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2,(4):13-13
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今年谷雨为4月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为祭天祈雨而举行的祭祀称作大雩。《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春秋·左氏传》:"龙见而雩。角亢见时,周之六月阳气盛,恒旱故雩。(今注:角宿与亢宿并称。即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一、第二宿。其时间正当周之六月。)"杜预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左传·桓公五年》服虔注:"雩,祭山川而祈雨也,  相似文献   

3.
<正>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为注《左传》经典之著。然而宏篇伟帙,难免有疏漏、舛误,《注》中涉礼之文,尚有商榷之处。一桓公五年《传》:"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杨先生《注》云:"雩,祈雨之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6页)《说文》云:"雩,以祈甘雨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第1012页)杨先生释雩为祈雨之祭,不误,但不确切。确切地讲,此雩为祈谷礼,亦是郊天之礼。"龙见而雩"者,杜注云:"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建巳之月为夏四月,即今农历四月,此时阳气上达于地,农作物正生长旺盛之时,需甘霖滋润。  相似文献   

4.
斯我惊雷     
纪红 《贵阳文史》2013,(2):77-78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这首《新雷》委实鼓舞人心,原来春雷这么有情这么振奋,能动生一个万紫千红大好的春,即便让人惊亦是欣慰和惊喜了。那好吧,你就是我的惊雷,是振振君子、斯我惊雷。"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易经》说:"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说文》云:"雷,阴阳薄动,雷雨生  相似文献   

5.
万象清明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78-78
草木与节气贴首耳语,季节悄然变更。料峭春意渐褪,忽就万象清明,紧跟首,花都开好了。一派明媚后,谷雨即至,就该种瓜种豆哩。"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历书》曰。清明的本源竟是如此之好,真好。吐纳着时光的清明气息,欣赏着草木的清荣气象,直觉万象清明。全新的阳春,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再不是星星之火,已新天新地得燎原。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自古以来山地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与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2,(2):15-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相似文献   

8.
春日意象     
正一场又一场的寒雨过后,冬日的边缘就那么一点点地放慢节奏,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那温婉、悠长的气息漫上鼻翼、萦绕于心时,我的脚步已经在不经意间踩在了春天的脉搏上。什么是春?春从何时开始?困扰我们的不在于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春,蠢也,动而生也。"汉代刘熙《释名》说春季的特点是万物蠢动,萌芽复苏。按夏历,春节为春天之始;按二十四节气,共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春季。  相似文献   

9.
王皓 《神州》2014,(3):99-99
<正>孔子理论中统摄一切的仁,开创了中和的诗教审美文化。而以老庄为代表道家思想是古代诗教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注重心灵自由境界的开掘,呈现出更为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老庄思想的基本观点。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纵览《道德经》一书,全在于统摄一切的至高无上的道统一贯之。《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生成和决定了宇宙和世间万物。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产生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而道又通过无和有的境界透显。老子对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有"与"常无"规律的揭示,对于"世之皆  相似文献   

10.
谷雨     
养生有道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节降雨明显增多,空气的湿度逐渐加大,要通过人体内部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此时人体肝脏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要避免补肝过度,调养应以柔肝为主。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还要预防花粉过敏,预防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页数:132页定价:99.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038-9622-4图书简介:《万物有灵》一书分为"山河国土""万物有灵"和"践行护生"三个部分。"山河国土"通过祖国美丽而庄严的山川河流图片,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与国土的热爱;"万物有灵"展现了那些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国土上的非人类动物,它们有的如孩童,乖巧伶俐,有的如老人,沉稳淡定;"践行护生"部分,通  相似文献   

12.
<正>王鍈《唐宋筆記語辭匯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之《語辭備考録》收録了"",並附書證及説明:《明皇雜録》卷上:"及玄宗即位,每京師雨,必虔誠祈禱。"又《太平廣記》卷四〇二《鬻餅胡》:"生因説之,胡乃泣曰:‘此是某鄉人也,本約同問此物。來時海上遇風,流轉數國,故五六年,到此方欲追尋,不意已死。’"按""字不見於《説文》,《辭源》新版257頁""字條音qiān,釋云:"同愆,罪過。"與上例似不榫合。《明皇雜録》一則文例,據《基本古籍庫》檢守山閣叢書本,"雨"前字作  相似文献   

13.
《万物》略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在《阜阳汉简简介》一文里曾介绍过阜阳简里关于医药、物理、物性的内容,当时暂以《杂方》名之。现在,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定名为《万物》。因为001号简文为"□(天?)下之道不可不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知也",乃择其中"万物"二字为题,虽然这不是原书标题,但多少有"名从主人"的意思。一、《万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2)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的元代倪瓒的设色山水《水竹居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倪瓒的传世作品中,多为水墨山水、竹石,其设色山水仅寥寥几件。他在晚年所画的一幅设色山水《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原藏故宫,现藏台湾,相传是他的得意之作。据《清河书画舫》记述:"《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大幅。纵横满纸,层叠无穷,且设色脱化,较‘城东水竹居小景’尤觉近自然。当为迂翁晚年第一名品。"另有一幅设色山水《山阴丘壑图》曾见于著录,但已不知下落。因此这幅《水竹居图》就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连劭名 《文献》2000,(4):36-40
一、先秦思想中的性恶论与蚩尤 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 虚无刑(形),其叔(俶)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五行志》,有标点可商榷处二则,兹录于下,以求教于方家。一、"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第1364页)按:"大水雨"当断开,作"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检核《汉书》,"大水雨"三字连用仅  相似文献   

17.
读书枛录     
李商隐《重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一词,清冯浩《玉溪生诗详注》未注,近人叶葱奇《疏注》、刘学锴等《集解》,则皆以为用《高唐赋》语。按“梦雨”为唐人俗语,与《高唐赋》无涉,至宋人小词始牵连及襄王故事。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六“梦雨”条云:义山诗云云,“注家以阳台梦雨事实之。心疑若是阳台梦雨,何得云‘一春常飘’?后阅  相似文献   

18.
维为立夏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80-80
今日立夏。古有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尔雅》释言:"夏,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喜欢这个长大的意思。带着一份拟人的心思、关切的温情。就是在慈爱的希望的眼神里长来的那样的一种欣慰与如意,是初初实现了的那样的一种满足与美好。  相似文献   

19.
位于晋东南的长治市有一座历史名山,山上松柏覆盖,一片苍翠,称作百谷山,当地人又叫老顶山。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所以,百谷山的名称就由此衍化而来。百谷山在长治市区东北,北接潞城,东连壶关、平顺,方圆40多平方公里,海拔最高为1378米。山脉蜿蜒磅礴,山峰耸翠叠嶂,气势雄伟,景色秀丽,胜景古迹遍布全山,历来为上党古城的一方圣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偏爱,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烈日如火,其色赤红,红色是源于太阳的颜色,因此古人认为"日为德,月为刑,月归而万物死,日至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光下的万物生机勃勃,令人振奋,出于对太阳的依恋和崇拜,象征太阳的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