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勇 《文物春秋》2021,(1):94-96,F0003
上世纪以来,邢台市各级文物部门通过发掘、征集等方式入藏了一批宋金时期的陶瓷枕。这些陶瓷枕造型有椭圆形、如意形、银锭形、扇形等,釉彩有素白釉、白釉黑彩、绿釉、三彩釉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贴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樱 《收藏家》2023,(1):52-59
北宋中晚期,随着经济发展与文化下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瓷枕装饰不再满足于稍显刻板的二方、四方连续图案,继而对生趣盎然的民间生活场景发生了兴趣,反映出普通民众对当下环境的关注与热爱。11世纪晚期,野兔与芦苇、蒲公英的固定组合成为“场景式”画面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兔”来表达对长寿、多子等祝愿,通过“芦苇”表达对“禄”的祈盼,暗示得到相关装饰器物的人将是被祝福的。同时,选择“芦苇”与“蒲公英”作为植物的代表,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给予他们生活最多帮助的植物的喜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陶瓷枕始见于隋代,由于它具有清凉去热、驱火明目的作用,北宋以后随着我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和兴盛,陶瓷枕的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宋金时期数量猛增,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夏令寝具之一。其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瓷器两大类,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器和随葬品,还有一类为医用药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藏瓷枕的时代包括唐、宋、金、元各个历史时期,数量较多的是宋金时期的瓷枕,烧制瓷枕的窑口主要是定窑和磁州窑;瓷枕的形制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银锭形等;  相似文献   

4.
石红 《文物世界》2005,(4):6-11
枕,俗说枕头,因其功用是睡卧时垫托头部而得名的,考古资料表明,最古老的枕是天然石块,以后成为初步加工过的石块,并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质料制作,如木,玉,铜,竹等等。在中国古代,数量最多的当数陶瓷枕了。  相似文献   

5.
镜铭作为镜背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审美等等,为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文章选取了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各时代具代表性的铭文铜镜,展示了镜铭丰富的内容,迥异的风格,多变的字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列举新乡市博物馆藏商周有铭青铜器铭文铸刻位置,分析出从商代到西周青铜器铭文铸刻位置演变的大概趋势,即从较为隐蔽转化为较为明显的地方。进而以铭文铸刻位置作为切入点,探讨古代文字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演变的过程并思考演变的原因,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8.
陶瓷枕的分类、演变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德浩 《文物春秋》2004,223(2):18-30
本文主要依据陶瓷枕的造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并讨论了“脉枕”和枕孔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烨 《文物春秋》2010,(4):62-65,F0003
在平泉县博物馆收藏的众多历史文物中,辽金时期的铜镜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择其要者,分别从质地、造型、制作工艺和纹饰等方面予以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其历史和工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乡市博物馆前身系平原省博物馆,始建于1949年,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豫北和鲁西56个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6万件(套),多方位反映了新乡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铜镜新乡市博物馆均有收藏,种类繁多,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这批铜镜虽然多为传世品,却也是研究铜镜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上半年,运城市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市14个市、县国有博物馆进行馆藏文物数据调查采集巡回登录工作。4月初在稷山博物馆登录时,该  相似文献   

12.
延安宋金石窟数量多、艺术水平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为构建整个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艺术体系提供了可能.同时,延安宋金石窟是在宋辽金夏及吐蕃等众多文化圈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思想与艺术交流、宋夏及宋金战争、民族融合、丝路交通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此文对延安宋金石窟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兼做评议,以期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的“亚牧”铜爵,其鋬内杯体上铸有的二字铭文,对于研究晚商时期政治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本文结合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对“亚牧”铜爵杯体上的二字铭文进行详细的考释,以深入探究其铭文的含义及此铜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饶胜  王雪 《东方收藏》2020,(1):26-33
新乡市博物馆的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辉县在殷商时期属于畿内之地,西周为共国,春秋时期属卫国,战国时期为魏国,在褚邱、琉璃阁等地都有着殷商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发掘。文章撷取馆藏辉县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整理,其中部分青铜器带有铭文,有着较强的象形性,研究者多称之为族徽文字,这些为研究辉县商代的族氏、社会结构以及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山东淄博市临淄宋金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7月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农民在田间发现一座古墓 ,该墓为砖构的多室墓 ,存留有精美壁画 ,随葬品仅为“开元通宝”和“元通宝”各 1枚 ,该墓为宋金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16.
河北地区宋金墓葬的主要形制有砖室墓、砖石混筑墓、石室墓、土坑墓等四大类型,其中以砖室墓和土坑墓居多,圆形、单室为主,土坑墓以洞室墓为主。装饰有砖雕、壁画、建筑彩绘、泥塑等,其中大多数墓葬采用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的装饰风格。从宋至金墓葬形制渐趋多样,装饰内容逐渐成熟、复杂。  相似文献   

17.
启门图是宋金墓葬壁画题材中较常见的题材。自宿白先生开始,几十年来,这一题材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宋金时期墓葬资料日渐积累,启门图发现的数量也超过往日,这为我们更为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宋金墓葬中的启门题材提供了机会。本文收集了报道信息较为全面的99个墓例,对宋金时代的启门题材进行了分类分析和相关统计,并试图在分类统计和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这一时期启门题材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圳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宋、金、元时期的雕砖,这批器物被泥土附着物厚厚覆盖,由于展出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清理,经过系统的病害调查,结合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发现按照材质这批雕砖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其实施有针对性地机械清理,清理后器物恢复原本面目,丰富了其价值,达到了展览和长期安全存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文物世界》2012,(3):26-28
我国传统的丧葬,土葬较为普遍。但在宋金时期,我国却盛行火葬,而且,这种丧葬形式一直持续到元代。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15《火葬》中指出:“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据伊沛霞在《宋朝的火葬》和韩森的《宋代的买地券》两文中的估计,当时全国的火葬在10%.30%之间。而在山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宋金时期火葬亦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20.
在1952年的平原省时期,新乡辉县褚邱一带出土了7件青铜组器,现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①,分别为鼎1、卣1、尊1、簋1、爵3.在这7件青铜器上,装饰着同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并且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妇(婥)(聑)".据考证应是属于殷商时期同一族群、同一贵族、在同一时期使用过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