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州道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路网分布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腹地。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可以断定这一地区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运盐驼道,在沙漠戈壁中与灵州道交错重合。骆驼是古丝路的象征,在处于农牧文明交汇地带的盐运路网中,它们与驼客和谐共生,产生了颇具人类学研究价值的骆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疆境内,东天山北坡,巴里坤、木垒、奇台三个县城自东向西,依次坐落.互相依存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在历史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末民初,三个古城都是绥新驼运的“小八站”之一,负重的驼队出古城子(今奇台),过西吉尔,过东城,过木垒河到镇西县(今巴里坤)至哈密。  相似文献   

3.
古城奇台昔日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誉.尤其是清王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以后,古城奇台盛极一时.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商品贸易十分活跃,这不但给当时古城奇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给今天留下了丰厚的古钱币遗产。奇台出土的铜钱数以吨计,其中大多数为内地清代的制钱。有了这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4.
正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南部地区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尤其在中东地区政治不稳、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联系面临危机时,其重要作用数次凸显。丝绸之路的数条支线是保障欧亚地区商贸往来能在数个世纪保持不断的最重要因素。近现代时期,随着国际商路重心逐渐转向海洋,丝绸之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上述地区之间建立的文化经济联系仍在不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直至今日,多民族和多宗教文化仍然是上述  相似文献   

5.
韩保全 《文博》2006,(6):52-55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4月23—26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反思、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贸易、国家政策与海上丝绸之路、海疆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幕式上,彭卫、吴义雄分别作了大会发言,评述了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相似文献   

7.
时讯点击     
联合国“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目前正启动“丝绸之路区域项目”,以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复兴这一古老而文明的贸易通道。据介绍,该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联合发起,旨在复兴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三个重点领域的经济合作。中国与中亚各国已召开了“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启动会议,与会各国希望通过这一项目的启动,促进贸易和货物转运方面的合作。据了解,历时两年的“丝绸之路区域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地区发展第一…  相似文献   

8.
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看世界多元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师平 《收藏家》2012,(10):37-41
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三大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联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西汉,至"大航海时代"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属于世界贸易文物,其文化特点是既有输出也有输入,体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丝绸之路旅游、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不断升温,使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丝绸之路学成为方兴未艾的世界性话题,有关研究成果也源源不断地产生。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国家发展、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与交流,集中展示学术界有关丝绸之路历史、文  相似文献   

10.
古城奇台,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石器遗址和汉唐古城遗址。东汉永平18年(公元75年),戊己校尉耿恭顽强抗击匈奴而坚守过的疏勒城就在奇台县境内。另外还有两处唐代古城遗址。丝绸之路北线开通,奇台成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尤其是清王朝重新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属于比较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商贸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路上丝绸之路的一天重要海上经贸通道,最早史料记载在汉代已经开始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泉州作为我国当时重要的出海港口,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进程。文章研究中将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背景,探讨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笔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泉州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盛况,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宁波倡议     
《中国文化遗产》2006,(1):69-6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海洋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来中外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遗产与宝贵财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与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崇高而神圣的职责,是人类实现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14.
黄晓宏 《丝绸之路》2010,(14):23-26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一度繁荣,国家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的发明、中国瓷业中心的南移、瓷器烧造技术的进步、中国瓷器价廉物美、广泛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艺术欣赏性等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海上陶瓷贸易以两条路线为支撑,以众多贸易港口为依托,陶器贸易遍及亚、非、欧、美、澳等各大洲。这一时期输出的种类繁多的瓷器,对内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对外间接或直接传播了陶瓷烧造技术,也改善和丰富了所达之地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了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丝路文物是丝绸之路兴衰史的实物见证,是研究沿丝绸之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整个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最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当前形势下,丝路文物又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进行对外开放意识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丝路文物还是一笔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古朴博大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来观光旅游、考察学习。因此,重视对丝路文物的研究和利用,不仅是研究历史,弘扬丝路文化的需要,而且是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对外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需要。一、丝路文物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一大优势。丝绸之路作为横亘欧亚的交通大道,作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友谊之  相似文献   

16.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各族及中亚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功业彪炳史册。从此"丝绸之路"上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方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络绎不绝,而五铢钱为丝路贸易的畅通繁荣发挥了重要的货币媒介作用,对中西贸易交流史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4,(1):I0001-I0001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海上交通路线,以丝绸贸易为标志,成于秦汉,荣于三国隋朝,炽于唐宋,延于明清。学者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理解,在道路起止时间、地域范围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对其历史存在却并无异议。我省凭借着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积淀了丰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最早的始发港——徐闻、最大的贸易口岸——广州等诸多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颇负盛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时期在奇台地区的屯田是奇台屯田史上的一个高峰,军屯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屯田形式,一直延续到乾隆末年。军屯前期以换防绿营兵为主,以后逐渐转变为携眷到屯永驻,并且向民屯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0月20日至22日,"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博物馆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地区行署主办,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博物馆承办。本次会议主题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和贸易进行,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贸易中转站和交流的集散地,其经济社会发展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因而此次会议在国内外学术界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1):30-33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线路,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然后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延伸,抵达中亚,再穿过中亚、西亚和南亚,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在形成之初,这条商路的功能之一是丝绸贸易,反映了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正因为此,19世纪70年代德国历史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7世纪古代中国通过海上线路,与亚、非、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进行跨文明、跨文化的交流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