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的成长     
一、女儿想当“官”女儿从小个子长的高,上幼儿园前,她就说:“我要当班长。”带着当“官”的强烈愿望,女儿走进了幼儿园。头几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哭哭啼啼。过了几天,她就自觉地履行起做班长的职责——协助老师工作。经常是自己忍着不哭向老师报告:“老师,那个小朋友不吃饭,她还老是哭。”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老师郁黎民(一作黎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1896-1945)的长女。在国共战争的离乱中,她随丈夫邹陔笙回湖南参加解放衡阳市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同邹陔笙一起来到湖南桂阳一中任教。1957年,我在桂阳一中就读初中,郁黎民成了我的老师。虽然她不兼我班上的课,我因为喜欢读她父亲的作品,特别是郁达夫的旧体诗词,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她寓所求教。  相似文献   

3.
在班上几十名学生中,小涵一直出类拔萃。她不仅学科成绩优秀,而且也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喜的  相似文献   

4.
正(按推荐顺序排列)王慕桢/女,1933年9月出生,杭州高级中学退休老师,下城区朝晖三区居民。1998年,已经退休的王慕桢老师为了纪念当年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姐姐王慕楣,和两个哥哥一起设立了"慕楣助学金",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求学。她经常走访受助学生家庭,了解孩子校内、校外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况。20年来,她用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青春女孩对学习毫无兴趣易小琴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冷漠的表情中透露出一种青春的叛逆。"我是班主任逼我来的。"这是她进来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语气里夹杂着愤怒。"我很讨厌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也经常不及格。班主任说我拖了班集体的后腿,而且长期这样下去,我也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所以老师让我一定来看看心理老师。"说完之后,她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她又继续诉说自己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正一薛明,1916年生于河北霸县,原名王爱真,母亲姓薛,参加革命后改名为薛明。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和妹妹艰难度日。薛明的母亲是个性格坚强、思想开明的妇女。那时,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有点儿吃的,她都会先紧着薛明和妹妹。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母亲还省吃俭用供薛明读书。小薛明立志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让母亲、妹妹过上好日子。薛明就读的那所小学有几位进步老师,知  相似文献   

7.
在采访姜雪蓝老师之前,我一直在看她的头衔:高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教育局专家组成员,学科带头人,国际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科室主任,南通市崇川区妇女联合会秘书长。面对着一连串的头衔,我的心里一直猜测,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习惯性的,我开始在脑子里勾画她的样子,为我的采访做准备。见到姜雪蓝老师,我才觉得我勾画的那幅学究模样的姜老师实在是可笑。站在我面前的是个漂亮、端庄,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的长发美女。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路上的奔波疲惫立刻被她的热情融化了。我看着她,把她和书里的姜老师联系在一起,我…  相似文献   

8.
正我现在读六年级了,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和蔼可亲,有的要求严格……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现在教我们语文的许老师。许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上的语文课生动形象,就像把我们带进了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许老师的声音甜美,在她有感情地朗读时,同学们都会陶醉在她的声音里,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丫丫是个早产儿,小时候并不是天资聪颖,再加上与单亲妈妈相依为命,一天到晚像太阳下暴晒的瓜秧儿萎靡不振。在学校,老师教啥她忘啥,常常是老师将她送回家门,亲自为她母女俩布置作业。送走老师,收拾完家中的一切,妈妈已是满身疲惫。就着昏黄的灯光,挤在窄窄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她儿子最近一连三次从幼儿园里偷着跑回家了,她既怕孩子会发生意外,更担忧发展下去会养成逃学的习惯。我耐心向这位年轻的妈妈询问:“你晓得你儿子偷着跑回家的原因吗?”她说她问了,第一次是儿子在幼儿园没推同学,而老师说是他推的,一气之下她儿子就偷着跑回来了;第二次是老师让大家带手绢,而她儿子忘带了,所以吓得偷跑回来了;第三次是开家长会,她因工作太忙没去。根据她说的三个原因,我建议这位年轻的妈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难题。首先,作为家长,她要主动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要让老师对她儿子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11.
写李星的时候,我坐在她的课桌旁,她则坐在讲台上,我忘了我是老师,她也忘了她是学生。这真的没有什么,只要她高兴,喜欢。初识李星,我大吃一惊,不明白90后的孩子竟然如此不守规矩。老师讲课时,她会旁若无人地站起来,在教室后面悠闲地溜达一圈,趴到窗台上向外观望;即使是听课,她戴着耳机,桌上连本书都没  相似文献   

12.
又像往常一样,豆豆晃悠着不下十条小辫,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幼儿园。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她和我打招呼的问候:“王亚,你早!”说完捂着小嘴眯缝着可爱的小眼睛笑了,边笑还边凑在婷婷的耳朵边轻声说:“我知道王老师的名字了,她叫王亚,是我妈妈告诉我的。”“我还知道何老师叫何惠珍,季老师叫季渊,曹老师叫曹萍……”这家伙一口气报了我们幼儿园好多老师的名字,就连门卫看门的阿婆、园长的名字她也记住了。听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一来佩服她能记住这么多老师的名字,二来还为她的率直、可爱感到高兴。晨间谈话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了我的名…  相似文献   

