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源兴集团总经理、武汉市政协常委、武汉市乒乓球协会名誉会长林兴识先生,他一生与乒乓球结下缘分.不论在学生时代、教学之余、商海遨游、参政议政,都爱打乒乓球,由于持之以恒,练就了一副好体魄,虽年过六旬,可精力充沛,尽享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喜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盼望已久的大事,100多年的奇耻大辱从此洗雪(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和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处邀请了部分年高德助的文史馆员,座谈庆贺香港回归祖国,这些老人在座谈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香港回归十分喜悦的心情。老人中,有三、四十年代去过香港,有五、六十年代去过香港,也有在改革开放后去过香港,还有的是近一、二年在香港住过,他们都有亲朋好友在香港和海外,大家都高兴地说终于看到香港这颗明亮的东方之…  相似文献   

3.
程源源 《风景名胜》2014,(8):146-151
四月赏碧樱,六月食白桃,十月品初雪.以风物为食,感四季之恩,浴自然之气.关西是日本以“阪、京、神”为中心的近畿地区,“畿”即为都城,在镰仓时代之前,这里是日本上古诸神与统治者的都城御所,而声名远扬的关西料理,即诞生于天子脚下,经千年磨砺而愈加精绝.关西以大阪的河豚、京都的京料理、神户的和牛为代表,流传下千年和式饮食的风格和品位:精致、细腻、天然.在这个讲究感官体验的国家,你完全能以舌为眼,以嗅觉与味蕾探路.正如蔡澜先生所说—一选择由淡变浓、渐入佳境地启程;也可选择浓变淡的旅程,像人生那样.  相似文献   

4.
一位在香港生活过的内地居民表示:“香港医疗不是因为看病不贵而著称,其实真正和内地的区别是,他们对医生和医院大体是信任的”  相似文献   

5.
人之行止,必系于一时一地,于是有一地之缘、之人、之事、之思、之情、之志,遂成一人生节点。作为坚信“道并行不悖”,兼具融贯东西的襟怀和学养的现代新儒,唐君毅的人格十分拒斥以门户和地域自限,但他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故土故人又是敏感眷念的.如唐君毅到香港后,应友人、《人生》杂志创办人王贯之先生之邀写的《怀乡记》所述:“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之人文风教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苏双碧 《百年潮》2003,(8):67-71
1949年6月,廖沫沙经过长途跋涉。自香港来到北京。7月,中央派胡乔木找廖沫沙谈话,要他到北京市委任宣传部副部长。从此,他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走进了党的部门。那时北京市委设在东交民巷原德国驻华大使馆内,廖沫沙住在一座叫“饼干楼”的楼房里。据说是因为这座楼存放过美军的饼干而得名。办公室和卧室连在一起,生活过得比较安定。但是从香港过来的书生,并不太知道原来八路军的一些制度,吃了苦头,也出了洋相。他从香港来时,带的衣服、棉被都很单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 ,我第一次去了香港。人生对于第一次的体验总是深刻而难忘的。四月天 ,正是紫荆花盛开的季节。歌唱家邓丽君、出版家蓝真先生他们家别墅的门前都有一棵红艳艳的紫荆花 ,迎面向着客人开放。香港大会堂前有一尊紫荆花的铜雕 ,我左看右看 ,只能从雕塑语言、政治意义上去理解它。而那红艳艳、活鲜鲜绽放的紫荆花才真正蕴含生命的意义 ,能激起您更加热爱生活。人 ,最终还是以崇尚自然为根本。一个艺术家 ,应以追造化为生命的起点。邓丽君的歌能感人至深 ,是因为太贴近生活了 ,她唱得自然优美。香港有邓丽君歌迷会 ,为了纪念她 ,协同香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五度到香港邓小平不能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来香港看一看,成为香港人民的遗憾,也是这位一代伟人平生的一大遗憾。邓小平遗憾的,并非是因为他从没来过香港,邓小平其实已经去过5趟香港。邓小平第一次踏足香港,是在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当时离开了四川的...  相似文献   

9.
徐学 《环球人物》2020,(1):106-108
1994年,我应香港岭南学院(现岭南大学)之邀,去作三个月的访问学者。那年之前,曾到过香港几次,来去匆匆,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对它更多的印象,倒是来自上世纪80年代研究生课程里的中国新文学,那里的作品对香港有不少描绘和慨叹。五四新文学作家鲁迅、巴金、胡适、许地山、茅盾等都到过香港,他们看到了这个岛屿的殖民色彩和畸形发展,下笔描述所见所感,总是贬多于褒。  相似文献   

