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是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他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和三联书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影响很大。邹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韬奋出版奖"和"长江韬奋奖"分别是我国出版界和新闻界的最高荣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战斗在新闻出版战线上──从《生活》周刊到《大众生活》述要俞筱尧胡愈之曾经说过,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那里只要有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不知道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现值邹韬奋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特将邹韬奋在新闻出版战线上的斗争经历简要叙述于后。接办...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8,(2)
1935年间,胡绳从北平辍学南归,住进上海的亭子间,一边写作,一边埋头研读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古典哲学。然而,日本侵略者的大炮轰鸣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不满20周岁的胡绳别无选择,不久即投身于伟大抗日战争的洪流。他于1937年间到了武汉,担负起《全民周刊》的编辑工作(这个杂志由柳湜主编,后来与邹韬奋的《抗战三日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同时还为《新学识》等刊物撰写文章,又办了个名叫《救中国》  相似文献   

4.
梦菲 《文史月刊》2006,(4):10-17
邹韬奋从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邹韬奋逝世5周年之际,周恩来曾经饱含深深的怀念之情为他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这款字字千斤的题词是对邹韬奋一生的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一生处在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年代,胡愈之与之并肩战斗了10年,并曾给予他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讲到3O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有这样一段话:在团结广大爱国者,发展进步力量方面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是共产党人对《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的帮助。《生活》周刊原来的内容主要是谈论个人修养问题,进行一些“职业指导”,其政治思想倾向属于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6.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我们从邹韬奋和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交往中,看到的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和帮助。邹韬奋先生出版过散文集《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堪称是现代散文家。自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后,他的活动主要在办刊物和办书店这两项事业上,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受到左翼的、进步的作家普遍尊敬和信赖──无论是在人品上还是文品上。这在中国新闻界和出版界可以说是少有的现象。先从鲁迅先生说起。鲁迅与邹韬奋,1933年1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上海分会成立之时,他们二人均为执行委员。鲁迅…  相似文献   

7.
报人邹韬奋     
周利成 《百年潮》2022,(5):76-82
<正>1944年7月24日,年仅48岁的著名记者、出版人邹韬奋在上海病逝。全国新闻界获悉后,纷纷在报刊上撰写文章、诗歌、挽歌。1946年7月20日第33期《风下》周刊还出版了“民主战士青年导师邹韬奋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特辑”,刊发了沈钧儒、胡愈之、郑振铎、茅盾、黄炎培、陶行知、沈兹九、陈仲边、金丁、胡守愚、杨骚、殊群、丝丝等十余位友人、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办过《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等报刊,并创办了生活书店.在他生命的后20多年中,他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改变主张.他在1944年6月2日口述的遗嘱中写到:“我死后……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他于同年7月24日去世.9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致其家属的唁电中  相似文献   

9.
赵文 《安徽史学》2006,5(4):88-95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始终关注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问题,对日本侵华的原因、方式等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揭露,并呼吁国人团结一致,抵御日本的侵略.<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的分析、认识及其抵御主张,吸引了大批读者,为其赢得了声誉,奠定了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抗日救亡活动的舆论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毕云程在《邹韬奋先生五周年祭》中提到,1931—1932年,《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最近我们的思想和态度》,引起当局的不满。于是,"有一天,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来访问先生(邹韬奋),亲自驾着汽车把先生接了去……约莫过了四  相似文献   

11.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4):120-136+154
1929年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故宫周刊》创刊发行,这是民国时期故宫出版刊物中社会影响最大、刊期最长的文物刊物,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份艺术类刊物,在故宫出版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影响深远。该刊刊登了大量宫廷史料文献,包含青铜器、古玩、书画等,涉及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演剧文献亦占不小比例,如戏台、戏衣、切末,全本《鼎峙春秋》、已散轶流失的《画兰》剧本等。本文对《故宫周刊》中的演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考证,旨在提高学界对《故宫周刊》文献价值的认识,为宫廷演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声》周刊介绍赵可《大声》周刊于1937年1月17日在成都创刊,由中共地下党员车耀先和一批爱国进步青年主办,历时一年零七个月,是成都地区宣传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的著名进步刊物。一《大声》的诞生及发展历程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国出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新生》被封后出版的《斗生》唐勋1933年12月,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查禁。第二年2月,韬奋的好友──忠贞的爱国志士杜重远主编的《新生》周刊创刊。《新生》保持了《生活》爱国的战斗的风貌。1935年5月,因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涉及日本天皇,日本即...  相似文献   

14.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香港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理论刊物,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诠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回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展示,担负起在国统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重任。《群众》周刊为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采取了灵活多样、贴近实际的传播方法,如借助纪念活动刊发纪念文章、理论推介与理论交锋并举、通过刊载广告推介进步书刊、通过开辟读者信箱解疑释惑。《群众》周刊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有效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塑造了中共领袖群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前,“五四”运动卷起的新潮冲击了全中国,整个社会在文化思想上受到了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震荡,在这期间出现了大量传播新文化新思潮的进步刊物,《星期日》、《四川学生潮》、《威克烈》等即是四川地区创办的有相当影响的宣传刊物。四川创办较早的宣传新文化的刊物是《星期日》周刊,由“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会员编辑、发行。(图一)1919年7月13日在成都创设,1920年7月停刊,共出52期,因每逢星期日发行而得名。它的形式与当时具有全国影响的《每周  相似文献   

16.
俞林昌 《古今谈》2000,(3):53-54,58
徐白民,诸暨人,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时,与宣中华、俞秀松等是同学。当时的第一师范校长是经亨颐,他思想进步,作风民主,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陈望道、刘大白等到校任教,并发起创办《教育潮》周刊,还允许学生组织进步社团,自由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允许师生编印《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一师当时已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然而这却招致一批反动派人物的大不满,浙江省长齐耀珊,悍然下令查禁《浙江新潮》,并命令学校解聘陈望道等,经亨颐拒不执行。教育厅长夏敬观于是施行调虎离山之汁,将经亨颐调任教育厅视学。学生闻讯,发起“挽经”运动,于是酿成了“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拒贿     
富春 《文史天地》2003,(7):62-62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韬奋先生看了信后,派人明察暗访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正当稿件排印时,王伯群得知了此事,他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了十万大洋前往《生活》周刊社同韬奋先生“谈判”。“交际博士”先开口:“邹先生,王部长最近拨了一笔公款,对…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研究》2012,(2):159-160
《抗战史料研究》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的以抗战史料研究为主的学术性刊物,现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半年刊。本刊前身为《中国抗战研究动态》,创刊于2006年,至今已经出版34期,在全国抗战史研究领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刊物定位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繁荣抗战史料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传承和弘扬抗  相似文献   

19.
《少年中国晨报》亦称《少年中国》,是美洲中国同盟会总会的机关报。一九○八年同盟会员李是男等十数志士在旧金山组织了进步团体“少年学社”,并创办《少年》(亦名《美洲少年》)周刊,宣扬“革命排满”。一九一○年二月孙中山行抵旧金山后,即着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主张和进行筹款工作,少年学社热烈相助。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发展组织,李是男、黄伯耀遵照孙中山的建议,改组了少年学社及《少年》周刊。在孙中山的亲自主盟下,少年学社成员一律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20.
(一) 1936年2月最后一天,上海码头。一位中等身材,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人随着人流匆匆踏上停泊在江面上的一艘客轮。这是一艘由上海开往香港的客轮,那位学者模样的乘客,倚扶在舱外甲板旁船舷的栏杆上,默默地注视着远方。他就是曾因主编发行量达15万份的《生活》周刊而著名的邹韬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