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战时期远东中苏美关系的战略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战时期远东中苏美关系的战略演化王家福〔编者按〕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为纪念这场空前规模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本刊特在第二、三期开辟专栏,刊发有关二战史方面的文章,以期警示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同时,历...  相似文献   

2.
《海德公园宣言》与二战期间加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分水岭:两国关系由战前的彼此疏远发展为战时的相互合作。在两国关系改善的过程中,1941年4月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共同达成的《海德公园宣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将分析《海德公园宣言》产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对战时加美关系的影响。一加拿大与美国地理毗邻,同为北美国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拿大长期与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保持密切的联系,而对其强邻美国一直存有戒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加美两国尽管经济贸易有较大发展,但政治上比较疏远。战争的爆发改变…  相似文献   

3.
“一群数量众多而且被普遍忘却了的中低阶层的人们”,作为战争的棋子,“他们曾被遣往海外协助建立强盛的帝国势力范围”,同样,战败之后,这些平民也是命途多舛,背负了整个民族的罪愆  相似文献   

4.
边吉 《文史精华》2013,(3):10-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际上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战略预言家”,他准确预言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被时人誉为二战时期的“诸葛亮”。这人就是当时已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1941年2月,陈孝威在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希特勒德国不会再与苏联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5.
<正>伦敦丘吉尔作战室(CWR,Churchill War Rooms)的丘吉尔博物馆地图室展示有二幅大尺寸地图:不列颠群岛及北海地图(2208mm×2815mm)和世界地图(5410mm×2460mm)。为配合地图的陈展状态,对处于展览原位的地图相关区域进行表面清洁、加固和修复保护。诺佳修复工作室(Noga Conservation)修复人员经调查和测试发现,地图损害大多是由于自二战以来持续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德军的入侵打破了苏联北极地区以往的平静与闭塞,苏联北极战场就此开辟。为阻断盟国租借物资在北极航线上的运输,德军采取了进攻摩尔曼斯克、打击北极航线上的盟军护航队和袭击喀拉海域的苏联极地站等军事手段。苏联最初在北极战场上遭受了严重打击,随即调整策略,撤离了摩尔曼斯克港的重要物资,并对北方海航道上的其他重要海港进行了改造。得益于对北极海域气象、冰情信息的充分掌握,苏联北方舰队随后在反击过程中将德军逼退。与此同时,北极航线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飞机转场的空中航线在二战期间成为苏联北极海上和空中的生命线。苏联北极战场对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加美关系史的立体式扫描——评《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史纲》王玮加拿大是当代世界上重要的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加拿大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因此,对加拿大的研究应当成为我国世界史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对加拿大的研究尚属起步...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刘士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意日法西斯先后发动和扩大了对外侵略战争,出于其共同的利益需要,他们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他们之间既合作又矛盾,既勾结又拆台。史学界过去对他们之间的矛盾方面研究甚少,实际...  相似文献   

9.
张志梅 《沧桑》2014,(6):26-2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至战时,因受国内因素和国际背景的制约,美国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战前的中立到战争开始时的扩军备战再到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政策的调整同时兼顾了美国国内垄断财团的需求、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国际上与英帝国、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及对外扩张。二战中美国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23年12月,一部分中国留法学生在巴黎郊外玫瑰城共和街创建了中国青年党。因标榜国家主义,人称“国家主义派”,由于各种原因,直至1929年夏,青年党在香港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始公开党名。其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李不违等人。青年党建党之初,“即以中共是唯一死敌”。声称;“本党一向本着‘敌我不并  相似文献   

