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府 《文史月刊》2004,(12):26-28
著名的文史学家、红学家、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博闻强记,著作等身,北京人要为他自豪,因为他在北京长大,他写的民俗类文章多半是关于北京风土人情的;上海人要为他自豪,因为他在上海工作生活了近50年,一个人一生有几个50年?何况,他的骨灰最后也埋葬到上海的土地上;我们山西人更应该为他自豪,  相似文献   

2.
宗庆后,1945年生。1963年落户浙江舟山。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要见到宗庆后,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倒不是因为他有意的“低调”,而是他忙,真的很忙——在中国所有称得上企业家的人群里,宗庆后可能是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有200天的时间在市场一线奔走、考察。2002年,宗庆后曾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见到他的时候,已是4个月之后了,正值他到北京参加两会。然而,在会议和各种新闻发布会的间隙,他依然见缝插针,有空就在北京的市场上巡视、调查。  相似文献   

3.
谁能想象得到,一个下肢高度瘫痪的残疾青年,坐着一辆旧轮椅,凭着他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一个月,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北京五省32个市县,艰难行进2496公里直达北京,完成了他支持北京申奥的壮举。  相似文献   

4.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生于1917年,故于1993年。他在京先后住过15个地方。1921年,4岁的侯宝林被他的舅舅张文斌带到北京。在一位姓侯的厨子家,他随了养父的姓,取名侯保麟。意即麒麟送子,护佑保生好养活的含义:侯宝林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位于什刹海附近地安门以西,一个叫志愿局的地方,房子是租人家房东的。  相似文献   

5.
悲喜沈从文     
卢惠龙 《文史天地》2014,(11):30-34
正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因为他怀有另一种梦。1923年,受新文学运动余波影响的沈从文只身来到北京。在北京的底层漂泊,观察,寻找他的出路和归宿。从1925年至1929年5年间,沈从文发表作品200余篇,出版集子20多个,有长篇小说《旧梦》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一、二卷问世。他因而赢得了"多产作家"、"短篇小说之  相似文献   

6.
在侯仁之先生的治学生涯中 ,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他就对北京的历史及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发生了兴趣。新中国成立 ,北京作为人民首都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建设时期。这为他研究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和有利条件。他潜心研究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几十年 ,主要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北京城市水源的开发和利用。青年时代的侯仁之先生 ,就极为重视水利兴废和治河经验的探讨。2 0世纪 50年代初。正值北京面临大规模发展 ,对水的需求迅速增长的时候 ,他即开始了对历史上北京城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在毛泽东身边站着一位美髯公,身材高大,还穿了一身布衣长袍,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新任的国家副主席张澜先生。张澜字表方,1872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中和乡的贫农家庭,1955年病逝于北京,在他的两个学生主持下安葬于革命公墓。这两个学生一个就是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一个就是解放军参谋长罗瑞卿大将。  相似文献   

8.
为赖账,奇招、恶招、险招全用尽38岁的郭魁斌曾有三个耀眼的头衔:北京工商管理学院董事长、北京途锦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途锦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他还被一些社会机构评为“中国民办高校十大杰出人物”。可如今,他却蹲进了北京郊外的牢房里,独自发出一声声叹息,“缅怀”着那些往日的“辉煌”。郭魁斌是背负着“老赖”之名而锒铛入狱的。  相似文献   

9.
名家翰墨     
《收藏家》2004,(1):F007-F007,F006,F008,F009,F010
海方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对北京的炽热感情。他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他觉得描绘北京的今昔变化,写照父老乡亲的可爱形象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他走街串巷,画速写、查资料,把北京的民俗、历史翻腾个底朝天。由素材到创作,由单幅到长卷,把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画个遍。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堆砌生活,画“遍”易,画“透”难,要学会过滤生活。明了此理,海方如同是拿到了一把钥匙,使他的两幅长卷作品的构图应刃而解,从而既突出了主题又活跃了画面气氛,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整整三十年了!"毛泽东感慨万千当年是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如今重返旧都,再整河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变化万千!毛泽东对北京信心十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于是,毛泽东带着他的班子"进京赶考"了。他说:决不当李自成,要"考个好成绩"。他的愿望实现了。55年过后,北京雄风依然,稳如磐石!北京,中国历史的落脚点和归宿。北京,是华夏文化的北端地带,"一  相似文献   

