、正殿和部分厢房,其中的清代石刻最引人著目。 在山门的横额上,刻有斗方大小的“慈云普荫”四字,两侧分别刻有“玉垒共浮云千秋不变”、“龙潭呈皓月万象具空”,取上下联第一字即为寺名,落款为“赐进士及第翰林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