11.
二战时期,欧洲犹太人遭到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虐待,从而沦为了难民四处寻求避难。但在当时的特殊国际情况下,欧美国家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的帮助。而中国在当时恰好处于一种合适的时机当中,从而使得这些犹太难民当中的一些人选择来中国上海寻求避难所。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的发现、整理和研究,能够全面厘清、重新评估并最终界定九四二〇部队的整体规模、人员构成、人员来源和职级军阶等基本史实问题,按图索骥亦可查核部队成员执笔的研究报告,有助于系统认知九四二〇部队的客观存在、基本状况和战时行为,对揭示二战时期日本侵驻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生物战部队有着重要价值。九四二〇部队从部队组建、防疫业务到整体的生物战谋略都是以七三一部队为核心,并且与陆军军医学校、七三一部队、一八五五部队、一六四四部队和八六〇四部队在人员进退流转、业务范围方面明显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裙带关系,呈现了日本生物战体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苏战争。苏联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有数百万苏军官兵在战争初期沦为德军俘虏,部分人当了伪军。苏联伪军的构成背叛祖国、替纳粹德国侵略者效力的苏联伪军民,主要由以下几类人构成:第一类是丧失了政权的原沙皇政府的武装力量残余。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仅半年多时间,当14个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新生政权进行武  相似文献   

14.
日军“慰安”制度初创于中国上海,此后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将“慰安”制度推向了西南太平洋海域周边的泰国、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香港以及所罗门群岛、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和岛屿,数十万欧、亚女性沦为慰安妇。从地域看,被日军强迫征集的慰安妇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和非洲人;从肤色看,慰安妇有黄种人、白种人和黑人。日军“慰安”制度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倾向,表明日军“慰安”制度在二战时期已经成为日军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德军的入侵打破了苏联北极地区以往的平静与闭塞,苏联北极战场就此开辟。为阻断盟国租借物资在北极航线上的运输,德军采取了进攻摩尔曼斯克、打击北极航线上的盟军护航队和袭击喀拉海域的苏联极地站等军事手段。苏联最初在北极战场上遭受了严重打击,随即调整策略,撤离了摩尔曼斯克港的重要物资,并对北方海航道上的其他重要海港进行了改造。得益于对北极海域气象、冰情信息的充分掌握,苏联北方舰队随后在反击过程中将德军逼退。与此同时,北极航线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飞机转场的空中航线在二战期间成为苏联北极海上和空中的生命线。苏联北极战场对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那些曾经领导华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华侨社团领袖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寇逮捕投入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整个东南亚  相似文献   

17.
一 劳工运动社会化的背景 1890年代,承认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通过工会运动,增进劳工当前利益的龚伯斯主义,即“务实的工会主义”压倒德列昂主义、德布斯主义和海伍德主义,成为有组织劳工的指导思想,是当时劳工运动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和第一步。随着产业工人逐渐成为工业无产阶级的主体,实现产业工人的工会化、社会化,成为劳工运动的新任务和紧迫课题。劳联坚持  相似文献   

18.
胡岩  周新 《中国西藏》2015,(1):73-7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美国军官携带罗斯福总统给达赖喇嘛的信函、礼品造访拉萨,打破了高原古城的宁静。美国总统特使战时的拉萨之行有着复杂的背景,其经过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西藏位于亚洲内陆的青藏高原,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又与外界交通不便,因而战争爆发后数年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从1 941年开始,形势变了。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即占领香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英国也被直接卷入在亚洲与日本的战争。美国随后开始给予中国大规模战争物资的支援。1942  相似文献   

19.
在战争时期,新闻宣传是另外一个无形的战场,是另一种形式的斗争。1938年3月,日军入侵并占领威海,扶植伪政权,利用新民会组织创办了当时威海发行量最大最重要的报纸《威海卫新民报》。由此,日军控制报纸的宣传内容,使之为宣传国策和侵略战争服务。抗战后期,为了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对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盘剥,其中他们发起的"军用机献纳运动"就是其中的一项,是日军在威海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梁占军 《世界历史》2005,(4):116-127
所谓二战遗留问题,是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成的、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我国史学界关于二战遗留问题(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已初具规模①。进入新世纪,随着新问题、新材料、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关研究更加成熟和深入。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我国二战史研究的领域,而且为促进战争遗留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了历史依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笔者对2000年以来国内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回顾和梳理,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特点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