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狭颂──西部刻石艺术瑰宝王国基在“丝绸之路”与“蜀道”相连接的“羌氐道”(或称祁山道)中段的天井山道上,有一幅西部刻石艺术瑰宝——《西狭颂》《西狭颂》,本名《惠安西表》(其碑额有“惠安西表”叫个篆字,意即“以仁爱安抚西狭的奏表”),习惯称《西狭颂》...  相似文献   

2.
“陈仓渭水道”是古代出入关陇的狭道,为笔者1985年提出。该道起于关中平 原最西端的要地陈仓,大体上傍渭水漕运西行,至陇右重镇上卦,途中又经吴紫、麦积山等与南 下入蜀的“陇蜀道”相接,有着沟通陕、甘、川交通的联系功能。三国时期,曹魏集团曾利用该道 出奇制胜,成功地击败了陇右氏、羌、胡等少数民族的反叛,并于公元 228年夏月在蜀相诸葛亮 首次北伐中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街亭战役中取胜,为维护陇右地区的安定,起到过重大的历史作 用。  相似文献   

3.
郦学札记(五)陈桥驿千梁无柱卷二十七《河水》经“河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注:(褒)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这里的所谓“栈道”,是古代构通陕、川、甘各省间群山之中的沿山险路,又称阁道或复道,是在沿山的岩壁上凿石穿梁而...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三种“关中”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汉时期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关中”往往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关中”的地域范围与现代略近,而广义的“关中”实际上是代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故土。这两种“关中”概念司马迁在其撰著《史记》时都曾用过。最典型的例子是《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关中自7开、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前则巴、蜀……燃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言,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  相似文献   

5.
王俊峰 《沧桑》2009,(4):6-8,45
羌人和氐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神秘的族群,甘肃陇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区域。羌氐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族群一道在陇南文明史上写下了多姿多彩的优美篇章。秦厉共公时兴起的爰剑部的一支“参狼种武都羌”,在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带生息、繁衍,强盛时人口有数万之众,南北朝时期,宕昌羌、邓至羌等相继兴起,均“受南北两朝封爵”。公元前111年,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后又设陇西郡、阴平郡、广汉郡、蜀郡等,并置十三氐道,这些郡、县(道)所辖范围就包括今陇南市及其周边地区。西晋至南北朝时,聚居陇南的氐人杨氏建立霸业,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时而依附、时而抗衡,共传衍284年。陇南羌人和氐人虽然随着历史的风尘渐渐远去,但在藏、汉及其他民族的生活中至今仍依稀可见其神秘的踪影。  相似文献   

6.
敦煌[2]西域之南山[3]中,从婼羌[4]西至葱领[5]数千里,有月氏余种[6]、葱茈羌[7]、白马[8]、黄牛羌[9],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10]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均系广义的“西域”,亦即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按照这一概念编纂“西域传”的除《汉书》和《后汉书》外,仅《魏书》、《南史》和《北史》三史,其余各史的“西域传”,包括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将西域事情并人“西戎传”了。其中,《隋书》和《新唐书》虽有“西域传”之名,描述的范围其实与…  相似文献   

7.
叶尔羌,在今新疆莎车县治内。维吾尔称:Tarkand。维吾尔语“叶尔”谓地,“羌”谓宽广之意,叶尔羌汗国,是明宣德年间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出的一个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8.
乔传义 《中国钱币》2008,(2):70-71,F0004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一“美誉”源于早年哈尔滨曾经是俄人的天下,就连当时哈尔滨的货币都是沙俄的“羌帖”。正是这些“羌帖”曾经给哈尔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正是这些“羌帖”派生出了很多地方性纸币。本文根据史料介绍一种以羌帖为本位的特殊纸币—滨江农业银行存票(封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里,有一个“白”字。它的常见用法有三: (1)用做黑白之白,是形容词。写作(?)。(2)假借为侯伯之伯,是名词。写作(?)。(3)假借为百千之百,是数词。写作(?)。(?)“白”字用法多样,所以极易混淆。“三白羌”误为“三百羌”即是一例。武丁卜辞说:“三白羌用于丁。”(《续》2.16.3)“用三白羌于丁。”(《燕》245)为什么要用“白羌”来祭祀于丁呢? 《礼记·檀弓》说:“殷人尚白……牲用白。”卜辞所用白牲有:白豕、自彘、白豭、白牛、白犬、白羊。这样看来,“三白羌”应该是三“白羌”而不是“三百”羌了。商王用羌,其数有:羌一、三羌、四羌、六羌九羌、羌十人、羌卅、百羌。没有超过一百的数。“三百”有整而无零,更使人怀疑它不是三百而是  相似文献   

