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治中第二次前往新疆与三区人民代表举行和平谈判的前夕,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到张治中家(重庆上清寺桂园)拜访,郑重嘱托张治中按《双十协定》将在新疆被押的中共人员释放出狱,并送回延安。中共在新疆的人员返回延安是在张治中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完成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屈武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屈武多次督促张治中释放中共在新人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2.
漫忆张治中     
陶天白先生早年求学于安徽黄麓师范学校,因在作文中表达抗日救亡的志向得到该校创办人张治中称赞。1945年4月,他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私人秘书。和平将军张治中,力主国共两党合作,积极维护祖国统一。20世纪40年代。他曾受命于危难之际,妥善地解决了新疆分治的局面。新疆和平解放后.陶天白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研究员。从此,他与张治中将军天各一方,但在磨难之中,他们经常保持着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3.
1943年9月,中共在新疆的负责同志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杀害后,还有129个中共党员及家属关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监狱中,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多次托张治中设法营救。后经蒋介石同意,1946年6月6日,张治中将这批人放出监狱,并派新疆警备司令部交通处长刘亚哲率领警卫官员和8辆10轮大卡车开出迪化,但到了西安,却被胡宗南扣留了。  相似文献   

4.
石耘  陈江鹏 《文史精华》2012,(11):10-17
抗战胜利国共谈判,释放在新疆被国民党关押的131名中共人员,成为谈判重点和焦点。深受我党信任的张治中将军不负周恩来的托望,几经曲折,历尽艰险,终于将这些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成功送归延安,成就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请阅《张治中与新疆中共人员获释始末》一文,详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是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关系的民主爱国将领。他在主政新疆时期,颁布《施政纲领》,提出建设新疆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时至今日,这一开发新疆的思想,仍不失为治理新疆的最佳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12日,新华通讯社发出如下电讯:“延安12日电:四年前被新疆当局逮捕系狱的中共人员马明芳、杨之华(瞿秋白夫人)等129人自张治中先生主新后,即获释放。马氏等于6月10日自新起程,由张将军派西北行营交通处处长刘亚哲少将护送至陕甘宁边区边境,11日下午6时,安抵延安……”四年前中共人员为何被新疆当局逮捕系狱?张治中将军主新后中共人员如何获释?这些人员由新疆万里迢迢如何回到延安?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一一阐述。盛世才由联共到反共中共百余人新疆被捕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毗邻苏联;当时是中国抗战的远后方,由苏联哈…  相似文献   

7.
1942至1944年,蒋介石利用机会,因势利导,促使原来企图独立、加盟苏联的军阀盛世才转向国内中央政府,从而收回新疆主权。其后,创造条件,将盛世才内调,消除其分裂、叛变的可能,确保新疆处于中国版图之内。自1945年开始,蒋介石坚决反对以建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也称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为代表的新疆分离主义,支持张治中和平谈判,成立新疆省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政府直接统治新疆的时间虽然不长 ( 194 4年 9月~ 194 9年 9月 ) ,但因为当时新疆正处于多事之秋 ,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疆政策。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很有其特点 ,本文拟对这一特点进行专门探讨。一、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国民党政府直接统治新疆后 ,它的新疆政策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从19 4 4年 8月至 194 6年 3月 ,即吴忠信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时期 (包括朱绍良“暂行兼代”省主席的 1个多月 ) ;第二阶段从 194 6年 4月至 194 9年 9月 ,即从张治中兼任新疆省主席始至新疆和平解放。第二阶段又以19 4 7年 5月麦斯武…  相似文献   

9.
张昌华 《纵横》2009,(6):22-29
近年来,我致力于民国文化名人小传的写作。五年前,我结识了张治中将军长女张素我女士。素我老大姐长我30岁。因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遂结为忘年交。素我老大姐向我讲述了张将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令我感慨不已,遂做此文。此文既不写世人熟知的张治中“国共和谈”、“淞沪之战”,也不写读者知晓的“黄埔十年”、“新疆问题”和众说纷纭的“长沙大火”,  相似文献   

