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贯穿贵阳城南的南明河,发源于广顺之南的河沙坝,长118公里,被称为贵阳人的母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南明河不仅仅出现在徐霞客的笔下,还被后代文人多次抒写唱诵。桥,最早"跨水之木",为沟通阻隔而生。空间的便捷顺畅,以及心灵间相互的回应交流,桥,一直承载着我们抵达彼岸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吾木 《贵阳文史》2005,(5):48-50
南明桥位于贵阳城区南明河之上,跨南明河南北两岸,今属于南明区辖境内。南明桥过去曾经叫过霁虹桥、南门桥、襄阳桥、南明桥、中正桥等多种桥名。古代,南明桥既是连接贵阳城郊的重要桥梁,又是贵阳城通往湖南、湖北、广西邻省,甚至京城的要道,在交通位置上十分显要。正因为如此,据地方志记载,南明桥是贵阳最早建成的大桥,历史悠久。南明桥近水泛绿,远山含翠,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在翻看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徐霞客游记》时,有幸看到了明末时徐霞客对“太子桥”的记载。在明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四月,徐霞客游历贵阳时,他在十四日从贵阳前往广顺的白云山考察过程中写道:他“出司南门(今次南门)度西溪(今市西河)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从徐霞客详记的地理方位看,太子桥即今存的太慈桥(老石拱桥),从次南门西南出“五里”便是此桥;“有溪自西谷来”现太慈桥下的小车河是从西流来,“东注入南大溪”小车河就是在今贵阳监狱外向东汇入南明河的。有…  相似文献   

4.
正贵阳山川众多、河流小溪纵横,是桥的故乡。这些桥都承载着贵阳城的人文历史或民俗及传说,是贵阳丰富的文化符号,它们跟灵山圣水一样有血肉、有灵魂。贵阳是"贵山舞阳"的简称。福地贵阳,贵山是父,南明河是母。在灵山圣泉的哺育下,这个盆地坝,圣泉为天下奇胜,黔灵山海螺亭小孔,是世界一宝,文昌阁天下一绝,206字的甲秀楼长联是中国楹联的里程碑,六洞桥水的流向奇特,创人间奇迹。贵阳是一朵向阳葵花。花心有民国初年3条河流:玉带河(贯城河)从茶店葫芦山流来,经沙河桥、喷水池,过府桥、狮子桥、六洞桥汇  相似文献   

5.
    
这条街依山傍水,顺河蜿蜒,河叫南明河。在被朝阳桥截断之前,街面上有祠堂,会馆,佛寺,神庙,基督堂,土地庙,三圣宫。记忆中,从街头走到街尾,不知时间为何物。我在家乡贵阳的时候,住在一条街上。来到北京以后,住在一幢塔楼里。这些年来,两地城市、街道、居住环境的巨变,亲眼目睹,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05,(3):F002-F002
2月9日,适逢农历新年初一,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贵阳。在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的陪同下,首先视察了南明河整治工程,听取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对整治南明河情况的汇报,省、市、区负责人陪同总书记沿南明河沿岸的甲秀楼、甲秀广场、人民广场等地视察。对南明河的整治,总书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整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南明河,贵阳人民的母亲河。为了实现母亲河的“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治理愿望,这里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86年,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到甲秀楼浮玉桥附近的一处河滩,与群众一道参加了南明河的清淤劳动。锦涛同志这种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鼓舞着贵阳人民在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拼搏,在新世纪之初如期实现了让母亲河三年变清的阶段性目标,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中国乃至世界治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特别令人难忘的是,2005年2月9日,适逢春节,时隔近20年后,胡锦涛总书记在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的陪同下,到他曾参加过清淤劳动的南明河畔视察,他看到的是清沏、秀美的南明河。他对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对南明河的长治久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眼下,在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推进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后续工程、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之时,回顾南明河三年变清的事实,使我们深深感到,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老百姓办实事,改善居住环境,进而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靓丽形象,这才是我们应遵循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此。本刊刊载《贵阳日报》记者肖燕、帅弋于2004年4月撰写的文章,南明河三年变清综合整治概况。  相似文献   

8.
正洛旺河古渡位于南明河下游的大峡谷里,是明代以来从瓮安至省城贵阳古驿道的必经之地。80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的激战,是红军进入贵阳的第一场战役。开阳地处川黔要道,东、南、北三面临江,西面最高峰狼鸡岭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清代咸同年间,统治者为阻止农民起义黄号军南下,曾制定"欲保省城,须保开州;欲保开州,须防瓮(安)平(福泉)"的战略。故开阳有"省城北大门"之称。  相似文献   

9.
明代古建筑乌当桥,原名洪济桥,1989年9月12日公布的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南明河下游,贵阳市东郊乌当(东风镇驻地)与新添寨(今乌当区机关驻地)交界处,历史悠久,元代置乌当等处和水东寨长官司。据《贵阳府志》·记载:“乌当桥在治城十五里,明成化年间,宣慰司舍人家轮建,长二  相似文献   

