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式 《文史天地》2008,(10):43-50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糟糕的一个朝代,由于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个流氓无产者,一直轻视知识,不相信读书人。他在一批批地大杀功臣之后,决定废掉宰相这个职位,要六部官员都归皇帝直接指挥,都向皇帝负责,建立一套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完全无章可循的极端专制的皇帝制度。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因为不相信文武官员,只倚太监为心腹,  相似文献   

2.
正大明王朝的衰败是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的,而朱翊钧的堕落却是从懒政开始的。其实,朱翊钧并不是一个笨皇帝。他10岁登基,在位48年,取得了"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于1573年至1620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平定  相似文献   

3.
正万历后期,形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皇宫之内是歌舞升平,京城之外则是四面楚歌。这种鲜明对比,预示着大明帝国已经危机重重,一定会有更大的灾难出现。一、末世大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病逝。当年八月,朱常洛宣布即位,即光宗皇帝。意外的是,他只做了一个月皇帝便去世了。有人算过,在神宗去世之后,朱常洛只活了四十八天,与神宗在位的四十八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魏忠贤年少之时本是个无赖之徒,在  相似文献   

4.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代的第四代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八年(1611——1722)。清初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体,与明王朝战争的几件大事上,其业绩主要表现在武功上。他们也有文化方面的建设,例如创制满文、翻译汉籍等,但和其武功比较起来就显得微弱了,至于文字创作在他们本身就更少了,当然也就谈不到什么诗文理论了。清代的第三个皇帝福临在位只23年,他的一生也主要是忙于击败农民起义军,战胜明王朝,  相似文献   

5.
高小娥 《沧桑》2008,(4):19-20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南迁之议提上日程并且历时两个月之久,但最终未付诸行动,究其原因崇祯本人负有很大责任,他的犹疑态度和刚愎自用断送了南迁的出路。南迁未成、崇祯殉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最大的恶果是使明王朝在政治上失去了主动性和凝聚力,使得明王朝中兴的一丝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在历史上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治天下、御外侮,比不上他的先辈太祖、太宗。他行新政、搞改革比不上他的后人神宗。但是,无论是正史、野史,说他坏话的不多,至少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昏庸之辈,这与他怕谏官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文武百官怕皇帝,也有皇帝怕谏官。那些一心要当活尧舜的开明皇帝就怕谏官。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到一只特别俊异的鸟,把它放在手臂上玩。他兴趣正浓时,被魏征撞见了。李世民见到这位以直谏著称的老臣,就象顽皮的学生见到老师一样,马上把鸟藏在怀里。这位谏官不给皇帝下台阶,唠唠叨叨地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老…  相似文献   

7.
《嘉靖皇帝大传》简评学津嘉靖皇帝是一位颇为引人注目的明朝皇帝。他在位四十五年,正是明王朝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种种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多年来.史学界发表了不少论著,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出版一部较大...  相似文献   

8.
李晗 《沧桑》2013,(4):43-45
廷杖是皇帝对犯言直谏或忤旨的官员进行杖责的一种刑罚,渊源已久,最迟不晚于东汉,在明朝达于极盛。出于明初重典治吏的需要,这种法外之刑得以流行并贯穿明王朝始终。这一酷刑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王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上台之时,面对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后金的进逼,曾力图使大厦将倾的明王朝"中兴"。然而结果却是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其即位之初就已积弊丛生的社会状况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崇祯本人猜忌、急躁、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庾晋 《文史天地》2006,(5):37-42
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宝座后,杀戮功臣这是人所共知的;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大开杀戒呢?本文作者认为是出自朱皇帝的自卑心理。不知读者诸君认同否?  相似文献   

11.
眭达明 《湖南文史》2013,(10):38-39
古代的臣子,尤其是皇帝的秘书,对皇帝不阿谀奉迎,曲意讨好,就已难得,而只认理不认人,事事为国为民着想,连皇帝老子都敢得罪的,确实少见。但是在北魏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叫古弼,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  相似文献   

12.
杨升奄,名慎,系四川新都县人,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二十四岁时中了状元,做了翰林院修撰和经筵讲官。由于他为人正直,才华出众,所以受到那些无能同僚的嫉妒。嫉妒者们斗不过他的才干和智慧,就怂恿他去冒犯皇帝,企图借皇帝之手将他除掉。一次,异邦(当时的一个小国)送一只价值连城的玉制桶给皇帝,皇帝有说不出的高兴,爱不释手,经常坐在玉桶上听朝。一天,一个嫉妒心特别重的奸臣对杨升奄说:  相似文献   

13.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一年两个王朝被颠覆,一是由朱元璋创立的明王朝在这年3月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二是刚夺了明朝帝祚四十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第二年9月在湖北九宫山遇害。  相似文献   

14.
顾永琦 《收藏家》2004,(9):33-36
紫檀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的木种之一。它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雨林中,非千年不能成材。郑和七下西洋时,替明王朝采回了大量紫檀原材。通过明、清两朝对紫檀的开发,经数百年无数艺人的努力,加上康、雍、乾三代皇帝及宫廷文人、专职艺术家的参与,所制紫檀家具无不融入了人的思想、精神、个性,形成了一种独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4,(6)
这是五方最早的"皇帝诏命"。是唐高祖李渊开始册封他二岁多的儿子李凤,为豳王的诏命文书,直至李凤四十多岁,一共五方对一个人延续的"皇帝诏命",实属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皇帝册封制度,诏命行文格式及演进,刻石立碑的庄重及官方文字正气,都是十分珍贵的系列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那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宠爱张贵妃,决心提拔张尧佐。包拯接连上了七次奏折,弹劾这位宠臣。在激烈的延辩当中,他不慎失态,激怒了皇帝。一场杀身之祸眼看就要发生……包拯仍然没有后退。反贪官、除恶霸,是包拯一生中最为突出、最为后人称道的业绩。在他任职的24年间,由他弹劾被降职、罢官、法办的贪官污吏,不下三十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历史上少见的。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包拯往往奏上三本、五本、七本,象连珠炮,火力十分集中,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些被弹劾者,都是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是活老虎。其中有些人比…  相似文献   

17.
从前,在一个高寒山寨里,住着两个弟兄,哥哥叫腊门,弟弟叫腊迪。腊门长到十八岁、腊迪长到十二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了。父母只给他俩留下了一间破草房、一把砍刀、一张弩弓,还有妈妈陪嫁时的一对银手镯。弟兄俩只好吃糠咽菜,苦度日子。哥哥腊门是个好吃懒做的人。父母一死,他就把活路、家务事都推给腊迪一人去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生前只活了五十岁,但死后却被人评说了两千余年。此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本人就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和极其矛盾的现象。从其出生到他死亡,从他个人品格到其建立的功业,没有一件事不会引起后人争论的。这是两千多年评论家对其众说纷纭的一个原因,从汉代的贾谊到现代的郭沫若都对其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正说明秦始皇是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赵振丰 《沧桑》2009,(2):26-27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施行了很多酷刑,其中廷杖就是十分典型的一种。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泛滥阶段;衰亡阶段。明朝的廷杖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军 《文史月刊》2013,(11):1-1
朱元璋是个铁腕皇帝,不过,倘要说他就靠一个"狠"字来经营他的大明江山,那就错了,他也没少春风化雨般的劝喻大臣。设宴劝诫由于长年的战乱和灾荒,明王朝建立时,百姓生活可以说是困苦不堪。从社会最底层上来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一天,他下旨宴请文武群臣,为皇后祝寿。臣子们非常高兴。可是,没想到,宴会第一道菜上的竟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