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在哪里?     
江河湖海,山野阡陌,万物复苏,草木葱茏,我们告诉您江南的春天,请您告诉我们您看到的春天。昨天夜里,雷声滚过天庭,闪电划破黑幕,雨点不断敲打着土地。今晨醒来,大雨早已退场,阳光无处不在,草木正在放肆生长,遍地都是被风吹雨打而零落成泥的花瓣。春天在哪里?昨夜今晨,即是春天已至的细节。即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我们也能从气温高低、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  相似文献   

2.
北极村见闻     
北极村见闻李爱兰原计划夏至那天到北极村去看白夜,因故未能如期出发。到达漠河北极村已是7月中旬,夏至已过去将近一个月。北极村在中国最北端,素有“天鹅之冠”“金鸡之首”盛誉,是黑龙江畔一个荒凉的边陲小村,平时冷冷清清,只在每年夏至那天热闹非凡,国内外游客...  相似文献   

3.
夏至节     
夏至节的时间与夏至节气相同,2016年的夏至节为公历6月21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节当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2,(6):13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为夏至。今年夏至为6月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2,(6):13-1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城市本体、城市腹地三个方面,对宋金元时期青州与济南二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外部环境方面,北宋时期,青州、济南二城均较为优越,金元时代却截然相反。从城市本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城市风貌上,北宋时期的济南城尚落后于青州城,金元时期青州城因迭遭战火,城市风貌已大不如济南;城市占地规模上,北宋时期青州城的占地规模明显大于济南城,而金元时代的济南城已后来居上。在城市腹地发展水平方面,宋金元时期,至少是金元时代,济南城市腹地的户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完全超越青州城的腹地。进而指出,金元时代,至少在元代,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已经转移至济南,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到济南的移治,只不过是行政中心"追逐"经济中心,对济南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一种政治承认而已。  相似文献   

7.
攻打济南的作战任务,是中共中央军委在睢杞战役结束后就提出来的。194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在“八九月攻克济南”,然后于“冬春夺取徐州”。这时,我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已解放泰安、曲阜等地,又乘胜攻占兖州,济南已成为孤城。  相似文献   

8.
解放阁     
坚实的台基!精巧的层楼!在曾发生最激烈战斗的地方,我仰望您!在风景美似图画的泉城济南,我赞美您!解放阁,半城清泉半城树中最诱人的一景。解放阁,壮阔史剧英雄歌里最动人的一幕!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前夕,秋风开始在1948年的泉城草木间巡视。凝聚了意志凝聚了智慧,万马千军就要打响济南战役!国民党守军于城内驻扎11万人,另在徐州地区准备了随时可以北援的17万部队。我华东野战军14万兵马瞄准济南,还有18万勇士部署于南线,誓要歼灭北援之敌。大炮于9月16日首先发言,分为东西两路进攻的解放军,活如一把巨大的钢钳,伸向济南。敌军闻风丧胆,其九十六…  相似文献   

9.
康鹏  王琰 《文史月刊》2009,(7):57-58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济南,如今已整整过去了71周年。近日,笔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本70年前日本出版的旧画报,这本旧画报里刊载有多幅当年日军侵占济南的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12月28日韩复榘率部逃跑后,日军不战而进入济南的情景。可以说,这本画报是见证日本侵略者侵占济南最直接的证据,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夏至     
《风景名胜》2014,(6):13-13
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时为夏至,2014年夏至为农历五月二十四,公历六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1.
鬼圪针     
鬼,昼伏夜出,怕见阳光,给人神秘狞厉之感,而说—个人鬼气,似乎又与灵气沾边。圪针,豫北方言,是草木用来防身而在枝梗上生出的刺,酸枣树和枣树上生圪针,花椒树和皂角树上也有,后者的刺:扎进肉里除了疼,还多一层麻味。我说的鬼圪针,不是霸道的树木,却有着—个硬气的名字,它只是一种野草。  相似文献   