11.
东方荷马──扎巴老人边峰,降边嘉措[编者按:10年前,一位平凡的老人、伟大的艺术家去世了,一年后,北京为他了举行了逝世周年纪念会。今天,我们再次编发这篇文章,以纪念他。]梦传神授之谜这是公元1905年,一个炎热的晌午。烈日把大千世界烤得焦黄冒烟,雪山...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23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从口岸北园走出的抗战老战士陈模先生,走完了他92年的光辉历程,在北京与世长辞。胡耀邦向他行了三鞠躬礼1979年3月,北京西苑饭店。团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团委书记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快开始了,与会的代表已陆续到齐,这时,一位应邀参会年近六旬的老人从外面走进会场,在后排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根本没有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这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宣传部长、中  相似文献   

13.
英语仙是台语对英语教师的尊称,有博学与奋进的含义。本文主人公周奇勋先生曾做英语仙。现在不是了。不过,他所从事的“阶梯企业”又可称广义的英语仙。一 那是个冬天。1989年12月。周奇勋下榻北京饭店。一天晚上,他闲步长安街头,行人渐少,路灯下寒意朦胧。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他忽然感到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什么东西呢?不可名状。他只觉得长安街、天安门、紫禁城仿佛响起悠远的回声、这回声使他感到祖国的脉动是那样的清晰。 这是他第一次来大陆,还是一个偶然机会:去无锡买紫砂壶,没买到。最后他到了北京。 三年后的一个下午,周先生在北京外…  相似文献   

14.
1920年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恩师,也是他未来岳父的杨昌济和父亲毛贻昌在几天之内接连去世;这一年,他在北京领导了著名的“驱张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年,他热心地搜索那时候能找到的共产主义的中文书籍,最终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年,他与杨开慧喜结连理;这一年,毛泽东还在北京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相似文献   

15.
曾辉 《文史天地》2009,(5):15-20
1920年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恩师,也是他未来岳父的杨昌济和父亲毛贻昌在几天之内接连去世;这一年,他在北京领导了著名的驱张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年,他热心地搜索那时候能找到的共产主义的中文书籍,最终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年,他与杨开慧喜结连理;这一年,毛泽东还在北京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相似文献   

16.
刘太行是刘伯承元帅的长子,1939年出生于炮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他,一直在部队工作。从士兵到将军,刘太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太行与他的父亲刘帅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从军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专讲奉献,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003年夏日的一天,笔者与杨志衡(时任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军官)一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空军指挥学院里见到了刘太行。太行大哥曾任空军…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15,(2):143
燕海是从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因为兄弟姐妹很多,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培养了他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坚信只要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作为北京地接英文导游的他已经在北京这座令人向往的大都市扎根生活了十年,他非常自豪地说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布满了他的脚印,当你看到他那一双双破旧而几乎要露出脚趾头的鞋时,你就能明白所有的一切了。据说来到北京之后他几乎都没怎么穿过皮鞋,再看看他那黝黑的皮肤和那粗壮的大腿,这些都是对北京导游员的最美的印证。行内常说,“北京导游走断腿”,他则非常自豪地说,“咱无怨无悔。”这难道不是对北京导游的最美诠释吗?  相似文献   

18.
<正>1910年,美国人约翰·詹布鲁恩来到中国,他在北京城开了一家照相馆,在北京生活了19年。手握相机的詹布鲁恩与北京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他通过镜头发现了北京城市变迁中的特殊性和亮点。他所拍摄的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民俗图景,使100多年后的人们可以穿越历史,去感受百年前的京城温度,并与百年前的人们进行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曹慧敏 《环球人物》2013,(17):62-63
江森海不仅卖火了自己的品牌,更推广了中国符号和中国文化"音乐呢,为什么没有音乐?"这位戴墨镜、穿黑T恤的高大外国男人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他叫江森海,一个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没落英国贵族。他白手起家,用7年时间把卖T恤的生意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还推动了既怀旧又前卫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北京南锣鼓巷的小店里,他用  相似文献   

20.
黄宗炎   《广西文史》2006,(2):7-9
1917年3月中旬,旧桂系头子、时任广东督军的陆荣廷,应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电召,由广州前往北京。陆的这次北京之行,前后历时一月有余,除去来回路途所耗时间,在京逗留了半个多月。这是陆荣廷一生中唯一一次到过北京,而且在这次北京之行中,他谋到了梦寐以求的“两广巡阅使”的头衔和地位,正式当起了“两广王”。因此,陆荣廷的北京之行,乃是陆个人和旧桂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里,作拟就这件事情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