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南北议和,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4月1日正式卸任,临时政府随之迁往北京。其间,临时大总统府电报房收译了各方电报五百多号,内容涉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策制定以及处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事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17,(9)
正黄埔军校的女生队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东省黄埔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干部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地名关系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部副主任,恽代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分别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1926年9月初,以共产党员、青年  相似文献   

3.
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山人,河南新安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清末从陆军部速成学堂炮兵科毕业后,任陕西新军的炮兵排长,成为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这一。起义后,任陕西起义军东路都督,克潼关人豫西,打击清军,立有战功。民国成立后,任陕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其实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还有一所堪称黄埔军校姊妹学校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习惯上称为“中山大学”.1924年,共产国际代表拉狄克(后任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访问中国,在与孙中山交谈中提出要在莫斯科为中国创建一所培养政治工作人才的革命学校.孙中山表示同意,并与拉狄克达成建校协议.由于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参与了建校活动.  相似文献   

5.
《神州民俗》2008,(4):1
这座旧称“省城”的广州,在孙中山长子孙科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拆除清代城墙后,旧城经过91年的变迁渐渐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季凉 《炎黄春秋》2003,(8):76-76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  相似文献   

7.
缩微品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根据南北议和条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政府迁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遂告结束.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共137卷.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抄件,孙中山亲笔批发  相似文献   

8.
我的表叔金少穆,重庆市忠县人,青年时期在日本与孙中山是同学,孙中山闹革命成立中国同盟会,他积极参予。民国3年(公元1914年)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9.
博文 《纵横》2008,(4):16-20
白驹过隙,屈指算来三原于右任先生乘鹤西去已逾44载。1906年,于右任先生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后,即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后举凡有关西北革命大计,孙中山先生总是多所倚重。近年来有关这位"西北奇才"的革命事迹,不少报刊皆有披露。至于于右任先生的草书艺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深切关注女权。一日午后 2时,有中国社会党女党员林宗素到总统府拜见。林时年30余岁,思维敏捷,开朗健谈,她一见孙中山, 便提出要实行男女平等、女子参政。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在论及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时,几乎众口一词说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然而历史事实表明,革命党人和南方独立各省,从开始酝酿到具体筹组民国临时政府,始终都是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来选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是独立各省与革命党人的权宜之计,事实上是替尚未来归的袁世凯行使主持政府的大元帅。孙中山所任始终是一有临时总统之名、无临时总统之实的“虚位待袁”的总统,系临时承乏。后来孙中山的卸任交印实属“还位”而非“让位”给袁世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  相似文献   

14.
正孙中山在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说过,大总统之位非袁项城(袁世凯)莫属,将来袁世凯推翻清政府后,他会将大总统之位还于袁世凯,因此自己只是"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孙中山兑现诺言,将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1912年8月,孙中山入京晋见新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热情而盛大的接待。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孙中山与袁世凯两人的蜜月  相似文献   

15.
季凉 《炎黄春秋》2005,(2):49-49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回国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追捕。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于右任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于右任到了台湾,无时无刻不思念大陆。随着时光的流逝,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更是年年挥之不去。许许多多的台湾朋友和数以万计的台湾民众及大陆在台人员,也都盼望早日到大陆看看,其中尤其是大陆…  相似文献   

16.
1911年至1913年间的法国外交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13年是辛亥革命从爆发到结束的时期,也是孙中山与法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试图联系法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来考察这期间法国与孙中山的关系,这样做是想从另一侧面加深对孙中山与法国关系的研究。为了从各个方面展示法国与孙中山的关系,本文在内容上不能不涉及法国与清政府和辛亥革命的关系,也不能不涉及法国与其他列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有“国民党元老”之称的胡汉民,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参加了创立中国同盟会的活动,并出任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1907年随孙中山到新加坡、越南河内等地,创设革命机关,参与筹划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发动的武装起义.1909年在香港任同盟会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胜利,出任被孙中山视为后方基地的广东都督要职,时年仅33岁.袁世凯篡权,又随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此后,他一直紧随孙中山左右,并致力于孙中山理论的完善工作.可以说,胡汉民为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作过许多努力.或许,在当时的国人眼里,“汉”即华夏(意即中国)、“民”即民主也;胡氏将自己的名字“衍鸿”改为“汉民”,就是要为民主而奋斗吧!  相似文献   

18.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19.
张继(1882—1947),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改名国民党,任参议,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中,任参议院议长,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4年10月14日,张继致电孙中山,自  相似文献   

20.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