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9年7月号发表新华社资深记者庄重同志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文中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这篇《敦降书》的"真正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据我所知,原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2.
高放 《百年潮》2010,(4):77-80
淮海战役期间,以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表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以下简称《敦降书》),向被同困的国民党军队阵地反复广播,对瓦解杜聿明集团起了重要作用。这篇文章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令人没想到的是,最近新华社老记者庄重说自己是该文作者。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这种说法不能让人信服。先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说起吧。  相似文献   

3.
庄重 《炎黄春秋》2009,(7):23-25
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题解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果真如此吗?非也。那么,作者究竟是谁呢?这是一个拖延了几十年易解而又费解的谜。  相似文献   

4.
说起杜聿明,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淮海战场上。一大批被我军生俘的国民党官兵当中,有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个作为国民党嫡系部队很有军事才干的指挥官,他的名字叫杜聿明。应该说杜聿明大名鼎鼎,他的知名,也许是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篇著名的檄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第3期《记张星焜先生》一文作者指出由于本刊校对上疏忽,出现讹误。需要订正的地方有: 第6页1行应为:张星烺(1888—1951);7行应为:Emil Abderhalden;注②引文出处应为1911年;第8页6行应为化验室主任,倒8行应为:1928年;第9页倒3行应为:他请人……。又:1992年第4期封二目录末行《<史学史研究>1992年总目》作者应为本刊资料室;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新年献词,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开篇第一句就洋溢着自信和魄力:“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此时的解放军已势如破竹。在华东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将领杜聿明收到一封“敦促投降书”,单刀直入的风格同样出自毛泽东之手:“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雄峙在湘中大地。海拔630公尺的磨镜台,群山环抱,绿荫如盖,气候宜人,是南岳的精华,因而也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1987年7月末,全国政协休假团三十余位政协委员,偕夫人登上了磨镜台,下榻于新建的五号楼。30位委员中,有一位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名角,他就是毛泽东在《敦促杜聿明投降书》中多次提到的国民党12兵团司令黄维。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15,(4):93
贵刊2014年第9期上发表了我父亲起草、本人整理的《柴山保往事》(简称《柴》文)。2015年第1期发表了夏宇立先生批评《柴》文的《柴山保往事之谬》(简称"夏文"),现回答如下:一、"夏文"3次提到作者父亲入伙易本应民团,说作者在易本应部中一干就是5年。这是对《柴文》的误读。《柴》文没有说父亲曾经入伙易本应民团。父亲逃难离家后是靠3个不到14岁的孩子养活的,1931年九月初二病死于荒郊野外。成为孤儿的三兄弟在易本应民团那里只混了几个月就  相似文献   

9.
更正     
《炎黄春秋》2012,(1):71
《炎黄春秋》2011年第11期资中筠先生《失落自我回归自我》一文中说:"去年我发表了《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一文(见《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有误,应为"见《炎黄春秋》2010年第9期"。  相似文献   

10.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雄峙在湘中大地。海拔630公尺的磨镜台,群山环抱,绿荫如盖,气候宜人,是南岳的精华,因而也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1987年7月末,全国政协休假团三十余位政协委员,偕夫人登上了磨镜台,下榻于新建的五号楼。30位委员中,有一位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名角,他就是毛泽东在(《敦促杜聿明投降书》中多次提到的国民党12兵团司令黄维。  相似文献   

11.
在流落海外的宫素然《明妃出塞图》上题诗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陆勉,题了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第二个是自称"天府谪仙"的张锡,盖了一个白文"天锡"图章;第三个是吴郡孙宁。郭沫若先生曾经在1964年《文物》第7期《谈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一文的"书后"中,从张锡的七言古风中看出"作者不仅在‘伤古’,而且在‘伤今’",  相似文献   

12.
《考古》2006年第9期发表了罗琨先生《利簋"岁鼎"析疑》一文(下简称"罗文"),针对我与何炳棣先生合写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思路质疑》一文对利簋的解释,提出批评。罗文首先从分析"岁"字入手,指出甲骨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本刊2012年第四期,黄汉民先生《福建上杭城市化进程下的客家民居》一文,第10页图片说明应为"上杭文庙棂星门的高大抱鼓石";内文"斗拱"皆应为"斗拱";第12页左栏第6行之"圆满"应为"圆润";第16页小标题应为"客家民居特色的传承"。袁靖先生《生业兴起文明进程中的五谷、六畜、百工》一  相似文献   

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刚刚卷起,地处边陲的昆明,大批老干部纷纷落马,继省委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阎红彦被打倒之后,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也被冠以“走资派”,批斗得躲到干海子炮四师的幼儿园里。直到1967年2月12日,才把他接到北京,住在总参招待所海运仓后小楼“保护”起来,这里有靠边大区职干部近一个排,在大食堂就餐,开了三桌。招待所的服务员,扎着羊角辫,穿着军装的小姑娘,精神抖擞地念《毛主席语录》,不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便是“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时间一长,“走资派”们倒觉得舒心了。你…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正本刊2013年第4期第62页刊登的《鄂尔泰对西南地区"汉奸"的认识及治理》一文的作者为张姗,原文作者"刘姗"处有误,应更正为"张姗"。  相似文献   

16.
更正     
《环球人物》2013,(19):76
本刊总第221期"身边人"栏目《追不上的妈妈》一文作者应为牛牛,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7.
本刊更正     
《文献》2014,(4)
<正>由于本刊工作的失误,致使2014年第3期刊发吴书荫先生《梨园传本粲然备列》一文的副标题"《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序"误为"《程砚秋玉霜簪藏稿抄本戏曲集刊》序",正文中亦有几处讹误。谨向作者、读者及其他相关机构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歉意。我们将汲取教训,不断完善编校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何伟 《炎黄春秋》2010,(11):86-87
<正>霍拥军先生对我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上发表的《国企改革遇到新难题》一文提出四点质疑(见《炎黄春秋》今年第7期),我想类似霍拥军先生这一想法的绝不只他一人,故我在这里予以回答。一,关于垄断行业高工资问题。来信对我文中讲到"垄断行业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而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占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的数据准确性有疑问。我就这个数字咨询过政府主管人士,他称"差不多"。而垄断  相似文献   

19.
更正     
《考古与文物》2012,(3):112
本刊2012年第2期刊登的《"复合族氏"铭文研究的一种新视角———以殷墟晚期"告"作有铭铜器为例》一文,由于编辑工作失误,对作者校正样刊时提出的修改意见未能及时采纳,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不便,本刊深表歉意。现经与作者协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2015年第四期出土与发现栏目刊登了胡鑫先生《天命汗钱铜母范残片的发现》一文,报道了辽阳博物馆附近出土的天命汗钱铸钱残片。对于该残片之性质,作者称之为铜母范残片,为尊重作者,我们保留了作者的意见,本刊主编周卫荣先生看后明确指出,该残片应是铸钱遗址上遗弃的残次品。尽管如此,该残片仍可反映清入关前东北地区铸钱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