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之一。本文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阐述了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最后论述了目前文化景观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塞尔维亚巴契及周边地区文化景观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项目,与同处于欧洲与北美地理文化区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对比分析,呈现出立体的多元文化内涵与多层次的人地互动层级,具有独特性与典型性。多元文化层面,历史上频繁的人口迁徙与政权更迭造成文化碰撞与交融,巴契地区兼收并蓄而不迷失于外来文化的洗劫,体现了文化韧性,形成了动态发展中包容多元的文化格局。人地互动层面,从对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地理条件的适应与改善,到构建对外防御体系,营造了安全、宜居的栖息地,并通过多瑙河、莫斯通佳河水网体系与外界的联系从更大尺度体现了区域的节点与沟通功能,成为培育多元文明有利的内部条件。巴契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与持续的人地互动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营造了这处演进型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明清广府古村落文化景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府民系为汉民族几大主要民系之一,广府文化是一种肇始于秦汉乃至先秦、茁壮于唐宋明初、成熟于明中叶乃至近代的,并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地区的民系文化,其诸多文化现象自成体系,在全国独树一帜,本文将就广府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作粗浅的分析,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广府乡村聚落及其乡土文化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重塑广府乡土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4.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流域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是当地先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典型文化景观,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研究发现,沙田文化景观在看似统一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发展为具有可识别性的、差异化的动态结构。其文化价值可经由环境基底、聚落肌理、居祠结构、建筑特征、农业资源5个主要景观要素承载。沙田文化景观从宏观到微观,在空间结构、空间模式、空间要素方面价值突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社会与文化的关联性,并构成连续的空间与时间连接。空间结构层面的价值与区域环境相关联、空间模式层面的价值与内部系统相衔接、空间要素的价值与具体景观要素相对应,三者综合反映了沙田景观的多维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梁勇 《世界遗产》2013,(6):64-67
葡萄园文化景观是人类在长期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和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具有较高的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可以为社区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持,所以葡萄园文化遗产的国际认知度很高。  相似文献   

6.
<正> 风俗文化是文化系统中最具有传统性的一个层面,千百年来,“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民间的节令、婚姻、丧葬、祭祀、饮食、产育、医药、乡规民约、礼节、风尚、习惯等社会现象或行为,内涵非常广泛。风俗与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水平、地理环境和人们心态意识有很密切关系。司马迁说:“礼从宜、事从俗”,东汉应劭则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的文化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佛教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佛教的起源、传播及景观,详细地论述了佛教的寺院殿堂、雕塑与绘画、佛教音乐与风俗等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核心价值概述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缓冲区7270.31公顷,其中西湖面积占559.30公顷,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其他文化史迹.  相似文献   

9.
<正>遗产分布:浙江省杭州市列入标准:(ii)(iii)(vi)列入时间:2011年核心价值概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缓冲区7270.31公顷,其中西湖面积占559.30公顷,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其他文化史迹。  相似文献   

10.
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既是自古以来一种独特文化传统的延续,又是人类不同文明交融的美丽结晶,展现了不同文化价值的交汇以及岭南侨乡建筑和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的演变与发展。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稻作文化区域历史上长期动乱的社会生活形态的见证和综合产物,也显现出传统乡村社会向近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以及移民文化的特殊历程。开平碉楼与村落最典型地代表着一种独具艺术风格、地域特色、时代标志和审美价值的建筑类型和乡村规划,展现了人类建筑文化交流与景观组合的一个杰出品类。别致、挺拔的碉楼与传统、质朴的村落、竹林、果园、山水和稻田,共同构成优美的文化景观,杰出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遗产"是近期文物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是景观,应兼具自然形态魅力和美学情感内涵,如泰山、哈尼梯田和中国传统园林,同时体现了自然与文化之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从湖湘文化的形成入手,阐述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基本定义,介绍衡阳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挖掘湖湘文化对于衡阳非物质文化景观形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期促进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概述 哈尼梯田分布于海拔170-1980米的广阔地带,面积达上百万亩,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哈尼梯田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共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以梯田为轴心展开,具有历史、科学、经济、文学、艺术等丰富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创造和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突破了以往文化遗产的范畴,以更具生机的要素结合和更为复杂的文化内涵,在更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进行拓展和延伸。其中,城市类文化景观往往是经过几个世纪,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发展变迁逐步形成的景观;往往是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为广大民众所熟悉的景观;往往是反映文化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马蜂窝和携程旅行网的10800条游客短评,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对黄山市5个典型旅游地的游客徽州历史文化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景观要素、感知评价的词频数最高,"古村落"感知形象突出;游客对徽州历史文化认知评价正面情绪显著;"门票"和游客负面情绪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可用多种方式表示.当穆斯林侵占伊比利亚半岛,继而又攻陷巴尔干半岛时,除宗教外,还带进一些看得见的实质性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建筑物.今天我们称之谓"西班牙式"或"地中海式"的建筑,其拱门、柱廊和华丽装饰,均源出摩尔时期.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成千石像和纪念碑装饰他们建造的巨大公共建筑,使美术在社会上占突出地位,并使它们在景观中更为显著,人们在形容遥远的地方时说"那里的风景和声音……"是的,还有声音,音乐在我们对某地的总印象中也占一席地位,黑非洲的爵士和布鲁斯联系着产生它们的传统与文化,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整个文化.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景观与环境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吉  邓文 《四川文物》2006,(5):44-50
岷江上游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脉东缘,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鲜明,是藏彝民族走廊中最独特的一个区域。本文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为时间断面,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探讨文化源流、聚落建筑、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以及文化传播等要素的呈现,并分析背后的环境机制以及景观呈现对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对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属文化范畴,虽是一种特殊、无形文化现象,但通过它的载体——人群的活动,便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构成语言景观.人们每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很容易觉察到语言景观差异.方言地理主要是研究方言形成的历史空间过程,分布类型和格局,以及由以上因素构成的语言景观的地域差异等.1、广东方言区形成的历史空间过程广东现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种方言相互取代、交融、渗透和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不断扩散、辐合、叠交的空间过程.其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古代移民方式,以此奠定了广东方言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