10.
陈文 《华夏考古》2002,(3):73-77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香港地区就有了考古活动。 2 0世纪 70年代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为了配合工程建设 ,香港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 ,迄今为止 ,发现认为是青铜时代的遗址达 2 6处① ,石刻数处。目前已有条件对香港青铜时代及其遗存作一初步探索。一、香港青铜时代的确认在学术界 ,对香港青铜时代这一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在一些文章中顺带提出来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香港的史前人们经历过这个时代② ;也有学者认为香港为青铜文明的边缘地带 ,迄今为止未发现过本地区特征性的青铜器 ,因而是否经历过青铜时代还有待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1.
日前,香港旅协中国内地总监黄斌元先生提示到港旅游的人们,购物最好选择有“帆船”标志的商店。他说“在刚过去的1998年,内地大约有超过250万人次到过香港旅游或公干。他们当中,相信许多人都对香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我们也接待过几位因购物被骗、败兴而回的旅客。”据调查,过半数的内地旅客都把购物列为去香港的首要目的。款式新颖、品种繁多、价格合理的商品,在香港比比皆是。在眼花缭乱之际,商店门前有没有香港旅游协会的帆船标志,就可以是作出选择的因素之一。万一在这些会员的店内碰至怀公平的待遇,旅客可马上打热线…  相似文献   

12.
<正>布威纳先生是集鉴赏与研究于一身的著名清代钱币收藏家、鉴定家、学问家,1936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在慕尼黑大学研习汉学,进而对清代钱币产生兴趣,开始专门研究中国钱币史,撰写题为《清代钱币(1616-1911)》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因情系中华文化,从遥远的西方来到东方,完全融入到东方的人文环境,曾在上海复旦大学教过德语,后到香港成家定居,在其夫人露西女士默默无闻的支持下,毕生热心于中国古钱币收藏,潜心于清代钱币历史研究,取得了骄人成果。2021年11月15日,布威纳先生在香港谢世,走完了他八十五载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14.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T作者,他一生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也经受过许多的打击。在他辉煌而曲折的人生历程中,他的精神和品格被许多新闻工作者所敬仰。  相似文献   

15.
徐展堂是香港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儿时随家人从上海迁居香港,13岁丧父,从此与母亲、弟弟和妹妹相依为命,挑起家庭重担。少年时做过银行信差、餐馆杂工。1957年,16岁的徐展堂白手起家,经营过食肆、油漆、广告招牌制作等生意。1970年代初。香港经济萧条,他冒险大手购入股票、房地产,因此致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香港这片土地充满深情,为促使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从80年代初他即与香港众多知名人士有过多次交往,向他们传达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前途的信息,鼓励他们到大陆投资,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邓小平与香港知名人士的交往》一文中记述了邓小平与“大侠”金庸、船王包玉刚以及霍英东、李嘉诚、安子介等人的往来,再现了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人风采。  相似文献   

17.
正上大学,对于我这个1950年出生的寒门学子来说,当为最早萌发亦为最具魅惑的人生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经历过向往、失败、沮丧,而后幸获成功,其中沉浮,甘苦自知。我的人生轨迹系因高考而改变,职业走向自入学而转型。可以说,我后来奉行的独立人格及自由精神之立场,正是由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累积所培植,其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既成全了我,也异化了我。常言道:"人生能有几回搏?",我那颇具戏剧性的高考历程正可谓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18.
难忘香港     
先后三次到过香港的林默涵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写下《难忘香港》一文,以自己半个世纪前在香港创办《群众》周刊的种种遭遇,向读者展示了这个号称“自由港” 的都市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28日,日本街头一派喜庆,人们正忙着张罗元旦新年。女演员高峰秀子(Takamine Hideko)86岁的人生在这天从容谢幕。这位参演过300余部电影的女演员,见证了日本影业的全盛时代,她主演的《浮云》、《二十四只眼睛》是昭和时代的缩影,而她的人生,则是对昭和女性恰如其分的演绎。  相似文献   

20.
崔念晗 《神州》2013,(3):1-1
电影《霸王别姬》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半个多世纪历史巨变中的戏子人生。故事中伶人程蝶衣的人物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导演陈凯歌在对程蝶衣这个角色进行概括时,说:"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