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速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步伐,着力打造特色城市,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骊明 《人文地理》1995,10(3):33-36
本文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趋势、意义及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简析、并从表象、机制、理念等不同层次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针对小城镇建设的"大规划"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人文地理学中的时弊,澄清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运用哲学的思想剖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及融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指明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区域,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示明了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宏微观研究的领域;最后文章从方法论角度详细论述了模式探求对人文地理学的价值,指出正确对待人文地理学的计量化,增强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效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县城经济职能的加强、建制镇的普遍兴起及其数量发展方面论述了北宋关中小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并对其结构类型与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宋代是关中小城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其类型多样且能相互转化,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交通干道与工矿产区。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主要是将图书馆所存储的书籍、刊物等转变为电子版,为学者搭建一个知识储藏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学者可以最便捷获得资讯,开展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达到资源共享。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对人类的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当代人们进行学术交流和互相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图书馆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将对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做出科学的规划,并简要探讨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希望可以对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代东北经济文化发展几起几落以至后来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条件外.还有政治中心转移、人口迁徙的影响、统治政策的作用等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德平 《人物》2011,(2):17-20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住宅建设,只考虑城市,不考虑农村,只考虑领取国家工资的工薪阶层,却不考虑其他社会阶层。就是国家考虑干部、职工的住宅问题,也无长远计划和根本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已经出现新区和老城区的差别,由于国家对土地资源尤其是新增土地的从严控制,城市开发商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人口密集,土地极富商业价值的旧城改造。我国尚存的100多座保存较完好的孔庙建筑几乎全部位于旧城区。  相似文献   

9.
李正华 《安徽史学》2016,(1):100-10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意义、思路与框架等基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绝不是对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内容的简单裁切,而是从政治的角度,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全过程。本文认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既要从国史的大背景出发,又要特别注重从政治史角度反映国史发展的大脉络、主题主线、各个时期阶段性特征;既要对新中国重要政治人物、重大政治事件有客观论述,又要注意历史的联系,对客观史实进行概括和提升,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突出政治发展的时代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程珊 《旅游纵览》2013,(6):290-292
人口是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的基础条件,也是商业网点规划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口规模主要影响商业网点的总量,人口分布主要影响商业网点的布局。本文从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分布对商业设施空间布局的影响,并结合GIS技术做出分析和判断,希望对规划者及零售商的投资与开发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解析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宪坡 《人文地理》2008,23(1):20-24
对国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是我国区域研究与区域开发的新进展,也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去探索。研究从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实施机制应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问题,从而界定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提出了逐级分摊、层层汇总和相互校核三种划分思路,讨论了划分的层次和空间单元大小、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指标的选取、域值的确定等划分方法问题,总结了以经济发展质量为主题和以环境建设质量为主题的两套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策实施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水上旅游系统规划和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璟 《人文地理》2006,21(3):44-47
文章分析了水上旅游相对于陆上景区旅游的特性,说明其规划中系统观念运用的重要性,列出了黄浦江水上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文章剖析了两组核心要素即码头、游船和航线,管理、服务和营销,分别指出其规划开发的要点。文章指出码头的规划要注意合理布局、集中管理,提高码头利用率与经营效能。新建造或引进船型中应注意其通透性、景观性、现代性、主题化、系列化等。航线设计上应注意水陆结合、突出主题、联合开发等。  相似文献   

13.
李永文  康宏成 《人文地理》2011,26(2):122-127
在对管治、旅游规划管治、管治理念应用和旅游规划管治主体确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界定和讨论的基础上,对旅游管治主体如政府、开发商、规划单位、旅游规划评审、社区及管治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旅游开发商应公开参与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注意充分保障社区利益、切实按旅游规划方案建设。对旅游规划单位,应建立注册旅游规划师职业认证制度和旅游规划单位跟踪负责制度。对旅游规划评审机构,应完善评审组织结构、加强评审过程中的管治。对于社区,应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加强社区参与、实现社区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吸纳就业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服务业的演进阶段、增长行为、内部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市)间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从空间上将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成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类型,旨在对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不同类型区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曾鹏  魏旭  胡月  段至诚 《人文地理》2022,37(3):88-98
以中国19个城市群及全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10—2019年中3个年份的相关数据,基于辐射场强模型,在识别城市群发育格局的基础上,将城市群发育情况与政府部门出台的城市群规划进行比较,归纳城市群发育与规划之间适配性的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9年,城市结节性指数具有与行政级别关系密切的梯度特征,少数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群在规划期内辐射扩散效果一般;总体来看,城市群发育与规划的适配性呈“东—中—西”依次减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育范围虽呈扩张态势,但规划的城市群中仅有9个城市群被识别出来,其余规划的城市群仍不足以成为城市群;具体来看,区域差异明显的问题仍旧突出,识别出的城市群适配性虽逐年增强,但城市群核心城市发展、城市群发育等级、范围内城市数量等方面与城市群规划的适配性较差,具有参差不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村镇规划与土地规划的比较及协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村镇规划和土地规划是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两种极为重要的类型。两者既密切联系,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集中表现为村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加以统一和协调。本文在对这两种规划的异同点、现实矛盾作出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合理协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发展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波  唐莹 《人文地理》2010,25(3):24-28
世界各国在社会制度、土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发展历史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学习国外经验,了解国外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量文献综述,阐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容概况,对这些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新理念、技术、方法的共同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经验对我国规划借鉴的七个方面,以期为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区域开发规划中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人文地理》1996,11(Z2):74-76
本文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区域开发规划中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北大开发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实施苏北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剖析苏北区情的基础上,指出了苏北大开发的原则,并对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中部"纵向"经济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冯娟  罗静 《人文地理》2013,28(5):81-86
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以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能力逐步增强,在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理性的空间行为,在农村地区引发出诸多的空间问题。本文以各类村镇主体(农村居民、企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各类不良空间行为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改变其博弈规则,从而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优化村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