13.
在我所遇到的老师中,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粗俗,也没有一个像她那样脾气古怪。我虽然只上过她的一节课,但从此就从心里恨她,她竟然在全班人面前大骂我一顿。又是一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地走进音乐教室,这是一个挺宽敞的屋子,可是设备十分糟糕,幸亏只有上音乐课时才来这儿。我远远地望见那张板凳,不禁又毛骨悚然,每次只要有人坐在上面,背后不是青一块,就是紫一块。哈!这次是李红坐那儿,她可真倒霉。“老师!”李红举起了手。“什么事?”音乐老师不耐烦地喊道:“这凳子是坏的!”李红说道,并指了指她坐的那张缺胳膊少腿的凳子。“能坐!能坐!”老师仍然不耐烦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14.
正她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幼教一线岗位上,默默前行;她是一名企业管理者,牵引着所执教的民办园稳步向前,任劳任怨;她更是老师们口中的大姐姐,关心着帮助着身边的人,与爱随行……她热情、开朗、积极向上,能用智慧的金点子化解很多矛盾,她知性、优雅,会时时刻刻感知生活所赐予的各种美好。她是南京市浦口区江岸水城幼儿园袁晓艳园长,但她更喜欢别人叫她袁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一个自幼酷爱读书的女孩,思考能力、认识能力都超出了同龄孩子,许多人称她是神童,然而,由于她博览群书,课堂上,她好向老师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被老师看作是捣乱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就读过几个学校,待遇都是如此。她因为在学校被长时间地罚站而选择过自杀……终于有一天,她选择了辍学,走出校园。她如今生活得怎样?  相似文献   

16.
正还记得在我升入三年级时,我们的英语老师换了。新老师姓陈,是个胖乎乎的女老师。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在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有一种预感,她应该是个非常温和、容易让人亲近的人。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在我们班上的第一节课就应验了我的预感。陈老师上课时说起话来和风细雨,每一个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英语单词都仿佛  相似文献   

17.
小兰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小兰虽不信,但是很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小兰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小兰,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上课时注意力出奇地集中,发言积极,连平时很难学的数学也感到容易多了,老师请她到黑板前解方程,她竟一举成功,连老师都感到意外。事后,小兰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  相似文献   

18.
金利波 《南京史志》2010,(10):11-13
我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是班级里的中间生,班主任老师对他不闻不问,还经常批评他。儿子非常讨厌这位老师。我也觉得他这个老师很势利。如今儿子已经上了中学,中学老师对他不像小学那个老师了,  相似文献   

19.
汪韵芝 《中华遗产》2007,(2):126-139
汗韵芝老师最初给我的印象,并非来自旁人对这位锡剧“活姑母”一生坎坷与辉煌的描述,而是前年我与她一同前往浙江某地,坐了一天的车,这位耄耋老人居然还有精神打麻将,打到夜里12点;摸牌出牌,谈笑风生,无半点倦意。后来,锡剧四世同堂《珍珠塔》演出有她出场,剧场内掌声雷动,她的戏迷做梦也没有想到,摆过80岁寿筵,汪韵芝居然又一次登台扮演《珍珠塔》中的姑母。我对古典戏曲一直并不热衷,但没有想到,那次我竟会像老戏迷一样激动,又是拍掌,又是呼喊。老人在舞台上做功细腻,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难怪有“活姑母”之称。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中国戏剧的巨大魅力。直到有一天我有幸与这位老人面对面,她的阅历、坦率和睿智,使我一次又一次惊讶。汪韵芝老师一面喝着茶,一面从容地讲着她的往事:她的童年、她的戏、她遇上的人和事……说到那些歌儿、调儿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为我唱上几句,字字句句到现在还经常萦绕在我耳边……  相似文献   

20.
十四岁的雯雯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生干部,还是学校三好学生。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好帮手,在家里她是邻居夸奖的好女儿。近来,雯雯觉得好累好烦。班里的墙报该出了,可那几个男生还在磨磨蹭蹭;昨天穿上舅妈送的漂亮裙子,妈妈却令其换下,以免“招人显眼”;上体育课时已累得不行,可她必须跑完1500米——谁叫你是班长呢? 更莫名其妙的是:夹在日记本中的书签会“自动”换了地方;在房间里接电话时不经意向外一瞥却发现爸爸在认真地侧耳监听。大人真烦!从此雯雯经常跟妈妈顶嘴、对爸爸生气,有时还会对着他们大喊大叫。爸爸纳闷了,妈妈吓坏了。一向听话的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妈妈领着雯雯来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