10.
西北文化建设协会是张治中先生于1949年以社会文化团体形式发起筹建的。总机构设兰州,新疆是工作重点,迪化(乌鲁木齐)、南京、上海设有分支机构,聘请国内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为理监事,举行过成立大会,但未召开过全体理监事会议。西北文协实际负责人是总干事王次青、副总干事谈维煦、傅云衢等。王次青初在兰州任兰州《和平日报》社社长兼主持文协工作,后调任《新疆日报》社社长仍兼任文协领导工作,已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了以张治中为团长的代表团来到北平,要与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达成和平协议,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宣告破裂。和谈破裂后,张治中被挽留在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曾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拟安排张治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中央考虑,基于张治中在湖南和平解放问题上有些过错,对于他的人事安排,在党内外、尤其是在党外的高级人士中,会有些异议。因此,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要中央统战部设法了解党外人士,尤其是党外高级统战对象,对张治中人事安排的态度,以便及时做好工作,使人事安排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拟安排张治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中央考虑,基于张治中在湖南和平解放问题上有些过错,对于他的人事安排,在党内外、尤其是在党外的高级人士中,会有些异议。因此,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要中央统战部设法了解党外人士,尤其是党外高级统战对象,对张治中人事安排的态度,以便及时做好工作,使人事安排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4.
促进新疆起义 早在 1949 年 3 月,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辽宁、 淮海、 平津战役以后,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 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 100 多万人, 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 今后解决这 100 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 不外天津、北平、 绥远三种." 在这以后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指出, 和平解放新疆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国共北平和谈期间, 周恩来曾向屈武询问新疆部队将领的情况, 特别是陶峙岳的政治态度. 周恩来对屈武说:"国内实现和平的希望很小, 如果决裂了, 你要赶紧回到新疆去, 策动那方面的部队起义, 尽量使人民不受和少受损失." 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留在北平, 屈武返回新疆.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抗战后期,蒋介石准备改组行政院,为行政院长人选而踌躇不决。于是蒋介石请来张治中和其他军政要员陈诚、熊式辉等征求大家的意见。众人知道事关重大,都不敢轻言。沉默良久,蒋介石顺水推舟地说:"如果没有人做,只好我来兼了。"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的张治中一直致力让蒋介石减少兼职,以提高工作效率,见蒋又要兼任,只好发言说:"现在做行政院长的一打半打都能找出来,不知您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说是没有人能做?"蒋介石听了,笑道:"有那么多的人能担任行政院长吗?"最后仍厚着脸皮兼任了行政院长,还委任他的连襟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负责实际工作。(图为张治中)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初期.张治中受命主持湘政。在极短的岁月里,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弹精竭虑,勤于政事,革除积弊,组训民众,为把湖南建成拱卫西南的堡垒一在三湘大地留下较深的印记。但是,由于长沙大火的失误,多年来人们仿佛只有对其失误的谴责,而忽略其政绩的论评。在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似应拂去历史的灰尘,还其本来面目。正如邓颖超在《张治中回忆录》序言中所说:“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一、中国普鲁士抗战爆发,张治中以“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的爱国情怀,率部驰骋油沪战场.征尘未…  相似文献   

17.
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跟随蒋介石20年,但从未参加一次反共内战,而是以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个敢对毛泽东、蒋介石多次直诔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以下是张治中的长女对父亲“文革”最后岁月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1946年,张治中因受中共委托,历经周折,使关押在新疆监狱的中共人员得以出狱,但在护送他们去延安途经西安时,被胡宗南扣留了。紧急之下,张治中想到了张紫葛,请他出面设法找宋美龄说情。  相似文献   

19.
刘骞 《纵横》2002,(10)
30年代初,我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记得在1933年,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命教官杨宇僧、校部主任秘书夏维海和我一同修编黄埔军校校史。1934年校史编竣付印之前,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作了最后审核,并称对编校史时收集来的历史珍贵资料,要成立“黄埔军校革命历史纪念馆”加以收存。张治中遂命我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不懈地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考察张治中这一时期的政治态良,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爱国赤诚,看到他不断前进的轨迹。为和平统一积极奔走始终不渝张治中推进和平统一运动贯穿于解放战争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无论是内战前或内战中,也无论是国民党军取得了暂时的表面的胜利,或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他都在不懈地推行和平统一,绝不是某一时期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