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收藏家》2019,(12)
<正>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新版的中国美术史教材中,也将其中最精彩的造像列为中国雕塑的代表作,(1)考古、艺术价值举世公认。这批造像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贴金彩绘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批,它的出现改变了曾以为古人以不敷色石雕为美的错误认知。造像上的贴金彩绘纹饰承载着大量重要的考古、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9月4-6日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科技、艺术与考古",旨在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探讨早期欧亚大陆的物质文化交流,早期黄金工艺的技术传播。近年来,由于大量考古材料的出土,使得国内外学者对早期黄金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大为关注,也促进了一些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是西北工业大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4月24日至9月24日,由中国钱币研究员Lyce Jankowski(何淑真)策展的"金玉满堂"中国钱币特展在牛津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旨在向英国观众介绍中国钱币及其收藏传统。牛津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又称阿什莫林博物馆,成立于168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博物馆拥有极其丰富的藏品,包括埃及木乃伊、拉斐尔画作及现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亚洲艺术》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参与主办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3日至7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既有从事考古与艺术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在博物馆,考古队从事艺术品保护、田野挖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四川文物》2008年第五期是以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四川,在无比惨烈的大地震时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文物》编辑部与西安美术学院艺术考古研究所《艺术考古》编辑部合作,使《艺术考古》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四川文物》每年中的一期,这种合作将持续若干年,使得《艺术考古》薪火不绝,延绵传递。  相似文献   

6.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围绕良渚遗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良渚社会的性质与运行机制、良渚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沙龙尝试从研究社会的角度,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描述考古学物质文化遗存;而展览亦尝试运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考古学物质文化进行展示,体现了考古学学科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期我们译介了"区域聚落形态考古"一文,里面对欧洲的聚落考古也有涉及。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欧洲聚落考古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详尽的国际视野。需要重申的是,"聚落"(settlement)并非仅指我们所习用的"村落"或"聚居村落"概念,而是指过去不同时空中人类所有活动点位组成的网络系统。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相似,欧洲有较为悠久的依赖文献和艺术的古典考古学和以编年为目的的文化历史考古学研究史。到目前为止,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将考古学看作是重建历史的手段。欧洲的聚落考古与北美的聚落考古略有不同,北美侧重用环境考古的文化生态学方法(过程论)来研究人地关系,而欧洲则偏好文化观念和象征考古的后过程方法来研究人地关系,这便有了"景观考古学"的独特路径。由于欧洲比北美有更长的古人类演化史和更显赫的文明史,所以聚落考古成为研究考古学三大战略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国家起源的极佳手段,而且成果显赫。从本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当今的聚落考古是如何来观察和了解这些重大历史转折,追溯社会复杂化具体轨迹的。读了这两篇介绍国际聚落考古现状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聚落考古已成为当代考古学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探索领域,它可以将考古学各流派、不同领域、不同课题及学科交叉手段纳入其中,以便从微观和宏观的多维视角,重建过去人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具体轨迹,并对促使人类社会转变的原因提出可信的解释。就此而言,欧美聚落考古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也与中国考古学重构国史的期待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考古调查", 2017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剑阁县境内小型道教造像群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5处隋唐时期小型道教摩崖造像,开凿时代基本早于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为研究川北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历史、文化、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锥画",是用作画工具"锥"来命名的艺术形式,称为"针刻"欠妥。锥画发明于战国时期,但尚未见到实物。汉代漆器锥画高度繁荣,大量汉代锥画漆器陆续出土。三国至唐时期,锥画鎗金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及至宋元,漆器锥画鎗金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发展到明清,锥画鎗金多与其他漆器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千文万华的漆艺局面。  相似文献   

12.
《华夏考古》2021,(3):117-125,128
正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无记名投票,最终在10个汇报项目中,推选出"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为"2020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将"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推选为"特别关注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夏时代最具艺术价值的当数玉材质与青铜材质相结合所创制的"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考古界目前命名为"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它不仅在艺术构思上、创制技术上以及艺术表现母题上承继了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揭开了夏时代新材料所生产的生产生活器具的序幕,以及开辟了青铜时代的到来。据目前考古研究表明,我们所发掘发现的"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存世量仅16件左右,中国有7件,国外有9件。这些"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遗存的艺术特征明显,艺术心理学特征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4.
考古与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两个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模武.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正确理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处理好"考古遗址"与"公园"之间的关系,确保考古遗址公园的特质属性和发展走向,也要全面准确把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考古工作的定位.这种正确的定位有利于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深入研究及有效展示,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5.
韦正 《东南文化》2016,(4):6-10
政治史取向和类型学方法在保证汉唐考古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制约了汉唐考古的研究范围、理论建设,并影响到汉唐考古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新出土资料的减少迫使汉唐考古改变"能源型"发展模式,其他人文学科的发展则为汉唐考古向"技术型"转变带来机遇。汉唐考古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从归纳总结考古资料,转变为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对汉唐考古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解释,是汉唐考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4至16日"第三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此次会议是由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法国科学院三方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汉藏艺术交流"。由于前两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2008,(3):95
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广汉三星堆研究院,成都巴蜀汉陶艺术博物馆协办的"崖墓与中国西南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3月27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共持续两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14,(2):21-21
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性博物院。同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秦始皇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在秦始皇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 974年,秦兵马俑坑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论会",后主编有《环境考古研究》辑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当时提出:"环境考古之所以被提出,是社会与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方面给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考古科普著作在公众考古中历时久长,影响广大,值得研究。本文从"专业性——通俗性"的维度提出"研究型——知识型——文学型"的考古科普著作分类模型,并从主体角度探讨创作动机和传播目的、从客体角度探讨读者群与受众,由此整合提出考古科普著作分类、动因、受众模型,可为相关问题的辨析和理解提供一种理论路径,有助于考古科普及其公众考古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