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朝娜 《收藏家》2013,(8):39-47
2013年4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天地之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与西周玉器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的展品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陕西张家坡西周墓地和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它  相似文献   

2.
The book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Jades:A Study and Album of XinglongwaCulture Jades jointly compiled and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ASS,and the Center for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describes all the jades round 8000BP unearthed from the Xinglongwa site and expounds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of their studies.Itmakes a multi-angle discussion on related problems,such as the origin and diffusion,the use and usingmanner and the making technology of jad...  相似文献   

3.
李强 《神州》2013,(5):209-212
中国自古崇尚“玉”,并且是世界上发现古玉最多的国家,玉文化在中国绵延7000年,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人不仅认识到了玉的致密温润,且赋予了玉更为特殊的意义,寄托了人们虔诚的信仰、精神的追求和艺术的情怀。 当今古玉研究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古玉器的鉴赏。民间的收藏,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是伪作。如果是真正的古玉珍品被定为赝品,让文化埋没了,则十分可惜。古玉鉴赏不仅仅是辨证故宫博物院或各省文物馆的既存玉器,面对没有出土报告,没有任何资料,来历不明的传世古玉器,我们不仅要去断代,还要辨认它戢真、伪、好、坏、这,才叫鉴赏。因此,我们应该把好古玉鉴赏这到关!而究竞什么是古玉鉴赏?如何正确的鉴赏古玉?正如本文的标题。本文以汉代螭纹玉器的鉴赏为例。通过对螭纹玉器彤制艺术风格、琢玉工艺、玉材审美的研究,论述了古玉鉴赏活动是审美的艺术,是一门领略、验证、筛选和评估的艺术。是对古玉器上微妙的种种印象或区别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杨晶 《南方文物》2009,(1):33-36
苏秉琦先生的《瓦鬲的研究》一文,首次出版于1948年。实际上早在1941年夏天,苏秉琦先生就曾经依据北平研究院1934、1935两年间发掘斗鸡台所得的以及同时期内在陕西地区采集购买之瓦鬲材料,写成了《斗鸡台发掘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并寄交至香港商务印书馆。然而,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导致该书的出版事宜付诸东流了。  相似文献   

5.
罗泰 《南方文物》2013,(1):86-87
1999年至2004年,北京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同领导了"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古代盐业的景观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参加者分别来自中国和欧美的多所研究机构。本卷即该项目成果的一部分(以下简称"盐业项目")。本系列文集的第一卷介绍了1999年成都平原、自贡及三峡地区的盐业考古调查及初步研究(李水城、罗泰2006)。  相似文献   

6.
《京山屈家岭》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王鹏 《北方文物》2020,(3):104-112
出土位置、摆放方式及器身上穿孔的情况,均不能说明勾云形玉器的使用方式。《哈民玉器研究》通过微痕分析并根据其他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提出,穿孔在下有可能为勾云形器使用时的正方向。以此种方式观察,勾云形玉器呈现出回首的双鸟或单鸟造型。禽鸟是萨满教中神灵陟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甘肃省古迹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合作,敦煌学文献整理研究的又一项成果——《敦煌莫高窟百年图录》问世。  相似文献   

9.
商代青铜文化发达,分布的区域十分广阔,而且风格多样,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各个区域文明的不同特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融合。陕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群,据传早在清代这里就出土过青铜器,自20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捧起飘着墨香的《隆化文物志》,既高兴又振奋。这是一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精装版地方志书,凝聚了隆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历程中,新中国的建立无疑是迎来全面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社会背景条件,而1954年至1955年则是这个全面发展初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工作,是体现这个转折的重要代表,而《西安半坡》这一田野考古专刊,又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具有方向标意义的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伊始,就读到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合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口与振兴——牡丹江莲花水库发掘报告(一)》 (2001年出版,以下简称《河口与振兴》),心情非常高兴。从报告……  相似文献   

13.
就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瓷器是中国古代东南部居民创造的文明之一.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属于该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瓷窑场一直独领古代世界瓷器生产行业的风骚。从瓷器出现开始,瓷器产品和制瓷技术便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考察瓷器和瓷器生产技术的发展、演进及其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传播情况,既是研究陶瓷手工业史的主要内容,也是探讨古代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特征及物质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之一。缘此.古代陶瓷器物、陶瓷窑址及其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存便成为考古学关注的内容,陶瓷考古随之产生。但是回顾陶瓷考古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在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研究领域明显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现分别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倡导和强调地下发现的考古资料(特别是考古所获文献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并重,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对于古代史研究,仅有传世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考古发现提供新的更有力的证据。正是由于数十年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提供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尤显珍贵的考古文献资料,才使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现在这样的繁荣局血。1996年初,我省重点科研项目一《湖北通史》的编撰正式启动。全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意开沅教授、著名楚史、楚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底,为了筹备秦始皇兵马俑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展览,我和本馆的罗伯特先生一起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拍摄秦始皇的出生地赵国古城。临去之前我与段宏振先生联系了有关事项。他与我同毕业于西北大学后又先后师从北京大学严文明先生学习新石  相似文献   

16.
<正>《京山屈家岭》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的考古学科建设阶段,学科发展应该重视理论的研究与理论体系的构建。范式是审视考古学理论发展的主流标准,中国考古学以文化历史范式为主。陈洪波先生的《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从学科历时性发展的角度梳理了民国南京政府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的考古活动及其社会背景与思想潮流,文章讨论了包括考古学学科定位和学科研究倾向在内的多个问题,来呈现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现代考古学学术范式形成的诸多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人们的心目中,考古学是十分神秘的,距离我们的生活也非常遥远,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化外之民"。然而自二十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公共考古学将公众的利益与考古学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此后,诸多专业的考古学家们尝试着以各种方式普及考古学知识,"向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与公众一起共同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星灿老师的《考古随笔》(二)在这一方面可谓贡献颇多。一、作者其人  相似文献   

19.
陈伶 《神州》2014,(9):207-207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总共12集的电视纪录片,介绍了当今世界的九个大国风雨飘摇的辛酸历史,同时也给予人们启发,从这些大国的成功历史上如何吸取经验?中国要如何发展进步才能终成世界强国?从这集法国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尊重思想、发展思想,才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20.
刘波 《神州》2012,(21):23-24
《那儿》是“底层文学"创作中的一篇佳作,作品以其鲜明的主体介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上的复杂性以及丰富的人物类型为"底层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