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澍  维力 《文史天地》2002,(9):24-25
康有为是一个名字系于伟大历史事件的伟大人物。这个事件即戊戌变法。评价戊戌变法也就等于评价了康有为。现在已鲜有不仰视戊戌变法者,康有为自然也就成为举世推尊的贤哲。虽然变法未竞全功,建立“一姓王朝”的宏图赉志而没,然其精神已人人心,其影响已达黔首。  相似文献   

2.
1971年发生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近30年了,它当时留给人们的震撼业已平息,然而对于我这个事件的目击者来说,依然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近20多年来,在国内外报纸书刊中发表了许多与事件及林彪、叶群有关的回忆、记述、评论,“至今已觉不新鲜”。在此期间,也曾有出  相似文献   

3.
岑梦佳 《神州》2013,(21):195-196
近年来,全国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去年十月发生的宁波PX项目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群体性事件屡发的一个的重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文章以公共项目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为切入点,运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知识研究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从公民参与的意识、方式、法律保障的角度分析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在公民、官民互动和法律的层面上提出防止公民参与机制失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935年11月至1937年3月张群任外交部部长期间,面临着日本加紧侵华的巨大压力,日方不断进行挑衅,提出种种蛮横要求,并以这时期发生的反日事件为借口,进行刁难。张群一方面须及时处理这类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政治外交的努力,对已处于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进行整体的调整,以缓解、至少拖延中日冲突总爆发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张群表现出了其较具特色的对日外交理念,也采取了一些与其前任稍异的对日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日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与严峻的形势看,张群这时期的外交应对还算是于艰难险恶之中守住了基本底线。  相似文献   

5.
1936年下半年发生在中日国交调整期间的成都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关系,但也为重启交涉创造了契机。交涉过程中,日本企图借成都事件一揽子解决以往的各项悬案,从而导致外交谈判的重点出现偏移,谈判的目标由解决具体事件转为全面调整国交。由于双方分歧过大,交涉难以进行,最终谈判被迫退回到“就事论事”的层面,有限度地解决了成都事件。“蓉案”引发的中日交涉,表明了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日两国调整关系的意愿,但由于双方存在明显分歧,国交调整所取得的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6.
田亮 《环球人物》2012,(32):74-75
一段时间来,"王石婚变"是互联网上最热闹的事件之一了。王石这位已淡出江湖、赴美留学的房地产界风云人物,被迫回到了舆论中心。近日,网络策划人徽剑高调走到前台,自称是他一手策划了该事件,另外两位地产大佬任志强、潘石屹的绯闻事件,也都是其策划的一部分。他还公开了网络策划书,  相似文献   

7.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18世纪中英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中英通使的开端。对这一历史事件,人们已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深入考察。比如,这次使团来华究竟是否提出过传教要求?它是怎样接受和完成东印度公司交给的关于传教士方面的任务的?在这次使华过程中传教士所起的作用如何等等,就是如此。概括起来说,也就是英使访华与传教士和传教问题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粗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1960年2月,山西省平陆县风南公路工地上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大事——“61个阶级弟兄”食物中毒事件(即平陆事件)。风南公路的修筑,与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兴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61名中毒民工中有15人原籍河南,都是解放前逃荒落户到平陆县的,就连2名罪犯的原籍也在河南。如今,平陆事件虽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作为一名三门峡市政协的文史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征集到这一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史料。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国家在近代化改革过程中都曾发生过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欧洲有之,中国有之,日本也有之。国有资产的流失,究其本质,就是官方权贵集团利用手中权力对旧有资产进行再分配、并在此过程中捞取本集团或者个人利益的过程。通过对此类事件的分析,可以挖掘出许多与当事人有关的政坛背景,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政局经常能起到管中窥豹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北海道国有资产流失事件",在日本的官方记录中被称为"北海道开拓使官  相似文献   

10.
孙言诚 《炎黄春秋》2009,(10):10-18
1967年发生在青海的二·二三事件,是文革中首次爆发的大规模血案。四十多年过去了,事件的经过连同死去的冤魂,都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也许,只有那些幸存者,还忘却不了心中的痛,但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它已化作一缕飘渺的轻烟。这样一件血案如果任其湮没,那么,我们为文化大革命所付出的惨痛代价,也就白费了。  相似文献   

