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何景春 《安徽史学》2005,8(4):76-80,62
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树程 《环球人物》2013,(29):35-37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到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召开的55次全会中,有13次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与往届研究"三农"问题的中央全会不同,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三农"问题的第一次全会。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回顾这次世纪之交的农业改革,有一个铁腕的改革者不得不提,他就是朱镕基。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也就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十年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并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关心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开始认识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进行探索。该中国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因为农业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甚至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社会各界纷纷寻求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农业"问题,根据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观点,对其中的一些借鉴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来"以农立国",但直到近代才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一并提出。文章就近代社会一些党派和有识之士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规划进行分析,我们应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渠桂萍 《史学月刊》2014,(4):120-125
《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论争的历史追索》一书以长时段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宏大的历史视野,首次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问题的百年学术论争,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了不同时代各个学术流派、政治势力围绕乡村问题交锋的主题,梳理、总结了中国乡村发展理论论争的历史进程和走向,与当前的"新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与映照,不仅对于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问题的争论主题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解决现实的"三农"问题等,也有直接参考价值;不仅是20世纪以来乡村学术思想史研究的上乘佳作,同时具有乡村问题工具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农民、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又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提高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喜平  李成明 《攀登》2007,26(6):149-152
因社会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社会病"开始显现,社会立法的缺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瓶颈。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丽南  温薇 《神州》2011,(7):122-1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日益呈现出的严峻性也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和全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菅献玲 《神州》2012,(15):84
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一重要战略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可以更好的对城乡差别做出统筹,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最后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解决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城乡关系和特有的城乡发展路径,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运用,对于深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用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对其他国家的问题进行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我国"三农"问题总的情况是农业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很严重,主要根源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乡镇现有的政权体制包括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王丹丹 《黑龙江史志》2013,(23):137-137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陈翰笙作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识到了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陈翰笙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农户阶级的合理划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其在农村经济研究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而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早在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就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通过政策惠农、制度利农、法律护农、科技兴农、基础强农、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富于创造性的资源"。目前,我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好不好、快不快对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乃至我国发展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丽琴  聂文丁 《沧桑》2012,(6):97-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三农"问题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中在"粮"、"地"、"钱"、"人"四个方面,今后的农村改革必须在最主要最紧迫且最能解决的问题上下工夫,既要调动农民的个人能力,也要提高集体的组织能力,更要增强政府的保障能力,做到"接地气"、"结人气"、"解天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农村基层的实践要义和指导作用,科学分析西部农村基层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推进新时代党建、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固本之举。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成为中国近百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二轮修志开始以后,“三农”也同样成为志书记载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必须认真研究“三农”在志书中的记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董洋 《区域治理》2022,(13):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既"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努力,锐意进取,成就颇丰.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今在全面实现小康后,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并提出了"民族...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旱作区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区域。围绕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已积累了广泛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示范推广,导致收效有限。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的3类关键技术体系: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现代集水农业与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体系,以类型化为核心的新农村绿色生态社区规划建设技术体系,以及以循环农业模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体系,并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