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2月,在江苏江阴市峭歧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一枚素背古钱,十分奇异:钱中的年号被剐去(见图).从这枚古钱的风格看,可确定为宋钱.从可见的“元宝”的字迹看,与“咸平元宝”、“景德元宝”基本一致.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宋人出于何种目的要剐钱上的年号字样?我们认为,这与我国历史上的私铸钱币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都财政改革与罗马帝国早期的经济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和罗马帝国早期行省经济的繁荣,分别是古代罗马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现象。对于这两大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原因,国内学术界已发表不少深刻见解。但是,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帝国政权对于行省经济有什么影响?迄今还未看到对这类问题的满意解释。 本文并不是对罗马财政史的具体考察,而是试图通过对奥古斯都财政改革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从一个角度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的发展从总体来看是有其严格的规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的必然性。但是,从个别的历史现象看却往往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杰出贡献,正是从这些偶然的、杂乱无章的历史现象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亦即规律性,从而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恩格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因此,历史研究的全部目的是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但是,如何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却是一个必须对单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综合研究,才能抽象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研  相似文献   

4.
关于"时代精神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什么是时代精神?二、为什么说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和认识不可能脱离时代精神的制约?三、既然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和认识不可能脱离时代精神的制约,他还能不能认识历史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启蒙思想到大革命,延伸到第一帝国,这几十年的法国历史,斑烂夺目,异采纷呈。这些历史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有一种意见认为,启蒙思想的左翼代表人物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本质上是一种专制的理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讲话[摘录](一九九二一年八月二十一日)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线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5)
两种传统中的知识分子李:苏联解体之后,目前俄罗斯文化界对历史是如何反思的?知识分子是侧重总结个人的教训,还是回避?蓝:苏联解体后,苏联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后的七十年历史反思得相当深刻。几乎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进行了反思。对十月革命本身也有不  相似文献   

8.
睡眠是件大事,人的一生有1/3以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遗憾的是,许多与睡眠有关的现象至今没有被完全解答和理解,比如:睡人为什么要睡眠?为什么要睡这么长时间?睡眠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人类想要了解的问题,让睡眠这件事从1953年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从侵占我国东北入手,开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与死、战与降的抉择。在这种时刻,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南京政府)内部围绕着对日政策问题产生分歧,导致固有矛盾加剧,新的矛盾发生,政府屡次改组。如何认识这一历史现象?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如何?本文试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编《欧洲经济—社会史丛书》,什么是经济—社会史,价值何在?我愿借此机会从个人的心路历程谈起。一以英国为领头羊的欧洲现代国家的崛起,大概是近代以来人类最重要、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之一,所以人们对这一历史的探讨也就投入了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人祭和人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祭和人殉,是古代两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现象。根据考古、民族学资料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人祭是杀人来祭祀人格化的神灵和对山川等的自然崇拜。它是原始宗教的迷信活动。人殉是用人来为原始社会的氏族首领、家长及奴隶制社会的大小奴隶主陪葬。世界人类历史上各民族都存在过这种野蛮残酷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人祭和人殉的形式、性质是什么?人祭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和近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几乎是一种同步而又交叉发展的历史现象,人们往往称之为近代西方精神的崛起。这一精神何以形成?如何形成?它对西方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还将怎样发展和演变?这对世界处于多变的今天,无疑值得人们考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清史研究》2016,(4):1-16
近六十年来量化历史研究拓展并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使历史研究向科学靠近。不管哪个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应该保持一致:首先,提出问题和假说;第二,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说去找数据,或者通过设计实验产生数据;第三,做统计分析、检验假说的真伪,包括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因果关系、做因果推断,避免把虚假的相关性看成因果关系;第四,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是证伪了原假说,那原假说为什么错了?如果验证了当初的假说,又是为什么?这里挖掘清楚"因"导致"果"的实际传导机制甚为重要;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文章。传统历史研究在第二至第四步上做的不够完整。所以,量化方法不是要取代传统历史研究,而是对后者的补充。本文通过一些现有成果说明,量化史学不只是"用数据说话",而是通过统计分析,既可令人信服地证明或证伪现有假说,也可以从历史现象中发现全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记忆史研究中,始终徘徊着一个幽灵,这就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这表明,中国记忆史研究已经对建构主义形成了路径依赖。正是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记忆的政治》对"大生产运动"的思想史意义进行了过度阐释,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从学理上说,记忆史研究至少有三条路径:建构主义、道德主义、证据主义。这三条路径源于三种不同的提问方式:集体记忆是如何建构和传承的?什么样的记忆建构是合乎道德的?谁的记忆是合乎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6.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从5岁入塾,到1906年留学东洋,在家乡读过15年的私塾、学馆和新式学堂。这段历史少有记载。他究竟进过哪些学堂?读过哪些古藉?拜过哪些老师?以后与这些老师关系如何?本文试作一番粗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应当指出过去和现在的真正社会发展过程。把处理现代现象的标准不加批判地搬到过去历史时代的现象上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所谓波克罗夫斯基「学派」的特徵。一九三八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要求历史学家坚决根除波克罗夫斯基「学派」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庸俗观点时指出:波克罗夫斯基「学派」曲解历史事实,反对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在的观点阐明历史事实,而不是从历史事件当时所处的情况的观点阐明历史事实,因而歪曲了真正的历史(党关于报章的决议,论文集,一九四一,第173—174页》。马列主义科学要求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具体地研究历史现象。马列主义是与把现成的公式机械地应用到社会历史发展各种现象上去的事实背道而驰的。马克思坚决地反对企图把马克思主义描写成可以马上回答任何问题的某种「万能钥匙」。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法则并不是停止进一步研究历史,相反地却为研究历史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因为马列主义是教条主义的敌人,所以马列主义要求历史学家在研究社会发展时要有创造性的见解。呆读死书、学究习气和引经举典都与马列主义没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方法论 ,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 :第一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关于人们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包括辩证决定论方法、历史本体论方法、群众路线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把杂乱无章的历史现象梳理得十分清楚 ,使人们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准确地、宏观地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 ,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能与之相比。当然 ,任何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