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军 《南方文物》2005,(1):76-82
自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出现了十余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的大小港口。这些港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兴衰与更迭,至宋元时期,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这三大港口不仅是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起迄港。  相似文献   

2.
再论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热点,其中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本文在论述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自"九五计划"以来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论述发展现状时注意与1992年的比较,而存在问题有:①港口运量不足,港口生产能力过剩;②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港口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③三足鼎立的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局面;④港口运输体系信息化发展速度慢,技术手段落后等。最后就港口运输体系建设与布局的提出了进行总体规划、建设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港口物流平台、发展陆桥经济、提高软环境建设等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主要集装箱港口扩张与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一体化发展,作为世界物流的最主要形式的集装箱运输也快速增长。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集装箱港口迅速扩张,各港口之间展开争夺腹地集装箱货源的激烈竞争。本文从长江三角洲主要集装箱港口设施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入手,通过该地区两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与宁波港对其共同腹地-浙江省的国际集装箱生成及流向的调查,引入腹地市场区位商的概念,分析两港口对浙江省集装箱货源的吸引力及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载体,对其结构与演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揭示区域贸易格局与货流变迁的规律。以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19个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分析法、偏移-份额分析法,刻画了1994-2014年东盟集装箱港口吞吐量集散趋势、港口竞争特征。结果表明:东盟集装箱港口受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活动和航线变化等因素影响,港口体系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8年,港口规模小、港口相互之间差距较小;1999-2003年,集装箱港口发展迅速,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转型港口开始形成;2004-2014年,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新枢纽港、泰国和越南港口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5.
自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出现了十余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的大小港口.这些港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兴衰与更迭,至宋元时期,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这三大港口不仅是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起迄港,而且在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市舶制度的建立、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线路的拓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状况,对宋元时期这三大港口的发展规模、功能特征、地位作用及其演变历程等进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三大港口历史发展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同时也为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港口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的变化及集装箱运输技术的运用促使港城关联发展系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从港城关联发展强度、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港-城空间结构变化等视角,对港城关联发展的生命周期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初步归纳演绎了起步雏形期→成长壮大期→成熟扩展期→融合衰退期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式。实证分析表明,南京港城关联发展系统目前已经经历了起步雏形期、成长壮大期,现正处于成熟扩展期的初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南京港城关联发展系统将进入成熟扩展期。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筱鹏 《人文地理》1998,13(2):38-40
本文概述了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中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面向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上海位于我国沿海中部与长江口出海处,在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发展带的结合部,是我国长江运输、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的枢纽港,在这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有着许多优越的条件,而且也是适应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对物资流通和贸易运输所必需。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它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丝绸之路主要指从长安西去河西走廊的北、中、南三条干线,很少提及支线。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形成于北魏时期的铜官古驿道进行考察论证,证实其为丝绸之路北线的一条支线。这条古丝绸之路支线的发现,对研究陕西渭北地区的交通史、商业史、军事史和全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米仓道”不仅是一个包括主道、旁道、支线和延长线的交通系统概念,而且是一个与米仓道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和由此体现的人地关系系统概念,在历史时期存在时空变迁,其历史地位在北方入蜀陆路系统中仅次于剑阁道,并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大连港的中转贸易(1907—193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贸易政策 ,190 7年后大连成了中国北方诸港与日本之间贸易的中转港。大连港的崛起 ,一方面加深了日本与北方诸港的贸易交往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连与北方诸港间相互地位的调适。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造成的南北满地理概念, 仅是以条约形式划定的非区域实体的空间分界范围。1906—1931年, 日本通过港口和铁路线的建设, 使其经济势力逐渐从东北南部扩大到东北北部; 同时, 俄国 (1921 年以后为苏联) 在东北北部的经济势力范围则逐步退缩。随着港口—铁路网的完善, 1931 年后日本确立了在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霸权。  相似文献   

13.
王列辉  朱艳 《人文地理》2018,33(4):121-129
基于1995、2005、2015年的中国国际航运数据,运用枢纽度模型与复杂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地位变化,结果表明:上海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港口,联系航线比重上升,范围扩大,强度增强,与东南亚的港口联系最为紧密;中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网络由香港、上海(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向上海、宁波、深圳、香港的四中心发展,上海港成为四中心港口之首,上海港和宁波港同质竞争激烈;最后,从港口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建议,包括东南亚发展战略、港口协同发展战略、金字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后即迅速跃升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海通过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将其外贸影响辐射至大半个中国,显示出其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利用系统的海关数据及文字报告,阐述了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上海的外贸转运网络及其特点,以此为视角反映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4个大区级中心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关系协调至关重要。论文认为,未来15年,沈阳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不会改变,但是,面对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其大区"龙头"作用特别是经济核心地位会相对下降。大连会渐显其大区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长春、哈尔滨市的次级中心地位依旧,分别承担起国家汽车、光电子、现代农业基地和重型装备制造业、冰雪旅游、对俄贸易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新放  吕靖 《人文地理》2019,34(6):110-119
为明确港口连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基于港口供应链视角,从港口面向内陆、内贸和外贸连通能力构建港口连通性模型,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2002-2017年间中国环渤海港口连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除天津、青岛和大连港连通性最强外,内陆、内贸和外贸连通性最强分别为日照、唐山和烟台港,连通性最弱分别为威海、丹东和盘锦港,黄骅港增速最快;②连通性分布具有多核心-边缘特征和多门户港口并存格局;③连通性影响因素具有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但均对连通性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使决策者明确港口运输的连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港口规划布局和提升在港口供应链中地位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苟倩  王成金  程佳佳 《人文地理》2017,32(6):95-103
粮食运输关乎中国民生大计,而港口是其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本文以中国港口为研究对象,着眼于1982-2013年,从进出港、进出口等角度,深入考察中国港口在国内外贸易中的职能分工与变化,归纳其空间模式。同时,从粮食生产分布、产需差异、需求结构、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港口粮食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出港格局先是“向环渤海地区集聚”再“轻度分散”,进港格局则从“以北方港口为主”向“较为分散”演化,环渤海港口一直承担着中国粮食的出口职能,粮食进口则由“北进”向“南北同进”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