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奇 《福建旅游》2005,(2):14-14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大做强福州旅游产业,必须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构建”八闽古都、有福之州”的整体旅游品牌与形象。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推进昙石山、马尾船政、三坊七巷,寿山石等四大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福州旅游的”龙头”产品,最终形成以四大文化旅游品牌为主体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品牌。  相似文献   

2.
谢秋 《旅游纵览》2023,(23):142-144
福州船政文化是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思想文化。当前对船政文化的旅游开发正处在历史机遇的重要端口,而其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故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居民对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开发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并针对船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旅游开发融入文化创意,加强科技赋能;打响船政文化旅游口号,打造新IP形象;构建船政文化旅游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以期为后续福州船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红彬  高玲 《人文地理》2005,20(6):52-55
本文在理解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基础上,从西方国家对工业遗产保存和再利用的模式中受到启发,分析了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条件,突出马尾造船厂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及其船政文化的内涵,强调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特色在于对"工业遗产"的保存和利用、对近代船政文化的发扬光大,而不仅仅限于现代造船工业的观光。在借鉴国内外工业旅游开发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福州马尾区的传统和现代工业相结合的工业旅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4.
榕吕 《福建旅游》2005,(2):22-23
船政文化是福州旅游的四大品牌之一,以展示近代史上福州航空、造船、军事工业的诞生与发展,闻名中外的“马江海战”史实等为主线,彰显船政系列文化的灿烂。  相似文献   

5.
景区的文化建设是旅游景区的重心所在,本文以历史文化为视角对旅游景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以净月潭森林公园、伪满皇宫、长影世纪城为例对长春景区提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步骤,以促进长春旅游景区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7月7日下午,一场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旅游市场的福州旅游推介会在福州召开。以广东中旅为首的南海、东莞、澳门、汕头、深圳的中旅系统旅行社和珠海石景山国旅、杭州大厦旅行社等多家旅行社的国内游分管总经理、计调工作人员以及《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旅游卫视、广东卫视和福州媒体的记者约40多人参加了些次推介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养生文化在福州餐饮业成长迅速,但其在经营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结合福州餐饮企业养生文化营销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养生文化营销提出相应策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餐饮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将文化营销理念贯彻深入到餐饮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就显得尤为重要。餐饮养生文化营销的诞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福州餐饮市场的养生文化营销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福州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中,明确指出旅游  相似文献   

8.
沈吕  陈逸 《福建旅游》2005,(5):11-11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努力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旅游经济圈、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旅游圈、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旅游经济圈等三大旅游经济圈,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在福建齐放光芒,福建省旅游局将与中国旅游报联手,组织福建主要客源地的百家媒体记者赴闽采风,联手打造福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林松 《福建旅游》2004,(9):48-48
某年5月,省旅游质监所接到福州某旅行社的咨询电话:山西省某贸易公司欲派16人代表团参加福州国际招商会,4月18日委托该社代订福州某三星级宾馆并安排福建考察行程。该社4月18日向该三星级宾馆传真预订8间双人标准客房,使用时间为5月6日至8日三天,宾馆传真确认了订单。5月3日宾馆通知该社由于电脑出错,无法按照预订的要  相似文献   

10.
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文化旅游是方兴未艾的旅游活动中最有魅力的一种。多民族的贵州具有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贵州开展文化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1 文化旅游是以参观、考察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活动。它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也不是一搬的游览一下名胜古迹,欣赏一下异乡风情,而是多少要作一些考察、研究,从中得到某种知识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在贵州开展这类活动,潜力是非常大的。文物普查发现,贵州有数以万计的文物古迹,目前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9):93-95
前往太姥山旅游的几种交通方式航空:太姥山地处闽浙交界,临近浙江温州和福建省省会福州。来太姥山旅游,可以先行搭乘飞往温州或者福州的班机,然后改乘动车组或者大巴。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资本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需要从文化资本即文化因素不断积累和文化价值增值的角度进行考察。城市文化资本传承和累积受到文化资本的基础差异、获取能力和保障力度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城市文化资本的质量及其势能强弱。文化资本质量高的城市,文化旅游无疑会有更好的发展。作为文化资本价值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文化旅游同文化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互动关系。由于文化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以及市场选择的某些消极作用,互动过程中就需要公共调节机制的介入,以保障城市文化资本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永续性动力。从文化资本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城市文化资本积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文化旅游系统化开发、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定位等方面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澳门妈祖基金会主办,福建省旅游协会联办将于10月22日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9月13日在福州金源大饭店召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福建省旅游局党组书记、福建省旅游协会会长明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公共关系处处长容美华,马祖基金会公关部部长梁文星,湄洲岛管委会书记  相似文献   

14.
福州作为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西方建筑东渐过程中,工业建筑具有典型意义。现存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工业建筑需要得到保护和再利用。但对于福州内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还未有系统地梳理。因缺乏对这片区域内遗存的工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内的近代工业遗产已所剩无几,其现存状况也多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或面临拆除的命运。文章主要通过对福州近代工业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工业遗存案例的考察,总结了福州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并对其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析,并对未来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一竑  赵燕 《丝绸之路》2012,(15):74-74
8月3日上午,第二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将在甘肃省张掖市滨河新区滨湖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本次旅游文化节将历时三个多月,期间举行金张掖旅游招商推介暨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甘肃·张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层论坛、第二届裕固族民族风情节暨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观古城美景·赏张掖风光”考察观光等多项活动。同时,各区县也将展开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福州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缺少其应有的开放和大气,始终处于精神文化的混沌和断层的状态。然而,在新时期下,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赋予了福州新的城市精神,它既概括了福州地域文化的特点,又总结了福州历史上名人、伟  相似文献   

17.
宗云燕  陈春芬 《旅游纵览》2014,(4):73-74,91
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旅游接待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它也会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考察纳西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分析其变迁的实质,有助于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在福州出席2015年社会学学术年会期间,在福建省方志委主任冯志农、副主任俞杰、副巡视员戴振华和福州市方志委副主任王小珍等陪同下,考察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寿山石文化等,实地查看了福建省方志馆建设项目现场,并专程到省方志委机关,看望慰问修志人员,察看办公环境,听取地方志工作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19.
福州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而北宋以前福州名宦重教兴学活动起了重要作用。福州学校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晋末年,当时中原战乱,士人纷纷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发达的文化,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土壤。到了南朝宋元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阮弥之任晋安郡(今福州)太守,在任时教民众种庄稼,兴学校,读诗书,改变了福州没有文化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旅游的领头军。伴随古镇旅游炙热的发展,旅游"符号化"危机也蛰伏其中。本文通过对丽江、凤凰、周庄等古镇考察访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当地的建筑、经济及人文文化,对这些地区古镇中存现的"符号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一定的建议。古镇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古镇多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意境,再结合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又各具特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留下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我们开发古镇为的是保存和发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