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在扬州、鎮江、苏州一带,陆續发現两种太平天国时期的代用币。一种是制餞代用币,一种是銀两代用币。現在分别說明如下: (一)制錢代用币 1942年春,有占董商携来大小錢两个,面文都是"裕国通商"四字,背文小的一个为"一百文正"(圖1),大的一个为"壹千文正"(圖2)。細审这两个钱的文字制作及銅色,与太平天国錢一样,而且国字从王,可以証明其为太平天国时期所鑄。 1955年夏,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館鉴定金匱藏泉,工作时于破紙中发現王蔭嘉致张絅伯的信,并  相似文献   

2.
纪念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鎏金大花钱屠燕治今年是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两种太平天国鎏金大花钱以资纪念。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金陵,建都天京,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天朝政权,在朝天宫开炉铸钱,后铸钱范围也扩大到苏州、杭州、徽州、株洲(或衡阳)、绍兴、嘉兴等地,太平天国铸造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页,是宝贵的历史遗物。太平天国铸钱,除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等流通货币外,还铸过绘有龙凤、八宝等吉祥图案的大小花钱。这类花钱,仅作为镇库、庆典、赏赐或馈赠之用,虽非通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的经济制度、政治信仰和文化习俗。中国钱币博物馆为纪念而重铸的太平天国大花钱有两种:一、特大花钱。1854年前后太平天国曾铸有特大花钱一种,现仅湖南省博物馆存有残件一枚。据残件测算,这枚花钱的直径33.5,厚0.8厘米,重约4500克,黄铜质,遍体鎏金,应是我国最大的古钱。在对实物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重铸工作,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绘制钱图。我们从现有的十余种大花钱图片中,找出太平天国花钱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文字组合和图案结构,又从残片上找出特大花钱独有的图文特点,经反复绘制修  相似文献   

3.
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货币辨伪"对太平天国起义线曾作了如下的评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钱一枚,一九二三年六月简又文见于上海柴连馥家。简又文曾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钱记叙共事道:钱以锡制,经宽一英寸又四分之一,面文曰:"太平圣宝",背之左上画云龙,下画风虎,其右上有"会",下有"风云"二字,读之则为"龙虎会风云"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大花钱究竟铸于何地郭豫明为纪念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太平天国特大花钱以及大型花钱,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关于太平天国大花钱,尤其是那个直径33.5厘米、重约4500克的特大号大花钱,是在何地铸造的问题,更显得有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明天启通宝始铸于明熹宗天启二年。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当是时,开局遍天下,重课钱息。"由于铸钱有利可图,当时二京及各省纷纷开炉铸钱,计有156座。各炉座铸钱的往往有不同标记背文。因而天启通宝不仅数量甚大,而且版式复杂。喻战勇先生在《江苏钱币》2007  相似文献   

6.
正两宋铸钱的过程,有学者做了概括总结:"一、审定钱样;二、部颁样钱;三、刻制祖钱;四、翻铸母钱;五、铸造子钱。"~((1))其"审定钱样"是指用木、牙质雕刻的呈送皇帝审定的样钱,称"上省样钱"或"进呈样钱"。有秦桧铸钱样呈送皇帝"上省"的记载~((2)),以下称"上省样钱"。"部颁样钱"有称"颁铸样钱",《咸淳临安志》卷五中有"颁降铸钱式"御札~((3)),以下称"颁铸样钱"。铜质颁铸样钱由软质上省样钱铸造。户部经皇帝审定的颁铸样钱颁发给铸钱司下达到钱监,由钱监依照  相似文献   

7.
读过吉田昭二先生的新著《乾元重宝钱谱》,感受甚多。再细读之,更觉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从中可以引出一些启迪。这本钱谱共收录各类乾元重宝的拓图677枚,其中包括当十钱82枚,当五十钱(含当五十仿铸钱)120枚,小平钱(含开元通宝“镶置钱”类)430枚。另有会昌记地钱13枚,“西域钱”3枚,“牡国手”钱4枚,楚大铜钱4枚,铁铸钱2枚,铅铸钱6枚,高丽钱3枚,日本钱3枚,不知品7枚。书中所谓的当五十仿铸钱,指的是减重“当五十”钱,此类钱中既有后来的仿铸钱,也有地方的私铸钱;书中所谓的开元通宝“镶置钱”类,即是指仿开元钱制的一类乾元重宝,是小平钱…  相似文献   

8.
长沙、衡阳西汉墓中发现铁“半两”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6月,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在长沙市南郊砂子塘清理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第5号墓出土有铁"半两"钱三十三枚、铜半两钱二枚。又1956年衡阳凤凰山的一批西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铁半两钱。这些发现,可补历史文献記载的缺遗,否定了新莽时公孙述鑄造铁錢是我国最早鑄造铁錢的說法,从而为研究货币史提供了新资料,并把我国铸造铁錢的历史推前了一个多世紀。长沙砂子塘5号墓,为一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室长2.72、宽1.75至1.86、深1.35米。方向北偏东20度。随葬物共49件,排成一列,置于墓室东侧。陶器有十三件,大都为低火候的灰陶器。計有陶鼎二件:附耳,矮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存较早的铜雕母钱——明“嘉靖通宝”当十大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泥范、石范、金属钱范铸钱,发展到用“母钱”翻砂法和机器制钱,历经了三千多年。“母钱”有两种,即“雕母”和“铸母”。所谓“雕母”,就是用铜块、锡块或牙、木、蜡块,由刻工用刀在上面雕刻出文字和钱样来,这是最原始的钱样,俗称“祖钱”或“雕母钱”。据史书记载在六朝后期开始用“母钱”法铸钱,到唐初用“母钱”翻砂法铸钱的技术已很成熟,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清代晚期才改用机器制钱。  相似文献   