10.
贵阳是座山城,过去路况不好,叫坡叫坎叫弯的地名特别多,从蔡家街至老东门有条小路名叫“弯弓街”就很形象。少见的是从大南门到新路口这一段,南明河变得异常宽阔舒缓,岸边有条笔直小路被称为“箭道街”,显得少有而独特。  相似文献   

11.
座落于南明河下游、贵阳市东郊乌当(今东风镇驻地)与新添寨(今乌当区机关驻地)交界处的明代古建筑乌当桥,原名洪济桥,历史悠久。据《贵阳通志》记载:“乌当桥在治城十五里,明成化年间,宣慰司舍人宋辂建,长二十余丈。”乌当桥长72.9米,宽5.9米,高8米,有9个桥孔,是贵阳市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4,(5):9-10
正遵义路是贵阳的主要街道,从东面邮电大楼起到西面火车站,全长750米。原先,南明河以东老地名叫双土地,以西老地名叫玉田坝,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带并无像样的街道。1937年在玉田坝建机场,因设施不全、面积小,未用即废,只在民间留下一个"飞机坝"的地名。1958年,在玉田坝建贵阳火车站,同时修筑城中通往火车站的大路。路上跨越南明河有一座公路桥,名叫朝阳桥。路名原也叫朝阳,后改为遵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文史》2006,(4):I0002-I0002
南明桥与浮玉桥之间的河中,原有泥沙堆积的一沙洲,名芳杜洲。“芳杜”,贵阳人称香附。洲上绿草如茵,为人们游憩场所。站在南明桥上可以观赏芳杜洲景色。特别是从南明河上游,目光通过桥的九孔,观看芳杜洲别有一番景致,有如一幅奇妙的画卷,因此被称为清代贵阳的新八景之一,即“九眼照沙洲”。“白蘋风袅鸥情荡;茅草烟薰蝶意忙。”此对联说的就是芳杜洲的意境。清末,贵阳流传着一首民谣:“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这里“沙洲”就是芳杜洲,到了民国时期它已不复存在,但地名却一直流传着。咏叹芳杜洲的诗词描绘了古代该…  相似文献   

14.
郑勇 《贵阳文史》2009,(2):87-88
1996年7月1日8:00一场大暴雨突入其来,袭击山城贵阳。一夜滂沱的暴雨持续到天明,南明河水暴溢,上游花溪水库的虹吸管在凌晨启动,洪水奔腾而下,迅速漫过河堤。平时温顺的南明河此时咆哮着,浮玉桥已被淹没不见踪影,甲秀楼还在波涛风涌的南明河上,喷水池、大十字、河东路、市西路、河滨公园沿河两岸已浸泡洪水中……。  相似文献   

15.
南明河灵秀,黔灵山深幽。这秀水幽山,造就了贵阳这块黔中宝地,形成了贵州经济政治化的中心。贵阳的崛起是从南明河畔发祥的。南明河自西而东,穿城而过,蜿蜒十余公里,到水口寺隐人大山。据史料记载,旧时的南明河畔名胜颇多,光寺庙就有近二十座,后来由于几经风雨沧桑,大都消失。如今现存的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甲秀楼,佛教名寺黔阳寺,道教胜地仙人洞,古朴典雅的翠薇阁等,依然独具风采。人物方面,名的明末大臣杨龙友、清朝大臣张之洞、武状元曹维城等就出生在南明河畔。南明河岸边的护国路,原来是冠盖云集,名流巨商聚居之地,它因辛亥革命后护国讨袁运动的黔中将领王伯群、王华等住在那里而得名。所以,我们将南明河称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16.
南明河灵秀,黔灵山深幽。这秀水幽山,造就了贵阳这块黔中宝地,形成了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贵阳的崛起是从南明河畔发祥的。南明河自西而东,穿城而过,蜿蜒十余公里,到水口寺隐入大山。据史料记载,旧时的南明河畔名胜颇多,光寺庙就有近二十座,后来由于几经风雨沧桑,大都消失。如今现存的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甲秀楼,佛教名寺黔阳寺,道教胜地仙人洞,古朴典雅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自西南进入贵阳市,蜿蜒经花溪、小河两郊区而进入城区,它造化了美丽的高原明珠花溪,孕育着一代代贵阳人,见证着贵阳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人居需要,对南明河的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于2001年4月作出了综合治理南明河三年实现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战略部署。本文就贵阳市水利局负责实施的花溪水库扩建加高工程和市西河上游防洪水库工程的建设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当今都市人勿须井,但不可不知井。重谈贵阳的古井,并非画蛇添足,除了有趣,其实对我们今天保护母亲河——南明河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观音寺名称的变迁 位于贵阳城南南明河畔的观音寺,原名南庵。明代贵阳人王训曾有《咏南庵》诗:“净度招提旧结茅,地偏应不近尘嚣。山腰倒接城边路,水口斜通阁外桥……”句,王训是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举人。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名南  相似文献   

20.
当今都市人勿需井,但不可不知井。重谈贵阳的古井,并非画蛇添足,除了有趣,其实对我们今天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南明河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