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相似文献   

2.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3.
王荆公《易解》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石不但在政治学上地位突出,在经学上也很有影响。他早年所《易解》在元代后期佚失,但它曾引起包括程颐、朱熹在内的大批学的关注,影响较,价值颇高。本在辑佚的基础上对《易解》的写作、流传及其影响作了考察。王安石在借鉴吸收前辈的易学成就基础上,于嘉祜年间写成《易解》。《易解》的主要思想与王安石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是其早期思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本《臞轩集》中《岁晚》、《除夕》、《和马伯庸尚书四绝句》分别是王安石、刘克庄和元代无名氏的作品,四库馆臣误编入南宋王迈集中.《全宋诗》编者沿而不察,未能考其重见,辨其归属.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玄武湖的历史上,700年来一直记载王安石作《湖田疏》奏请将玄武湖"废湖为田",其实《湖田疏》是一篇伪作,王安石的"废湖为田"案是一桩历史冤案。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因地理概念不清或地理统辖关系不明而误断多处地名。现摭拾五则如下。1 《魏书·明帝纪》 :“(景初元年十二月 )分襄阳郡之叶县属义阳郡。”按 :“”后应顿开。 ,后汉侯国 ,属南郡。叶 ,后汉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 ,魏武帝分南郡、南阳郡置襄阳郡 ,二县属焉。① 景初元年 ,又改属义阳郡。此盖因不明、叶为两县致误。2 《魏书·王基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诏征南将军王基部分诸军 ,使 (胡 )烈督万人径造沮水 ,荆州、义阳南屯宜城 ,承书夙发。”按 :“荆州”后不应断开 ,因义阳为魏荆州属郡 ,魏文帝置于…  相似文献   

7.
楊曦 《中华文史论丛》2021,(4):311-344+407-408
《淮南雜説》是王安石早期的重要著作,但此書久佚,學界對其名義、作年及其與《臨川先生文集》卷六五至卷七〇的關係等問題,都有不同意見。臺灣"國家圖書館"所藏孤本《精騎》卷二保存了31段約2 000餘字王安石的佚文,應出自《淮南雜説》。結合這部分内容可以確定,《淮南雜説》原名《雜説》,應是皇祐三年(1051)至五年(1053)間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所作,《臨川先生文集》卷六五至卷七〇没有篇目出於《雜説》。《雜説》在學術上呈現出尊孟抑韓、重《易》引《莊》的思想傾向以及較爲明顯的心學色彩,對進一步考察王安石文章學術及其演變過程有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8.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9.
张尚英 《史学月刊》2007,(12):118-121
对于“宋高宗与《春秋》学”这个话题,人们在研究胡安国的《春秋传》时有所涉及,但其只是宋高宗与《春秋》学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的讨论,不全面也不系统。高纪春先生也曾指出宋高宗重视《春秋》学是对王安石批判的一种手段,并简单列举了其经筵重《春秋》的情况(高纪春《宋高宗初年的王安石批判与洛学之兴》,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扩大了讨论的范围,但由于文章主旨不在此,亦不深入。鉴于此,本文拟分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表现、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原因与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一宋高…  相似文献   

10.
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  相似文献   

11.
《周地图记》是一部亡佚已久的地方志.关于其著者,清人王谟等推测为北周宇文护,杨芳灿等记录为明人罗洪先,笔者以为应为历仕齐、周、隋朝之郎茂.《周地图记》《周地图志》《周地图》《周地记》《周地志》《周地图经》卷次有一百九卷、一百三十卷、九十卷之不同,差异较大,不能简单将其归为一书.清人王谟辑佚《周地图记》文本讹误较多,需一...  相似文献   

12.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与《逸周书·王会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王全篇》为基点 ,以音韵学为工具 ,对《山海经》中的奇人怪兽进行了诠释 ,解读了《山海经》中的许多重要信息 ,对中国上古神话及人文地理等众多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山海经》 ,特别是《海经》 ,主要从《王会篇》采集素材 ,但也从其他文献中采集素材 ,从而合成了新的著作。特别要指出的是 :《山海经》是以隐晦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王会篇》的内容 ,否则就没有必要揭示其本来面目了 ,因而两篇著作的同时存世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世代传承的文化母题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今苏北大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古徐国。而在徐国的历史上,徐偃王无疑是一位声名最为显赫、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君,《荀子》、《韩非子》、《淮南子》、《尸子》、《楚辞》、《论衡》、《说苑》以及《史记》、《后汉书》、《水经注》等早期的文献都曾记载过他的事迹,有的其至还将他和尧、舜、周公、伊尹、周文王、孔子等  相似文献   

15.
桂林靖江王是明太祖朱元璋首批分封的十个藩王之一,其世表和列传记载在《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和卷118《诸王列传三》中。然而,其中的许多记述与《明实录》、明代广西地方史籍、靖江王遗留在桂林独秀峰壁的摩崖诗文及从尧山靖江王陵出土的墓碑志的记载不符,属于错谬。最明显之处就是把第三代王朱守谦错作靖江王国的始祖,把清顺治二年被南明隆武帝废黜的朱亨嘉错作靖江王国的末王,把朱守谦的爵级错作郡王。  相似文献   

16.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于1954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威廉·戈尔丁在英国文坛一举成名。本文从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入手,分析和阐述了《蝇王》中成长主题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佚文并参考其他可靠资料,推求《古本》所记西周年代的5个时段的年限,即:1.文王受命一武王伐商18或20年,2.武王克商一昭王80或82年,3.穆王恭王66或64年,4.■王一厉王58年,5.共和以后71年,以及未知王年诸王的大概年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西周诸王王年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同时据鲁公年数加以参证,并对《史记·周本纪》所记厉王王年提出质疑,将《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所记的西周王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作者是谁?这是几百年以来研究这一史诗的学者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据专家调查,《格萨尔王传》一书,最初是在蒙古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钟敬文 《民俗研究》2001,(1):154-155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长期创造的宏伟诗篇。  相似文献   

20.
南明历史书法,是清朝官修《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南明抗节人臣的表彰与南明帝王史事的处理。从康熙中期正式官修《明史》到王鸿绪刊刻《明史稿》,再到殿本《明史》刊布,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书法的讨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对于南明抗节人臣,起初一本"周之顽民,即殷之义士"的忠义原则,主张大肆表彰忠节,到后期则取法《宋史》、《元史》表彰易代之际人物的做法,表示"不没其实",但在历史叙述上更多地叙述明亡以前史事,而略写南明时期抗清事迹。关于南明帝王史事,由最初讨论为依据《宋史.瀛国公纪》体例,附于《崇祯帝本纪》论赞之末,到独成《三王传》,附于《诸王列传》之后,而最终改置于其始封诸王之末。这样的做法,明显地体现了清朝官方弱化南明历史的政治企图和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