10.
两汉及新莽钱范存世较多,其具体铸钱工艺流程早已为泉界所熟知,唯六朝钱范发现甚少,已知仅公式女钱、常平五铢及各式小钱铜范母数种,它们是研究当时具体铸钱方式的珍贵实物资料。近年又见隋五铢组合式叠铸阳文铜范母一件(图1),长11.7、宽8.3、厚1.6厘米,重450克。老  相似文献   

11.
秦汉以来,国家通常禁止私人铸币,立有"盗铸钱令"。史载汉代曾二次开放钱币"私铸"。其一,汉初,因"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对私铸钱的形制、质量没有任何规定。这是在改朝换代之际来不及建立新的货币制度背景下的特殊政策,对后代没有大的影响。其二,据  相似文献   

12.
四铢半两始铸于汉帝前元五年。因法定钱重四铢。故称四铢半两。这种铸钱因顺应国势民情。从而成为汉初较稳定的货币,铸行达40年之久。当时已普遍采用石范及铜范铸钱,不同地方的铸钱往往带有各自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3.
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所铸的元丰通宝钱,是宋代铸钱额最高,传世最多的钱币。当时铸钱监已由宋初的四监增至十七监,每年铸额达502万贯,因此元丰通宝版别很多。元丰通宝钱文多为篆、行两种书体,此外,还有一种隶书小平钱,其“元”字第二  相似文献   

14.
正据清朝乾隆年间户部大臣梁诗正和于敏中所著《钱录》一书记载:"旧唐书,高祖李渊即位时,仍用隋五铸钱,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才废止五铢。铸行开元通宝钱,有当时给事中,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含八分及隶书的开元通宝。"也有读为开通元宝的。初唐铸的开元通宝钱十分规整,字郭深峻,个大精美,青铜质地。与中唐及唐后  相似文献   

15.
古钱     
天命、天聪汗钱女真族建金国(后金)后所铸钱。1616年努尔哈赤称可汗,国号金,年号天命,铸满文"天命汗钱"及汉文"天命通宝"。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皇太极继位,1627年改元天聪,铸当十大钱。钱文"天聪汗钱",背穿左"十",右"一两",均满文。钱径4.4厘米,重26.4克(图  相似文献   

16.
《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條云:"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舊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送故"條引此,將"送故吏"解爲"送故"之吏;高敏《魏晉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據之證明晉時縣令離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鑄禹在《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明朝洪武以后,因政府强制推行"大明通行宝钞",各地钱局已多停铸。至万历年间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钱价日渐上涨。帝遂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到了天启年间,开铸钱局已遍布全国各地,最高峰时有炉156座,年铸量达200多万贯,盛况空前。由于明钱历来北重南轻,所以规定北方铸钱以六十三文折银一钱,南方钱以一百文折银一钱。并严禁私铸。据资料记载:明光宗在位仅数月,所以未铸"泰昌通宝"钱。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补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1622年)开始铸造"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史志》2014,(1):58-58
福建何时有铸币?据史籍记载和出土实物考证,当始于唐代中期。《福建通志·钱法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令天下铸钱所,(铸币)各加本郡号。”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铸币共有二十六种,其中有加“福”字的铜钱,货币学家普遍认为系福州铸造,通称。会昌开元福字钱”,这是福建铸造的最早的铜钱币。  相似文献   

19.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铜钱铸行数量最多的时期。秦以前铸币数额很少无庸赘述。汉代铸币最兴盛的时期要数汉武帝在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据《汉书·食货志》云:“自孝武(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5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据考证,“亿万”即是万万,280亿万就是280亿[1]。以此推算,西汉在这120多年间大约平均每年铸钱2亿~3亿枚(当时钱以枚计,而不以贯串),按宋代的计量法计算(每千钱为一贯),则平均每年铸钱20万~30万贯足。唐代也是铸钱较多的时期,而北宋的铜钱铸行量已远远超过唐代。唐朝历年课铜多不过…  相似文献   

20.
關於鮑照《石帆銘》的繫年,《鮑參軍集》錢振倫注曰:"《荆州記》:‘武陵舞陽縣有石帆山,若數百幅帆。’《宋書·臨川王道規傳》:‘臨海王子頊爲荆州,照爲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此銘當在荆州時作。"錢仲聯《鮑照年表》依此確定此銘作於大明七年(463)。丁福林《鮑照研究》則將此銘繫年定於元嘉十三年(436)至十六年之間,與錢仲聯所繫相差二十幾年。丁福林考查《宋書·州郡志》的記載,認爲石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