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最高层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成功转型。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性流变过程中,清末民初是更迭、突破最为集中的一个关键时段,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催生了传统文化转型的关键因素:社会主流知识结构转型和文化价值观念转变。二是促进文化多元化态势生成:以政治文化为核心的精英文化发展和变迁,新型民众文化的生成。由此促进了新式精英文化和民众文化的成长,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环境和操作空间。与此同时,这一时段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又使文化整合与重建陷于困境。由于目标和价值判断不够清晰,合法化知识未能重新有效构建,从而加剧了传统文化整合及重建的混乱和迟滞。  相似文献   

3.
李乃夫  王继宁 《文博》2003,(4):17-18,37
秦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室外建筑装饰浮雕的设计与制作,是我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上的结合,也是现代建筑在特定区域(秦俑馆文物游览区)体现秦文化风采的一次尝试,更是中国式的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相结合在现代建设的遗址型博物馆中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4.
谢建华 《东南文化》2012,(4):123-126
受明中后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晚明书法自徐渭至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变革潮流,改变了传统书法以"二王"为典范的套路,开启了清代碑学以至于近现代书法的先河。晚明书法的这种变革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开端时期在书法上的反映,对当代社会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国梦"这一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文化转型与建设过程中的文化"意义"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坚持"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一种传统社会文化,面临严重危机或深度失衡的状况F进行适应性的高速或转变,由于其前后明显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稳定性,称之为转型。尼玛扎西发表在《西藏大学学报》第二期上的文章说,当前西藏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文明,转向建筑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文明,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西藏面临一次全面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至少要在这几个方面努力向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转变:第一,由封闭保守的文化向多元开放的文化转型。封闭保守导源于三个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封闭屏障;二是社会群…  相似文献   

7.
转型中的思想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对于传统中国可谓一个转型的时代,即从传统的中华帝国转向与全球化密切相关联的现代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而自足的文化体系转向开放的拥抱西方文明的文化范型。从我个人研究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领域来考量,以前学界讨论和关注较多的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转型。在这种研究模式的背后有一个基本的似乎是不  相似文献   

8.
李生文 《攀登》2001,20(Z1):27-30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生成、延伸及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几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是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允熠  张瑞涛 《安徽史学》2003,(1):37-41,112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它滥觞于明清之际,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曲折进行的;三、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的历史和时代主题下完成的;四、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并没有终止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主流文化完成了二千多年最伟大的一次转换,但这种转换不仅没有中断传统,传统仍在不断秉赋新质和创意。转型不是固型,任何主流文化都要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申日臻强化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中必然出现文化的冲突,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就遭遇着这样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评19世纪英国的牛津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建军 《世界历史》2007,1(6):22-33
19世纪上半叶后25年是英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重要时期,是一个许多方面都在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表现之一是英国从传统的认信国家转向接受宗教多元化原则的现代国家。爆发于该时期的牛津运动,在抵制政教分离和宗教多元化趋势的同时,更以其对宗教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时代精神的批判和向古代基督教会传统的回归而成为一场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2.
林文溪 《东方收藏》2022,(5):122-124
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其中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已经成为一门探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分别从香文化在茶道中的应用情况、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现代民俗节日中的应用情况、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及日用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与探究,旨在通过了解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继续挖掘新内涵,希望能够不断焕发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当代股市小说中的女股民形象与传统妇女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女股民形象中蕴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向现代社会思想转型的踪迹,具体表现为依附屈从向独立自主转变;因循守旧向积极追求转变;重义轻利向重利重欲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图案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纹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底蕴,还提升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以龙纹为例,呼吁设计界将传统图案更多的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将中国传统图案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冯旭  张莹莹 《风景名胜》2021,(7):0079-0080
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公共文化艺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已经进入了中国公共艺术课题研究的科学视野当中。因此,本人的论文将中国当代公共文化艺术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也将中国当代公共文化艺术与蒙古族文化艺术进行自己的深度融合。人们对城市公共场所能够满足日常的各种休闲体育娱乐活动需求以外,将传统蒙古族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样艺术应用在城市现代公共场所艺术中,不仅能够充分美化现代城市的容貌,为城市人们生活带来更多审美愉悦,还能充分弘扬中国式的传统蒙古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俄罗斯进入了从传统的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私有化、市场化以及民主化造成了俄罗斯贫富差距悬殊、新兴的中间阶层出现和“边缘人群”泛滥等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危机。针对转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普京时代俄罗斯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策略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正和博弈”。俄罗斯“强国家一强社会”的新的治理模式对于同样处在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林海聪 《民俗研究》2015,(1):112-120
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冲击后的饮食风俗改革,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所历经的一次现代化的本土尝试。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只是满足人类温饱需要的生理行为,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形成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陈蕴茜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剧变时期,传统家庭制度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城市,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步走向解体。本文着重剖析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旅游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的管理水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旨在说明旅游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期为旅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礼仪重建与地方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声 《岭南文史》2007,(1):I0001-I0001
在经历百余年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之后,现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礼仪阙失”现象,正面临着“礼仪重建”的困难任务。传统国家及其文化赖以证明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