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闺中良友"李蕙仙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李端棻将其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1891年冬,梁启超赴京与李蕙仙完婚。李蕙仙原籍贵州,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由于父兄在京城做官,李蕙仙自幼生活在北京。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夫人南归故里。梁家世代  相似文献   

2.
永乐乡水塘村大关口村民组松山小阜半坡上,一块镌刻"清光绪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墓"的大石碑,时刻提醒路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李端棻先生长眠于此?倌吭短鳎?万亩桃林尽收眼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景正是先生开启思想、倾注教育之最真诠释。天意乎?人力乎?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先贤李端棻在清末的维新变法和废科举、兴学校过程中,屡建奇功。梁启超曾说:"李端棻屡上封事,请开学堂、定律例、开懋勤殿、大誓群臣诸大事,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故上特拔为礼部尚书。"今年是李端棻逝世110周年,重新读他的《请推广学校折》,回顾他推广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会得到很多新的启迪和感悟。一、上《请推广学校折》前的李端棻李端棻(1833—1907年),字苾园,贵州  相似文献   

4.
<正>重提李端棻,不因为他曾位居高官,不因为他是贵州走出去的历史名人;更绝非是要把他塑造为神坛上一个僵化的偶像,而是希望今天的人们看到这样一种精神理念,感受李端棻的精神境界、他的见识、他的人格绾伟牙?端棻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真实地活在这个时代,把他视作我们身边的一个长者、一个朋友,把他的信仰内化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格力量,是我们重提李端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荐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大问题。历来研究者大多只关注翁同龢对康有为的荐举,而关于李端棻对康有为的荐举则少有研究。实际上,李端棻荐举康有为关系百日维新的变法大局和组织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人谈起梁启超,都津津乐道地说他是贵州的女婿,至于其他则不甚关心。实际上,李端棻和梁启超都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李端棻识拔梁启超是戊戌变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只不过长期以来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已。  相似文献   

7.
李端棻,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清末重臣,是名副其实的“百日维新”领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然而,他却被历史不公正地淡化了。本栏目的两篇文章.愿能为“重新认识李端菜”,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闺中良友”李蕙仙 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李端菜将其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1891年冬,梁启超赴京与李蕙仙完婚。李蕙仙原籍贵州,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由于父兄在京城做官,李蕙仙自幼生活在北京。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  相似文献   

9.
李端棻生活于历经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内部巨大震荡和文化自我调整的年代魑⒅爻纪庇质?为官士人。审视"新学"对李端棻的影响及其为官士人在"新学"方面的价值取向和相关主张,不但可以了解晚清为官士人面对传统文化危机的所作出的回应,还能够洞悉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0.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菜应该是“诗界革命”的宿将。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为之奋斗的立宪政治,李端棻充满了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念,在其诗集《苾园诗存》中即有所反映:"天地区分五大洲,一人岂得制全球。国家公产非私产,政策群谋胜独谋。君为安民方有事,臣因佐治始宣流。同胞若让平权义,高枕无忧乐自由。"  相似文献   

12.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同为百日维新的核心问题,是维新与守旧两派政治斗争的焦点。在开制度局的斗争中,李端棻率先提出了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的主张;这一主张被维新派奉为百 日维新后期的奋斗目标。然而,对李端棻这一历史人物在变法中的地位与作用,至今大都只强调他在倡办学校、荐举人才方面的贡献,而对他在开懋勤殿等政治举措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却尚未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力倡新学     
《文史天地》2002,(6):49-49
北京大学是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光绪24年)的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根据《请推广学校折》成立的。这位向光绪帝上《请推广学校折》的人,就是当时任学政、刑部侍郎的贵州人李端棻。  相似文献   

14.
推动贵州教育近代化因素较多,既有救亡图存等时代思潮的影响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李端棻、张之洞、严修等先贤的引领与积极支持。李端棻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领袖、总设计师,张之洞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导师、赞助家,严修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领衔人、实干家。他们皆为贵州教育近代化做出巨大贡献,其精神值得发扬,其思想值得传承,其宝贵经验永远是贵州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在贵阳,没有人不知道贵阳一中;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北京大学。而这两所名校的创办,都和一个贵阳人有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第一人,还是近代维新运动的政治思想家,在戊戌变法中堪称重量级的领袖人物……他就是清光绪年间礼部尚书李端棻。  相似文献   

16.
周渝 《贵阳文史》2012,(3):18-19
一场被淹没的皇帝梦,一座已消失的旧精舍,一段风雨飘摇的王朝兴亡史。孙可望、杨文骢、张之洞、李端棻……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在南明河畔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李端棻、张之洞两人具有特殊关系,两人在百日维新中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政治目的和政治品质的不同,两人在百日维新中所起的作用迥异。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李端棻是重要时期的极重要人物,是贵阳,是贵州,也是中国的骄傲。我们不能忘怀先生。在近代贵州,李端棻是传播民主思想和开办新式学校的里程碑式的贤者、思想者,先生的贤德与善举惠及今人,我们不能忘怀先生。年清明,笔者谒端棻墓时,看见墓前有永乐幼儿园敬献的花圈,不禁心头一热。清道光后,中国历经两次鸫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昔日大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这个国家巳走到悬崖尽头,如不变革,不仅满族的统治将成为绝唱,中华民族亦将陷于灭顶之灾,这时期的中国,急迫需要有变革精神的睿智国士。一般认为当时中国变革维新派的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06,(3):F0004-F0004
位于贵阳东南部的乌当区永乐乡,南北宽9公里,东面长12.5公里,总面积为59.6平方公里,这里曾经建有明代永乐古城堡、清代名人李端棻墓、建有石笋水库、万亩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20.
李端棻是晚清时期贵阳籍的封建重臣,他于清同治二年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出任云南学政、转御史,迁刑部侍郎,一度任礼部尚书。他前后迭司文炳,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欢奖掖后学。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上疏光绪皇帝,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学,力主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充军新疆,后获赦归贵阳,主讲经世学堂,一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