11.
红色歌谣在陇东流传已近90年,其价值与意义不可忽略。比如陇东红歌中隐藏的对相关时代历史事件的记述,成为当下乃至今后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而这些历史事件,也成为见证陇东革命斗争时期的活态档案,是往后进行艺术创作和党课学习方式转变的难得素材。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发展迅速,在海内外成为比较繁荣和成熟的学术领域,尤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美国,研究工作已很深入。中国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即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逢十”必举行纪念活动。有关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的学术成果,也随着纪念活动的开展而大量涌现。学者们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政治派别、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政治和经济环境、思想影响和成败分析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13.
共 和国历史上的“9.13”事件, 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对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当年得知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突然乘飞机外逃时那种震惊。至今,林彪事件已过去近30个年头了,可是,有关“9.13”事件的许多说法一直在流传着,有的传说不但缺乏根据,甚至有些危言耸听。其中,关于林彪座机的黑匣子问题,其传说更是不着边际。 我作为当年林彪叛逃座机机组副驾驶员,亲身经历了林彪从北京调机山海关及从山海关现场仓皇出逃的过程,只是由于我和其他4名机组人员没有登上飞机,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4.
梁勇 《文史精华》2009,(9):61-64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因近代铁路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城市。100多年前,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修建过程中,在石家庄村(今新华路东头路北)曾发生了一起驱逐意大利和法同奸商事件,不仅牵动了获鹿县、正定府和津海关道等各级衙门,而且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和慈禧太后的亲信、总理外务部事务的钦命全权大臣和硕庆亲王奕勖也卷进了这起涉外事件。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研究传统注重民俗仪式、过程、事件的描述与研究,对其中的民俗物品往往视而不见,民俗物品湮没在事件、仪式、过程的描述之中,被看作孤立于事件、仪式、过程之外,与事件、仪式、过程的整体没有关联,是不具有民俗意义的自然之物。在民俗志写作中,学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人们表演的仪式与信仰,  相似文献   

16.
《旅游》2012,(2):96
2011年11月22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营销事件评选(2010-2011)"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遴选出了2010-2011年度十大旅游营销事件奖。以此为契机,《中国旅游事件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专家座谈会也在宁波隆重召开。会议由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先生主持,总结了我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推广旅游为目的的营销事件,提出中国旅游从无营销走到重视营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据悉,我国一年旅游营销投入总额为一千亿,但很多因前期缺乏系统的调研和评估,对市场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整体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历史上的“9·13事件”,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对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当年得知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突然乘飞机外逃时那惊奇的场面。如今,林彪事件已过去近30个年头了,可是,有关“9·13事件”的许多传说一直在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几件青铜器真伪辨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中国古代文物价格的攀升,以牟利为目的的各类文物造假事件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以前那种从器物形制、时代风格等表观特征来断定某些文物真伪的作法已受到了冲击。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从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非常重要,可靠性也很大。但是要改变在有些情况下对一些凭经验难以作出确切的判断的这种现象,就需要把自然科学中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文物考古学知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吴江 《炎黄春秋》2015,(3):56-57
意外地获得一份重要史料,那是1980年10月9日,当时的国家出版局(主要负责人是陈翰伯)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个报告,题为《如何保障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按:这个报告已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8月6日发表)。提出这个问题的缘由是这样的:当时发生了波兰团结工会事件,这个事件对我国也有影响,正如该报告所说:"波兰事件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在于以波兰事件为殷鉴,研究我国社会内部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2015,(2)
<正>很多时候医疗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看似显而易见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前一阶段湘潭一名产妇发生羊水栓塞并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媒体以"孕妇惨死""医生失踪"等耸人标题大肆报道,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当事件逐步水落石出并最终判定并非"医疗事故"之后大众媒体才逐步把对医生的怨气转化为对支离破碎的医患关系的反思。但除此之外,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下:应当如何抢救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