10.
四渡赤水     
一中央红军长征期间,蒋介石的方针是“围追堵截”,企图歼灭我中央红军。我军进至湘东时,就知道蒋介石在湘江计划“第四道封锁线”,布置了一个“大口袋”,要围歼我军。这时毛泽东提出意见不进这个“口袋”,而是集中力量向敌人没有准备的长沙进击,以打乱蒋介石的整个计划部署,到时依照实际情况,西进湘西或回江西苏区。“左”倾冒险主义者不听毛泽东同志的意见,错误地指挥中央红军进入“口袋”,造成严重恶果。我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损失五万余人。我中央红军在从广西向湘西二、六军团会合的前进道路上,蒋介石又布置了一个“口袋”,在这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立所谓中日“合办事業”的投资方式来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之义者的一贯伎俩。关于中日“合办事業”,张雁深同志的“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業”侵华的历史”(195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孔经纬同志的“九一八前东北的中日合办事業”(史学月刋,1959年11月号)中已经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和探讨。由于张、孔二同志都是把论述重点放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的阶段,而对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一段史实则未曾论及或语焉不详(张著中仅用了三页的短篇幅来略加叙述)。所以,本文拟专就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内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设立的所谓中日“合办事業”来加以叙述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联系亚欧大陆的古商道,其状犹如网络,其中新疆南部叶尔羌通往西藏西部拉达克列城的商道,是古丝路通往南亚的重要支路。叶尔羌—拉达克段曾有过比较繁荣的贸易往来,尽管其间商道极其艰险。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的赛图拉是此商道的枢纽,叶尔羌至赛图拉主要有桑株、奇灵和玉喇阿里克三条道;赛图拉至列城主要有昌器利满和喀喇昆伦达坂两条道,今天新疆—西藏现代公路大体就是沿叶城—玉喇阿里克—赛图拉—昌器利满,再转西走向拉萨。清政府对来自拉达克商人征收商税不重,叶尔羌—拉达克两地贸易的内容主要是贵重商品的互换。清末,拉达克被英人所占,叶尔羌—拉达克段贸易仍在继续,但它已成为中英间的国际贸易。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曾启用过这条道运输滞留印度的盟国援华军用物资,或许是这条古道上最辉煌的一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瓷器的起源,最初多数同志认为始于魏晋时期。1960年,安金槐同志通过对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所谓“釉陶”进行科学的分析,认为它与陶器具有质的区别,指出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所谓“釉陶”,应该属于瓷器的范畴。安金槐先生的这一建树,虽然当时和者甚寡,但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和重视,1973年,李知宴同志借助化学分析的材料,通过分析与研究,指出安金槐同志“提出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釉器物是属于‘早期瓷器’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1975年,李科友、彭适凡两  相似文献   

14.
阎璘 《中国钱币》2001,(4):40-40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我国古代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一条著名古道,秦汉以前习称“羌中道”。汉唐以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增大,青海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显赫地位。近年来,在青海道沿线发现了大量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珍贵文物和重要遗迹,尤其是2000年在乌兰县又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该币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夏文化的发祥地是古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所谓“禹兴于西羌”或“禹出西羌”、“禹生西羌”而推断出禹是西羌人之说,就有望文生义之嫌。应当说,“禹兴于西羌”就是指禹的事业发端于治水首功之处的积石山,大禹以西羌之地为出发点,踏上了华夏古国文明史的舞台。(摘自《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关于夏文化发祥地的再思考@姬乃军  相似文献   

16.
叶尔羌,维吾尔语“叶尔”谓地,“羌”谓宽广之意。这里在十六世纪初和十八世纪,就已是“商贾如鲫,百货交汇”,“规模宏敞,甲于回部”的最大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中心。叶尔羌汗国,是明朝宣德年间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出的一个地方政权。1514年6月3日,赛依德在朵豁刺惕都异密尔们的拥戴下登上汗位,定都叶尔羌。赛依德是学术界公认的叶尔羌汗国的创始人。其后,又历经11位首领更替,约于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叶尔羌汗国的最后一位首领伊斯梅尔汗被准噶尔丹的白山派和卓信徒们身浮,送往伊犁。叶尔羌汗国从此后曾经历一段名存实…  相似文献   

17.
<正>湟源史前称羌地,西汉称临羌,唐代称绥戎,明代称俱尔湾,清代称丹噶尔,民国称湟源。古城在清代称丹噶尔,民国称湟阳镇,新中国成立后称城关区,后改城关镇,坐落在西石峡、药水峡、巴燕峡、拉沙峡之中点。北依八宝山、河拉大山,南临湟水,接松蛾山,是内地通往西藏、柴达木、新疆的重要门户,被誉为“海藏咽喉”“海藏通衢”。  相似文献   

18.
唐代“五台山进香道”在今河北境内分为两段,今正定至阜平为第一段,至少有东、中、西三条路线;自阜平至山西五台山为第二段,只有一条道路。圆仁第一段所行之道为中线。中线是“五台山进香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王蓬 《丝绸之路》2010,(9):36-39
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南道,还是今天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都是必经之处。这座青藏高原上的古城位于300里湟水川道的中游,这里两山夹峙,湟水中流,踞通往新疆、甘肃、西藏的交通孔道要冲。唐时,通往拉萨的唐蕃古道延伸至印度与尼泊尔,被专家们认定为南丝绸之路,向东接兰州与关陇,向西或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或沿古羌中道直达新疆且末,西宁可谓三条古道交会之处。  相似文献   

20.
西洛  张鹰 《中国西藏》2003,(5):51-53
每年的藏历八月,扎什伦布寺都要举行隆重的夏季法会西莫钦布、日喀则地区远远近近的憎俗民众在这时都会聚集扎寺,观看法会的神舞羌姆,祈福去灾。羌姆,又称金刚神舞,通俗的说法叫“跳神”。这是藏传佛教喇嘛们表演的宗教舞蹈。它是一种密宗仪轨,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经过密宗灌项的特定憎人才能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