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力群 《炎黄春秋》2023,(10):93-97
1937年出版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作的不朽经典,多年来影响甚广。但较少为大众所知的是,早在1936年,斯诺还曾花费大量心血,以英文编译出版了《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此书堪称是《西行漫记》的前奏曲。本文论述了《活的中国》作为《西行漫记》前奏曲的三个关键音符:宋庆龄、鲁迅、“活的”(Living),以及这些关键音符对斯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1938年出版的《西行漫记》中,斯诺写的自序有一段称赞许达的文字:“最后,我还得感谢我的朋友许达,当我在北平最不稳定的状况下,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曾经跟我一块儿忠诚地工作。他不仅是一个第一流的秘书和助手,而且他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革命青年,现在正为他的国家奋斗着……”许达是一个化名,他的真实名字是谁,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经证实斯诺《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人,早在3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就冲破国民党的层层阻挠,到陕北访问过毛泽东,后发表了著名的《西行漫记》。《西行漫记》中有一部分毛泽东的生平记录,后被翻译成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自传。这是最早的毛泽东传,但斯诺的记录只能反映1936年以前的毛泽东,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是毛泽东自传。斯诺之后,斯特朗、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也访问过毛泽东,写了一些毛泽东印象记。抗战时期,肖三写过毛泽东传略,篇幅很小,只一万多  相似文献   

4.
<正>斯诺与黄华,一个是写成《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一个是担任过中国副总理的杰出外交家。两个异国人在几十年的交往中,经历了从一二·九运动到中美关系的解冻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共从延安走向全国、融入世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读者对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不陌生的,而对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编译、由英国伦敦乔治·C·哈拉普公司于1936年8月出版的英文版《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就不太熟悉了。这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及其作者的书。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是他认识中国的开端,为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和撰写《西行漫  相似文献   

6.
赤色书刊     
《神州》2008,(5):92-101
《西行漫记》《西行漫记》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斯诺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们在一起的这些日所看到,所听到,所学习到的一切,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作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惜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言中的"赤匪".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4,(4)
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叫埃德加·斯诺.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能够通过极其艰辛、深入地考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发表了一系列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急剧变化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中《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是斯诺为人类文明建树的具有历史意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论及该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时高度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象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相似文献   

8.
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永远铭记,而且赢得世界人民的赞叹。那么,是谁最早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他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介绍红军长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本书后来被译成中文《西行漫记》。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却是陈云。他于1935年8月就写成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当时,红军长征还没有完全结束。1935年6月,中央红军攻克四川西部的天全县。在这里,陈云接受了中央的绝密使命离开红军奔赴上海,并通过秘密途径到达苏联,寻求恢复因长…  相似文献   

9.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两位美国记者的故事。一位是《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一位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他们都同红军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1935年,中央红军被迫转移一年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和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都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他们写下的不朽著作《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原是一对志同道合、十分恩爱的夫妻,却在结婚17年后离异。斯诺早在1972年作古,海伦也于1997年1月与世长辞。他们那值得赞美的婚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交往,始于1936年7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从陕北安塞到谭家营陕北省委去,途中遇到了从北平来苏区访问的斯诺。这一次见面,周恩来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西行漫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  相似文献   

13.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补充道。其实斯诺提出要见“王牧师”,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0年,他以作家身份来华访问,国庆节时他受毛泽东的邀请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并到中南…  相似文献   

14.
六十多年前,当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悄悄地传到国民党统治区的时候,驻北平的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在上海行医的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博士,结伴而行,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到陕北寻找红军。他们在陕北苏区访问后,斯诺返回北平,而乔治·海德姆留下来参加了红军。临分别时,乔治再三叮嘱斯诺为他保守秘密。后来斯诺在《西行漫记》和报道文章中,只字未写乔治·海德姆。直到l960年,斯诺访问新中国,乔治·海德姆陪同他会见毛泽东主席,才公开亮相。“穷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片,更需要的是医治社会的病症”乔治·海德姆是一…  相似文献   

15.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段西宁 《文史春秋》2012,(10):14-17
1936年6月3日,斯诺到西安,随后到达陕北根据地,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西北之行,采访了刚刚完成举世瞩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涉及中共领导人、红军前线的将士们,还有途经之处的各地情况。1937年秋冬,他出版了脍炙人口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名《西行漫记》)一书。该书不仅让中国、甚至世界都得知了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的西部黄土高原上,生活着一群军纪严明、胸怀理想,以复兴民族、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一支革命队伍。那么,作为一个外国人的斯诺,怎么能到达陕北呢?追寻其中隐情,以揭示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对留下这一珍贵历史事实镜头的人们的追忆。  相似文献   

17.
最早向外界披露红军长征的国际友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进步作家、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在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中,他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和中国革命的正义事业,引起全世界人民广泛同情和支持,斯诺由此赢得中国人民的无比感激和崇敬。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一位西方传教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披露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他就是湮没无闻达半年世纪之久的英国传教土薄复礼。神往中国加入‘冲国内地告”薄复礼,祖籍…  相似文献   

18.
陈辽 《钟山风雨》2015,(2):47-48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年代很早,但直到1937年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书中才首先发表《长征》一诗。其后,美国记者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又发表《长征》,才使该诗走向世界。毛泽东的《六盘山》词,首次公开发表于1941年12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第2辑。阿英的《敌后日记》1942年8月12日则记录了两首长征诗词,即《长征》诗和《长征谣》(根据《六盘山》词略作改动后的歌谣),这  相似文献   

19.
年仅23岁的斯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远涉重洋,到中国寻找“东方的魅力”。他到达上海时,正是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后的第二年,整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斯诺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目睹了神州大地的内忧外患,从“九·一八”、“一·二八”到“一二·九”运动他都经历了,他认识到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躯壳。”斯诺读到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写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的小册子,他渴望亲自到苏区去,寻找红军,寻找毛泽东这个神秘人物。1936年4月末,斯…  相似文献   

20.
1936年6月,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来到我国陕北苏区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参观访问。之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远渡重洋"寻找东方魅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