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踊跃认购国家捐债,支援祖国抗日。本组史料选自馆藏中国银行档案,系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议定由中国银行主持举办海外捐债事宜以募集国防款项的来往函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侨胞为祖国抗战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2.
吕春 《文史春秋》2007,(4):9-11
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诡异的事件,一方面,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加以阻遏;但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又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秘密谈判。在蒋介石亲自掌控的谈判中,他最重视,并且最用心指导的是1938年的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中的宋子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中美两国成了并肩作战的盟友。但由于历史、化、传统、价值观、制度和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之间的合作充满着摩擦与冲突。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便是这些摩擦与冲突的反映。蒋史矛盾自初发到终结,历时两载半,最终以史迪威被召回国得以解决。宋子则以蒋介石驻美“私人代表”兼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双重身份,自始至终介入了这一矛盾的全过程。正是他,成功地同美国方面接洽,使史迪威很快被派赴中国;也是他,每当蒋史矛盾激化时,都旗帜鲜明地站到蒋介石一边,出谋划策,迫使美方让步,并最终促成史迪威离华,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4.
在大陆时期,尤其是抗战期间,蒋介石之党政军兼职甚多。有些著述多从蒋氏喜欢揽权,独裁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是否确实如此,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前身是由两江总督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其后数次易名,至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又称中央大学,到1949年8月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6.
任风 《湖南文史》2014,(5):36-36
长期以来,在民国政客中,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等职的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其政声舆论,实可谓“臭名昭著”。然而当1967年8月孔祥熙在纽约病逝时,在台湾的蒋介石却亲撰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赞誉其在“国家环境最为险恶,与军民生计最感困窘之际”临危受命,“屡使革命大业转危为安,抗战军事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7.
如此多的任职,实属罕见。这只能说明蒋介石权力欲过重,不信任他人。蒋介石一生任职很多,除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总统外,还担任过行政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是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事务。担任过行政院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的"大老虎"孔祥熙,纵容妻子儿女飞扬跋扈、贪污腐化,在抗战期间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国难之财,令蒋介石都无可奈何,却被两个很有正义感的小人物用计谋扳倒。蒋介石也斥孔"可耻之至"。一、贪腐至极,孔祥熙深陷美金公债舞弊案号称孔门后人的孔祥熙,在20世纪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可谓红极一时,却"庸"之至极,堕落成典型的伪君子。  相似文献   

9.
1927年蒋介石与上海金融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长江流域后,作为金融工商业中心的上海受到极大的震动,南北银行界纷纷与革命势力进行多线联络。北伐军进展到沪宁地区后,上海成为主要财源。蒋介石通过上海商业联合会、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更会等机构,罔罗上海工商金融界重要人士,对沪宁地区财政进行掌控,得以顺利筹款以济军饷,这也是蒋后来能够立足东南、完成统一的重要因素。而上海金融界人士之所以支持蒋介石,除了其反共立场,还由于蒋早年曾在上海金融界活动,与金融业领袖有深厚的人际关系,以及上海金融界人士中江浙籍占有绝对优势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40年马寅初被捕,是他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从亲密到疏离、反对的转折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民族危难与国共相争之际知识分子做出政治抉择的生动面相与复杂缘由。深入探讨被捕事件的史实可知,马寅初作为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与孔祥熙领导的财政部早有龃龉,他后来对孔祥熙的批评有其财经理论上一脉相承的学术坚持。马寅初对孔宋投机外汇、大发国难财的谴责,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却引发朝野人士的关注与共鸣,展现了抗战危局中的人心变动与知识分子通过营造舆论氛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蒋介石在对美巨额借款即将达成的关键时刻,为维护孔宋利益与政府声誉,秘密逮捕马寅初。中共立即借此发难,揭露马寅初被捕真相,形成营救马寅初的舆论攻势,将此事件扩大化。两年后,在朱家骅斡旋下,蒋介石逐渐还马寅初自由之身,但此时马寅初由"亲国"到"亲共"的转变,其势已成。马寅初政治态度的左转,体现了抗战中后期时代潮流的风向,同时,他自己又是这种时代潮流有力的推波助澜者。  相似文献   

11.
一记重重的耳光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有言道,两人一好,必有一恼。  相似文献   

12.
张昌华 《文史博览》2006,(11):40-42
读者一瞥“傅斯年”三个字,马上想到他的绰号“傅大胖子”或“傅大炮”。此言诚哉。前者肖其形,后者攫其神。傅斯年矮而胖,腰滚肚圆,“滚”到几近与裤长等比;“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北大学生领袖,示威时扛着大旗走在队列前首。二十多年后他敢在皇亲国戚头上动土,公然在报端抨击贪污、腐败的宋子文、孔祥熙;当胡适垂青某个官位时,他致信提请他注意自己的“名节”,说蒋介石拉胡做官是“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世人公认,他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个敢在老蒋面前跷着二郎腿说话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康国雄之父康心如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是重庆的历史名人。抗战时期曾任陪都临时参议会议长,同时也是大金融家,他经营的美丰银行在重庆家喻户晓。 康国雄本人也有传奇经历。抗战期间,蒋介石喜其顽皮可爱,每次在别墅山间散步都会找他陪同,还请他去家中吃饭玩耍,让蒋纬国陪同,这种交往持续了二三年。“文革”中康国雄被诬为“蒋介石的干儿子”,抄家、下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抗战爆发、1945年抗战胜利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构了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四个环节。其中,西安事变以其锐不可当的震撼力,扭转了现代中国的走向。时间的巨轮虽已推进至21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他毕生基本不享用烟酒。但,凡事皆有例外。有一次,蒋介石为做和事佬,竞喝得酩酊大醉。据有关史料显示。这是蒋介石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醉。要想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孔祥熙三气阎锡山说起。  相似文献   

16.
1937年5月12日,英国国王举行加冕典礼。各国政府都要派遣特使参加庆典,中国也不例外。当时议论人选中有宋子文、王正廷、孙科、颜惠庆、孔祥熙等人,而蒋介石却选定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大姐夫孔祥熙,为中华民国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  相似文献   

17.
1944年1月10目,陪都重庆突然格外热闹起来,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18.
孔祥熙在抗战期间曾指导和主持过多次中日秘密谈判,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的重要主和分子。对于谈判情况,孔祥熙有保留地向蒋介石作过汇报,但是,在一些关系国家主权的关键问题上却对蒋有所隐瞒。对孔指导的这些谈判,蒋介石大都持批评、阻遏态度,甚至用“以汉奸论罪”、“杀无赦”等言辞相警告。孔虽表面接受批评,暗中却继续活动。蒋介石虽也指导过几次秘密谈判,反映出他对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战争存有幻想,但相对说来,他的抗战意志比较坚决,“苦撑待变”、“抗战到底”是他思想的主导部分。  相似文献   

19.
陈其美的政治生涯虽然不足十年,却是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1927年,当年由他介绍加入同盟会、认识孙中山的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他的侄儿陈果夫、陈立夫也成为国民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并列为四大家族。  相似文献   

20.
被“冤”杀的廖龄奇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由于被日军破译通信密码,国民党王牌军74军58师先是于赴浏阳参战途中遭受日军狂轰滥炸,继而在战场上被敌包围切割,最终竞“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