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威王名田因齐,是战国中期齐国的一位为政资明、勇于革新的国君,他在位或间(公元前356年一前319年),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使齐国逐步强盛起来,被称为中兴之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非常重视开展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和选用优秀的军事人才,对齐国军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卓格的贡献。一齐威王大力提倡弘扬齐国传统兵学(-)齐威王弘扬传统兵学的重要意义齐威王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首先体现在他大力提倡并积极组织人力对齐国传统军事著作的整理与研究上,根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可知,在威王即位后齐国开始进行的兵书整理、…  相似文献   

2.
正孟子的主张里,总有那么一种说理的偏激,而不太考虑事该怎么做,这就是一位思想家的言行。孟子在齐国,只管推销他的仁政学说,不买齐威王的账。齐威王曾馈赠他黄金百镒,他不受,弟子不理解,跑去问他,他说:齐国不用我,却馈赠于我,这是贿赂,君子能被贿赂吗?此言虽然过激,却高扬了思想者的权利。孟子懂得,与王权打交道,要"行己有耻"。思想者都是勇者,思想的巨人,哪能是行动的矮子?既然想到了仁政,就应该去实行。  相似文献   

3.
齐国和燕国是东方两个以刀币为主币的国家。战国晚期,齐国和燕国在流行刀币的同时,开始铸行圜钱,分别为賹化钱和明化钱①。两个不同政权下存在的货币体制上的相似性,是它们在频繁的政治、军事、商业和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中产生的,同时也与战国晚期货币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4.
寻访齐长城     
公元前221年,列国中的最后一个王国——齐国被秦军攻占,天下归于一统。随后,始皇遣蒙恬“将三十万众”,将秦长城与燕、赵长城连缀一体,以御匈奴,史称“万里长城”。而随着硝烟散尽,原来的齐、楚、魏、韩诸国长城则风光不再,乃至今天已鲜有人知。那么,两千余年沧桑岁月,这些先秦的古老建筑尚存与否?2004年初冬,我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向齐长城进发,开始了寻访齐长城之旅……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文化发祥地、拥有众多历史古遗迹、遗址,临淄区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临淄齐国都城(简称临淄城、齐故城)历经西周、春秋、战国、西汉等历史时期,前后延续近千年,是著名的东方国际贸易大都市。齐国都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目前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临淄墓群”有封土的古墓150余座。文章介绍了西周至战国时期临淄齐国贵族墓葬的复查资料。  相似文献   

6.
《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根据《史记》和《左传》的相关材料可以基本认定,司马穰苴是陈完的后裔,其军事生涯大约在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至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之间的某一段时期,今本《司马法》5篇应该是齐威王时齐国大夫追述的古司马兵法和穰苴军事思想的混合体,它来自宋代刊定的《武经七书》,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汉代青铜文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青铜文化概述杨菊华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齐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自战国以来孕育的封建大一统的局面最后形成。在这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切文化都在经历巨大的挑战,有的文化在大变革中消亡了,有的通过改头换面而...  相似文献   

9.
论稷下之学与战国文化中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稷下之学与战国文化中心于孔宝诸侯争雄兼并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伴随着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学术大繁荣的黄金时代。各种学说、各种流派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形成了亘古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齐国的稷下...  相似文献   

10.
正孟尝君,姓田名文,因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南),又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先在秦国为相,后在齐国为相。孟尝君仗义疏财,专交天下贤士豪杰,各国有志之士闻名前来归附。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贤士无不倾心向往。据说他的食客多达三千余人,待遇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然而,事情就出现在食客身上。《战国策》载:"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舍人"就是投奔孟尝君的食客。孟尝君数千名食客舍人,可谓人才荟萃,鱼  相似文献   

11.
李鸿雁 《文博》2010,(6):35-38
对先秦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有关计量内容的刻铭器与东周诸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齐国的量制和衡制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18年为配合津石高速公路修建,在沧州任丘市对南陵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晚期齐文化因素的器物,其中包含有一批具有明显齐系文字风格的"陶文"。根据南陵城遗址出土器物和"陶文"对遗址和齐国"狸"城的地理位置展开讨论,同时对战国晚期黄河故道在任丘地区的地理位置展开初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原简报中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燕侯脮磬铭文有关文字的改释,认为“山巤”应系此磬之名,磬铭与传世的燕侯载簋铭文立意和措辞近似,表达了当时统治者渴望贤良辅佐治国安邦之殷切期盼,与文献所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统治者不拘一格求才纳贤、任用贤良的情况可互证,系战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反映。燕侯脮诸器年代为战国中期。燕侯脮磬出自临淄齐国故城内,系齐破燕所劫获的战利品,是战国中晚期燕齐之间互相攻战的历史遗物与见证。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6,(5)
正战国中山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与晋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等大国持续征战,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图1)。在战国那样群雄争霸的年代,中山国虽小,却能在列强的夹缝间顽强生存、开疆扩土,甚至称王称霸,其原因何在呢?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田猎用具和军事器具,向后人展示了中山国的昔日雄风,也让我们更  相似文献   

15.
一、蜀是秦国对付合纵方略的牺牲品秦灭巴蜀,《华阳国志》所述起因是巴蜀两国闹矛盾,巴苴竟向强秦求援,以致引狼人室。但若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这只能算是个偶然因素。自秦孝公下求贤令以来,秦就不分国籍招贤纳士,信用卫人公孙鞅变法图强;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国力超过三晋,给战国诸侯造成威胁。因此在秦惠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组织联军,西北戎族义渠也出兵参加,共同谋秦。此举虽被秦军的谋、力兼用而被粉碎,  相似文献   

16.
阏与古战场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阏与古战场考察报告靳生禾谢鸿喜阏与要塞,夙为兵家所必争。战国秦汉间,见诸文献记载发生于阏与的较大战争,至少有4次:公元前353年,魏伐赵拔阏与的阏与之战①;前270—前269年秦伐赵围阏与,赵奢大破秦军的阏与之战②;前236年秦王翦伐赵攻阏与之阏与之...  相似文献   

17.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相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代的“都”通常指卿大夫的采邑,包含城与附属于城的“鄙”,一般拥有私属武装。春秋齐“都”大致即是此种形态。战国时代齐国“都”的行政长官称为“都大夫”或“公”,莒地“都大夫”后裔作器时称“莒公孙”,与楚国的县公类似,其家族亦在莒地的权力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所载“五都之兵”又写作“五家之兵”,“都”之官长可称作“邦君”。战国齐“都”延续了春秋时代“都”的某些特点,具有一定的采邑属性。“都”是齐国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区域政治中心,其所辖之“县”与后世的“县”不同,应是县鄙之意。  相似文献   

19.
《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根据《史记》和《左传》的相关材料可以基本认定,司马穰苴是陈完的后裔,其军事生涯大约在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至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之间的某一段时期,今本《司马法》5篇应该是齐威王时齐国大夫追述的古司马兵法和穰苴军事思想的混合体,它来自宋代刊定的《武经七书》,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20.
襄城是项羽所坑杀的第一个城市,学界向来多认为是颍川襄城。异地同名现象普遍,结合出土简牍,襄城至少有4个。事实上,当时秦军控制着砀郡与陈郡,项羽不可能远攻颍川。根据项梁的军事部署,项羽别攻的对象是秦嘉的东海北部一带。连云港市出土的襄城公铜戈透露出至战国晚期,楚国东境已有襄城。因此项羽所坑之襄城应该是东海襄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