12.
互生的美好     
王英 《贵阳文史》2013,(2):75-75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遍及大地每一个角落的草木们,岁岁枯荣,生生不息。一草一木静观皆自得,大可洞观世界,小可修身养心。每一种草木,春华秋实,也是一部史记和礼记,也有自己的集部和论语,书写自己的春秋和诗经,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过程,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三月,草长莺飞,山野里不时探出的一树繁花,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在草木间,感受季节的转换,也感受着岁月的匆匆。在草木间,可以感受到大地呼吸的绵长,也可以黯然人世的悲欢。在东方传统上,亲昵自然隐含着人性细致的情绪;行走在草木间,尘喧之念净尽。这样的春天,出去走走,在山野草木间。见花不是花,那是因为花开花落很容易想到自身的生存轨迹与规律。草木的荣枯也一样,其实,活在草木间的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一株小草,也是一丛灌木,又或者一棵树。除了或许能够妆点这个大千世界,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至21世纪初,作为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区域,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嫩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识别并命名了夏至东汉时期的五支考古学文化。这五支考古学文化依年代早晚顺序分别是小拉哈文化(夏至早商时期)、古城类型(晚商时期)、白金宝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汉书文化(战国至西汉时期)和红马山文化(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5.
端午枭羹考     
陈连山 《民俗研究》2010,(1):241-249
古代传说中枭是食母的恶鸟,遭到世人厌恶。因此,食枭羹先后出现在夏至、五月十五和端午之日。历代学者多以食枭羹之目的为灭绝不孝鸟。本文考证结果:枭鸟属阴,最初是古代夏至祭祀大地仪式的牺牲,当时的食枭羹是祭地仪式的一部分。汉代中后期开始,枭羹成为端午节赐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皇家礼仪,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维护孝道,更是为了驱逐朝廷中的恶人。  相似文献   

16.
宋志东 《民俗研究》2008,(1):165-172
山东章丘旧军孟家据传至清康熙年间已开始经商,此后世代相沿,成为典型的经商世家。孟家经营布匹买卖始于赶庙会,代代相传,乾隆年间传至孟兴智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济南设立了布店。孟兴智的长子孟毓翰,除继续经营北京、济南布店外,又在济南设钱庄,在天津设土布批发庄,在济南、周村、章丘开设了三家当铺,资本积累日多,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孟毓翰的四子孟洛川之妻高氏在周村开设了万蚨祥锅店,兼营绸布业,为瑞蚨祥的创办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宋皇室后裔身份再仕新朝的赵孟頫怀着"一心处两端"的复杂心情到济南任职,公余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与济南相关的诗文,但最为后世所重的还是他为好友周密创作的《鹊华秋色图》。这幅已成为济南城市名片的经典之作,是具有遗民身份的周密和具有遗民倾向的赵孟頫心灵互动的产物,其中蕴含的乡愁和传达的历史沧桑,使这一"名片"的人文意蕴更加深沉浓郁。  相似文献   

18.
草木精怪是中国文学史和民间故事中一类有趣的文化形象。但是,草木是如何以精怪的形象进入文化视野的,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和论述。志怪小说中记述的诸般草木妖怪,不仅仅是所谓"原始思维""树木崇拜""物老成精"观念的产物,也不仅仅是佛道思想浸染下相伴而生的副产品,它们植根于古人观察、认识世界的象征性思维,并受到诗赋等文学创作门类的熏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10,(5):55-55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已节”,又称“女儿节”。在济南某酒店,举行一场着汉服、习笄礼的女子成人仪式,济南一所学校高三学生在众人的祝福中,行三拜大礼,谢父母养育之恩,长大成人,开始承担一个成年人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杨倩 《民俗研究》2016,(3):119-125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宋皇室后裔身份再仕新朝的赵孟颁怀着“一心处两端”的复杂心情到济南任职,公余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与济南相关的诗文,但最为后世所重的还是他为好友周密创作的《鹊华秋色图》.这幅已成为济南城市名片的经典之作,是具有遗民身份的周密和具有遗民倾向的赵孟(兆页)心灵互动的产物,其中蕴含的乡愁和传达的历史沧桑,使这一“名片”的人文意蕴更加深沉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