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鸿雁 《文博》2010,(6):35-38
对先秦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有关计量内容的刻铭器与东周诸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齐国的量制和衡制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密的墓志有传世本和出土本两种.一些学者认为出土的墓志铭是传世本的修改写定本.但是,仔细审读两种墓志,结合隋末唐初墓志作者魏征的处境,可能两种墓志的关系恰恰相反,即,出土的墓志铭大约是根据传世本删改写刻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周峰 《北方文物》2018,(2):68-71
新发现的金代郭周墓铭为了解金代农村的富裕农民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其记载了郭周的善行。墓铭对于研究金代老人授官制度以及西夏侵扰所引起的移民问题也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跋《何君阁道铭》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3月荥经县烈士乡《何君阁道铭》重现于世,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 此碑铭对于中国书法史和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初制国用使司的设立是领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职能分离的结果,这是当时忽必烈政府财政需求扩大的客观要求,也与阿合马的努力有关。制国用使司设有使、同知、副使、佥事、员外郎、郎中和令史等。最终制国用使司实现了到尚书省的平稳过渡,其主要官员也相继任职于尚书省。制国用使司与中书户部并不统属,其主要职能为统筹财政收支,这些职能的运作主要依靠其辖下的转运司和提举司。  相似文献   

6.
《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发表了刘卫鹏先生的《咸阳西魏谢婆仁墓清理简报》。其中,出土一墓砖,报告为:长32.6、宽16、厚6.5厘米,棱角残缺,磨蚀较甚,青灰色,正面刻有“大统十六年七月九日,谢婆仁铭,住在谢菅中”3行18字,楷书,魏碑体。并且附有墓砖拓片,其上第十七字字形为“番”,经过仔细研究,认为隶定“营”更妥。  相似文献   

7.
沈华龙 《南方文物》2004,(2):76-76,2
荥阳夫人方氏墓座落于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下坦村东,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墓碑竖立在封土前龟座之上。碑文正中隶  相似文献   

8.
《文博》2020,(1):14-21+96+2+113
2017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雁翔路以西、孟村以南约570米处清理2座保存较好的小型元墓(编号M7、M8),两墓均未出土纪年文字。与以往周边发现的元墓对比,其时代当处于元代中期,墓主身份应为中小地主。  相似文献   

9.
杜平 《文物春秋》2011,(6):70-71
"元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从公舍利塔铭"刻于元至元十年(1273年),原砌于正定县西城门南侧城墙基处,现存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经考释,天宁万寿禅寺应在正定城西,其住持从公即释印从,是元初正定一位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高僧,曾为深受蒙古汗国四位大汗礼重的那摩国师书写碑文。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春秋》2009年第6期刊发的《元代〈宣授善和大师塔铭〉碑浅析》一文,仅对碑阳的文字进行了刊布和讨论。2013年,在将该碑移至曲阳清凉庵时,发现碑阴亦有文字,兹予以刊布,以成全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进行文物调查时,在曲阳县文德乡慈顺村发现元代《宣授善和大师塔铭》碑一通,碑中记录了慈济寺善和大师的生平事迹及元世祖忽必烈的有关信息,这为研究金末元初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学者一般认为唐章怀太子墓墓道所绘"东客使图"中由右向左第三位使者为东罗马人,个别学者认为是粟特人。但从该墓墓道壁画的布局及方位秩序、人物面貌特征看,此人应来自大唐东部,再结合人物发式、叉手礼等因素,可推测其为唐代契丹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史料类比研究的方法,考订出两唐书记载的孟就与《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的作者及敦煌本《食疗本草》作者为同一人。又从武周时期的崇佛、孟就之孙孟简的佞佛等方面证明了孟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石函铭》作者孟就生平事迹及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石函铭》内容的理解,及对武周时期泾川佛教历史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冉万里  倪丽烨 《文博》2003,(2):57-61
1992年5—9月,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市南郊龙门镇的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进行了清理,出土墓志1合。方形,盖呈(?)顶,边长75、厚38厘米。共计796字①。现将墓志断句、标点抄录如下,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5.
杜平 《文物春秋》2009,(1):73-74
元至元二十四年龙兴寺东律院洪辩大师德公舍利塔铭刻石现存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为元代早期之物,是研究隆兴寺的建置沿革和历代名僧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其做了介绍和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6.
刘光煜 《丝绸之路》2014,(24):19-20
巩昌汪氏家族是跨越金、元、明三代的显赫家族,影响巨大。1972年,汪氏家族墓葬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的一件元代釉里红高足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堪称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7.
王咸秋 《华夏考古》2021,(3):88-93,116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由于严重被盗而导致墓主身份不明通过与曹魏时期其他高等级墓葬的比较,结合墓主使用七钿蔽髻、赤色绶带、九旒旌旗的现象,推测西朱村M1为王侯级别墓葬;墓葬内出土有"银鸠车一"的刻铭石牌,证明墓主人应为儿童;M1墓道填土未经过二次开挖,可以确定墓主是同时入葬.综合以上证据,结合文献记载,初步推断西朱村M1为...  相似文献   

18.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爱国 《中原文物》2022,(5):137-144
明清时期以绘符箓的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是当时丧葬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镇墓术传统的延续。镇墓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宗教,尤其是道教因素,丰富自身的内容。以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反映了古人对墓葬安全持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讨论战国中山王墓地M3出土的两件石雕六博局,分析其花纹和棋局设计,并与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博局占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由此对这两件博局在设计上的不同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