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冯雪 《沧桑》2009,(1):32-33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为止仍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关于山西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研究成果更少。本文主要介绍研究山西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概况,包括海外、大陆、台湾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长期未得到认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仍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但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加以研究。本首先介绍研究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资料情况,回顾研究些一问题的历程,并介绍海外、大陆、台湾的研究概况。然后按内容分别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最后从总体上对研究现状作出评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代习 《史学月刊》2005,14(11):47-52
目前,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理论的专门研究尚属空白。“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党在早期军事斗争和反共军事运动中就有了游击战术思想,并部分地付诸实践。游击战术思想用在抗日方面,“九一八”事变至抗战爆发处于酝酿与尝试阶段,1938年1月汉口会议时初步形成,1938年底正式确立并在其后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都曾不可一世,在抗战中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中,他们都先后覆灭于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回顾“五大主力”的覆灭史,不得不叹服“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5.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恶化,国民党党内求和呼声日益高涨,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开始密谋反蒋和共,趁机打出了和谈的旗帜,并最终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又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  相似文献   

6.
7.
6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抗日战争的烽烟弥漫。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侵略在中华大地上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极尽残暴之能事。在面临亡国危险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奋勇反抗,保家卫国。  相似文献   

8.
白崇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大革命时代和抗日战争及建设广西中都曾起过作用。他是一位爱国主义将领,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将,可惜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做了蒋介石的陪葬。自古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1930年10月,武汉失守前夕,朱德总司令面见蒋介石,指出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应该发展敌后游击战,并建议国共合作,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号称"八百万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布《文告》宣布"引退",1月21日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文告,表示愿意以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11.
年余前,随着台湾方面解密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情报作战内容和戴笠部分档案,以及台湾三卷本《戴笠与抗战》的出版,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如汪伪政要周佛海早在1943年就已加入军统,为重庆国民党政权服务。他与戴笠一直保持单线联系,为了绝对保密,就连军统局高层的唐纵、周伟龙、毛人凤等人对此事都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雨人”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东方盖世太保”的戴笠以冷酷、残忍、狡猾著称。戴笠一生做事严谨小心,在某些方面还很“民主”。但就是这样一个“戴老板”,却拥有一个极端“迷信”的性格,并演化成其自身名副其实的“死穴”。  相似文献   

13.
“新国民党”在海外的活动:1932—193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民 《民国档案》2002,3(1):64-73
1932年,胡汉民、邹鲁等人组建成“新国民党”,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以广东为依托,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与南京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关于“新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与基本活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显示,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湖南文史》2008,(3):23-26
淮海决战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与蒋介石及其嫡系之间,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促使两派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内讧,给国民党军在淮海决战中的作战指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大加快了它在这场决战中的惨败。  相似文献   

15.
何世庸  何康  何嘉 《百年潮》2012,(7):34-40
正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撕毁重庆"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悍然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此时刚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的何康回到南京家里。他感到局势骤然变化,害怕失去党的关系,便冒险去了梅园新村。董老(董必武)看见他,用责备的口气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啦?"何康讲了自己的心情,董老向他介绍了形势,说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自己即将撤回延安,叮嘱何康注意隐蔽,在家里等着,会有人和他联系。不久,联系人带何康去见了钱瑛和钱之光。钱瑛告诉他,董老已将他们兄弟三人(何世庸、何世平、何康)的党的关系交给她,随她一同转至中共中央上海局(钱瑛是上海局委员、组织部部长)。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使当时蒋介石正在着手进行的一件历史大事中断了,其历史真相也被尘封了。那就是,这一年,蒋介石确实在没有办法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之下,积极想办法试探通过苏联渠道,寻找一条与中共合作的新路子。而这一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中,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这就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金山 《文史春秋》2013,(7):30-36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运动",是1936年6月间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发起的一场以抗日救国为名、反对蒋介石削弱地方军政割据势力的斗争。这场事变与"西安事变" 一起,被史学界视为推动中国人民全面奋起、团结抗战的两大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走向影响重大。为了联合一切力量奋起抗战,中共中央从延安派出了密使赴广西进行斡旋,促使事变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共大决战胜负显见,国民党八百万精锐丧尽,南京政府已临大厦之将倾,内外交闲中的蒋介石被迫于1949月1月21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相似文献   

19.
姜华宣  赵微 《纵横》2010,(10):48-51
1987年,82岁的黄宇宙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为之奋斗整整一个甲子的理想和夙愿。在抗日战争中他发起和领导了“八·七”水冶曲沟起义,一举消灭“东方佛朗哥”,彰显出抗日英雄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这对于长期坚持不抵抗主义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来说,如何争夺胜利果实,如何接收华中、华北、东北沦陷区,已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