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北亚民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方衍最近几年,学者于东北亚地区民族研究多有所得,成果卓著。通常认为,东北亚即亚洲的东北部,一般指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东部和蒙古国一带。东北亚地域广袤,周原,自古居住着许多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唐朝东北边疆战略中,营州与幽州互为援手,几度分合。武德元年至贞观七年,唐朝对东北边疆经略持防御态势,以幽州辖营州。贞观八年至万岁通天元年,唐朝对东北边疆经略转为进攻态势,战略重心前移,营州从幽州独立,成为经略东北边疆的前沿重镇,幽州退居辅助地位,成为支撑营州的后方基地。契丹叛唐后,以营州为中心的东北边疆防御体系基本瓦解,东北边疆防务改由幽州负责。后鉴于东北亚形势的变化,唐朝转以积极进取态势加强东北边疆军事防御与控制,继续发挥营州东北边疆桥头堡作用的同时,以幽州辖营州,全面统筹东北边疆事务,二者合力,共同屏障东北边疆,维护东北亚区域安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东北地缘关系及因应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士君  陈才 《人文地理》2003,18(6):16-19
本文以历史、现状、未来的视角对中国东北及东北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总结和趋势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应对策,即:在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合作,防御日美联合及其构建地区性防御体系;在地缘经济方面与日韩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策略方面,推进对国内和对国外两个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促进区际联系和国际合作,用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的良性发展,为东北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祥博  张帅  旺旦次仁 《神州》2012,(33):226-226
中国构筑东北亚各国全新的合作体系,与东南亚区域战略相呼应,为中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东北亚区域政治外交的基本方向主要体现在构筑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尽可能避免区域纷争或冲突、遏制竞争势力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位于东北亚的中心腹地,是辐射东北亚诸国、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重要枢纽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志》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要举措,它可为实施《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打造信息交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料、开辟绿色通道,详细记述龙江丝陆带发展历史。龙江丝陆带按通道可分为陆海联运通道、铁路通道、公路通道、水运通道、航空通道等。按产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又可以哈尔滨为核心枢纽,分为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龙江丝陆带共覆盖省内及内蒙古自治区51个市、县(区)和俄罗斯、韩国14个城市。论文还对《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志》结构、体例、断限、编写原则、篇目设置等进行了谋划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疆,东、北、西三面环山。北、东与苏联隔江相望,其南与吉林为邻,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从古代起就是我国中原文化与东北亚各族发生文化接触的桥梁地带。地下保存着大量古代先民活动遗迹。田野考古调查的发掘资料生动地记录了黑龙江古代各族开发祖国东北的历史进程,以及他们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中国东北与俄国的贸易大致可以分成自由交流、边境互市贸易、商埠贸易三个阶段;在贸易性质上,从作为外交关系的副产品转变为近代经济行为;在贸易规则上,由自发无序到法制有序;主要贸易场域则由边境蔓延至东北腹地.清代晚期中俄间的贸易始终是在俄国侵华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俄国为获益最大方.但中俄间经济联系的长期存在,对清代中国东北的开发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秋红 《满族研究》2004,2(2):56-59
据考证 ,我国东北亚地区是萨满教的发源地。无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讲 ,这里都天然地具备产生原始宗教的丰厚土壤。东北处于儒家文化的边缘地带 ,萨满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一直比较深远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取向发挥着能动作用 ,成为塑造东北民间文化精神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史志》2007,(11):F0002
同江市位于我国东北两大名川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东北亚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啥巴边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港口、第二大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重要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东北满族文化教育简论张杰清代东北地区的满族文化教育,发韧于辽东,盛行于吉林、黑龙江,并给东北其他各族人民以重大影响,构成区域文化的突出特色,是研究东北亚文化的基本课题之一。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对其文化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努尔哈赤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0,15(1):52-55
本文以东北经济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为基础,以人地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通过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对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区划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to condemn North Korea (DPRK), China’s successive leaderships have dealt carefully with Pyongyang, especially vis-à-vis it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This moderate stance reflects the two countries’ decades-long relationship, summarised in the Chinese idiom that Pyongyang and Beijing are “as close as lips and teeth”. Nevertheless, the DPRK’s third nuclear test in February 2013 raised enormous challenges for the new Xi Jinping leadership to maintain the previous DPRK policy focused on the status quo and stabilit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China’s attitudes and policies towards the DPRK after the provocative third test signified a possible reorientation of Beijing’s DPRK policy. This generated repercussions in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and prompted debates among experts. This article asks how these events should be understood and what their implications are for the Xi leadership’s policy on the DPRK, the stabilit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rtheast Asia. Given China’s compet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 major powers, we conclude that the Xi leadership will not abandon the DPRK; indeed it will reinforce the policy of strengthening China’s influence over it. Nonetheless one aspect of doing so will involve China opening up to other – cooperative, multilateral – approaches to reinforcing stabilit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 Nor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4.
高乐才 《日本学论坛》2002,1(3):139-143
"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中国整个东北之后,日本关东军、日本政府便开始积极策划向中国东北推行"武装移民"的侵略政策.到1937年日本实施"百万户移民"之前,先后向中国东北"武装移民"五次.日本"武装移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用日本移民来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配合日本关东军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加强殖民地统治,达到长期霸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春 《人文地理》1996,11(1):66-69
本文试从揭示东北地区与周边邻国开展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特征入手,根据各种因素对经济开放的影响,侧重于对东北地区对外合作的有利地理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探索该地区顺应和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与结构看凤林古城应该是一座王城。但其所呈现出的规则与不规则共存的现象也表明它仍处于初始形态。尽管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仍然基本上可以把凤林文化认定为挹娄的文化遗存。通过对汉魏时期东北亚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到包括朝、日两国在内的东北亚各民族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国家阶段。凤林文化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在公元3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肃慎族系"的挹娄也已进入到了国家阶段。这说明凤林文化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明源头之一,它的出现填补了东北亚历史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institutional multilateralism in North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t peace”. 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article is that a self-organising peace process arising from institutional multilateralism is constrained and enabled by the existing “morphogenetic fields”, the formative social spheres of collective action. Similar ideas or initiatives that are pursued by an agent/agents may result in different consequences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rphogenetic fields. This argument is examined through two case studies. The first is Jean Monnet in Europe, who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 and the other is Ahn Jung-geun in Northeast Asia, who proposed the detailed ideas of pan-Asianism akin to Monnet but failed to play a role as an agent. The ca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feature of the morphogenetic fields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 agency at a critical juncture, while the agency is bounded by the particula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ditions of the morphogenetic fields. In search of an emergent peace process in Northeast Asia, this article particularly highlights the Six-Party Talks, arguing that they are a by-product of, and an alternative to, the San Francisco System.  相似文献   

18.
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受区域环境与经济成本的双重约束。基于100年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化过程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与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作者探讨不同时间序列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37个城市区域的人口、经济等的空间集聚与边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扩展等,揭示东北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化机制,并预测其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春丽  刘鸽  刘继斌 《人文地理》2006,21(1):116-119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文脉分析,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十大类,针对这十类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产品开发构想,并根据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组合情况构建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了"三个核心、十五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