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位于山东省夏津县东北部,这片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古桑林依旧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在黄河故道风沙区发挥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巨大作用。2018年1月,"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因其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多功能价值,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赵留成 《旅游纵览》2014,(11):226+228
近年来,江苏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规划推进黄河故道风光带综合开发,拓宽发展空间,促进苏北可持续发展。丰县是苏北黄河故道风光带的龙头,是全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建设的起点,本文通过对目前丰县黄河故道沿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丰县黄河故道及全县生态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增跃 《风景名胜》2020,(2):0206-0206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我国水环境治理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城市给排水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力 《丝绸之路》2003,(3):16-18
玛多黄河水资源调查队队长贡布是个严肃冷峻的康巴汉子。去玛多前听说,贡布队长这些年家庭连续遭遇了很多不幸。于是在玛多的三天中我想尽办法试图让他敞开胸怀却一直未能如愿。最后那个下午我跟着他来到黄河岸边一个垒着玛尼堆飘着经幡的山冈上。贡布队长伫  相似文献   

5.
印象济南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一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接着山东山水圣人、齐鲁文化和黄金海岸三条重要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迅速。济南也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罗蕾 《丝绸之路》2011,(4):51-59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受山东省东营市委托,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黄河经济和黄河文化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黄河文化研究的三个不同层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齐鲁文化研究、黄河流域及辐射区文化研究入手,根据不同层次的研究服务对象,列举和分析了应该纳入研究开发的主要文化资源,指出了中国石油大学下一步导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切入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从军  安立华图 《民俗研究》2012,(6):F0003-F0003
博山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制瓷中心,早在宋辽金元时期,博山的陶瓷产品就已经驰名黄河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郑州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发展离不开黄河和黄河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德生 《攀登》2001,20(4):59-62
现行黄河水权制度是一种计划配置水资源的公共水权制度,这种配置方法造成了制度运行成本上升、水资源使用中的低效率,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断流。制度变迁具有改变收益分配以及改变经济中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从而可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黄河水权制度创新应将政府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有机结合,在宏观层次上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的法制政策环境;在微观层次上构建一个含有约束和激励的制度安排体系,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正式水权制度的创新来引导人们的意识,才能引起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改变,解决非正式制度安排不支持正式制度安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博山大鱼盘     
博山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制瓷中心,早在宋辽金元时期,博山的陶瓷产品就已经驰名黄河下游地区。与景德镇等著名陶瓷产地不同,博山主要是民窑,烧制的陶瓷器也主要是为老百姓服务,其中大鱼盘更是家喻户晓。大鱼盘的第一个特点是厚重,胎质粗,胎体厚,捧在手里沉甸甸,有分量,感觉踏实。第二个特点是朴实,胎色釉色完全天然,纹样图形也处处透露着民间的朴素无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运祥 《人文地理》2000,15(2):76-77
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山东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几点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水困难的局面,东平湖的形成与扩大即区内积水不断增多的结果。鲁中丘陵西侧平原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阻挡或黄水倒灌影响,长清至齐东各县境内的入黄河流均难以宣泄,直接促成新清河的开辟。徒马平原地带,受黄河决口改道影响,靠近黄河的徒骇河诸多支流被淤没,徒骇河则被黄水冲宽刷深,1907年黄河利津决口后,其尾闾河段亦被淤没。  相似文献   

13.
水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严重水灾可能会酿成"城毁人亡"的悲局。历史上徐州饱受水灾之苦,特别是黄河决口南徙打乱了原本水系,使得境内水灾频仍,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但另一方面,沂、沭、泗以及故黄河所带来的便利灌溉条件则促进了境内古代农业生产;而运河开凿又使徐州处于全国重要的水运枢纽位置,因此带来商贸繁荣、工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兴盛。本文在对历史上徐州水系变迁、尤其是水灾频发及其产生原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境内水环境变化对徐州城市兴衰主要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黄河对徐州水系变迁和城市兴衰影响巨大,直接时间持续近700年;②良好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徐州境内工农业生产、商品贸易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的繁荣兴旺与农田水利的风调雨顺、水上运输的川流不息往往处于同一个时期;③建国后徐州境内水系得到逐步治理与恢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杭运河(徐州段)实现全年通航后,其城市发展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先秦文献都提到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提到大禹治理洪水并划分九州,讲长江、黄河的各处险要为大禹开凿水道留下的遗迹。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流域的洪涝排泄出去而已,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不出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河口是河口区发展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本文在分析珠江河口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和遇到的难得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口是珠江三角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模式。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建设珠江生态河口的战略对策.以期为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黄河河患中心从江南段向其上游的河南段推移,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几任河臣均把治河重点放在河南段。河患中心的转移和治河重心的变化推动了雍正年间河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了江南黄河、豫东(河南、山东)黄河的分治。雍正二年至八年(1724-1730年)间,先后担任副总河和河东河道总督的嵇曾筠在河南推行以开挖引...  相似文献   

17.
周馥与山东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对山东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在治理前,他非常重视考察黄河水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治理黄河本身体现了周馥重视农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视角考察黄河流域中下游各地市2003—2018年间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对GTFP进行测度并与传统TFP比较分析;其次,对GTFP增长率的内在动力进行解构;最后,采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检验GTFP的收敛趋势,并验证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GTFP较传统TFP表现出“中部塌陷”为特征的非均衡分布;②2003—2013年间,技术效率的提升是G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后技术前沿水平转变为主要动力;③在“追赶”效应下,各地市GTFP的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④该区域GTFP的提高受产业结构、财政科技投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代大运河的启用,使黄淮运交汇区域成为治水的关键区域。官方为了维护运河的畅通,采取了使水系结构与水情产生变化的措施。明前期的河道基本上沿袭了元代河道多股并流、迭为主次的特点。随着运河、淮河与黄河的治理,特别是筑堤的兴起,黄河各水道有一个从面到线,再从一线到清口一点的集中过程。第一阶段是黄河北流断绝,第二阶段是徐邳河道与上游固定于一线。黄河固定集中于徐邳一线以后,嘉靖年间河多决于徐州的上游,嘉靖四十四年以后,河多决于下游。黄运合一区域的河道治理,从一个跨越南北的扇形面,发展到南部半个扇形面,再集中于一线,最后集中于清口。总体的治理过程,基本上为保运服务。从面到点,从大区域的治理到小区域甚至于一点的工程治理,这是明代黄淮运水利工程的水流控制特色。这种随水环境变迁而进行的治水工程调整,充分体现出古人大区域地利用水环境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对黄河清有“祥瑞之兆”和“不祥之征”两种观点。黄河澄清是一种自然现象,却又不可能出现在正常条件下,它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当流域内大范围出现异常情况,如持续干旱少雨、冬季过于寒冷、地震等时,才会导致黄河河水变异,出现黄河澄清的现象。黄河清是干旱和黄河断流的前兆。同时,黄河清还与社会政治、化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成为奇异的化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