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见得?有诗为证",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老套路,也是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新问题。在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将诗歌作为"价值最高之史料",并在叙事的过程中彰显历史写作之诗意的典范著作,是伊懋可《大象的退却》的一大特点。作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大象的退却》以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大量引用,提出了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史料问题:诗歌在何种意义上可以作为可信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玉 《史学集刊》2008,(2):106-114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留下了解读的难题,多年来聚讼纷纭.本文以<劝学篇>为基础,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思想尽管是以君臣之纲为基石的德治主义,但并不影响张之洞在事实层面上对民权事业的实质推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0~2010年《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所刊论文和书评为基础,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对近十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和动向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环境史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继续拓宽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传统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围,而且还对过去的研究主题进行重新思考.与此同时,不断地涌现着新的环境史研究热点,如海洋环境史、环境正义、少数族群等.此外,综合环境史的研究也逐渐引起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1914年年底问世的《欧洲战役史论》,是梁启超撰写的中国最早的“一战”史研究专著,该书致力于探讨“一战”爆发的原因等问题,不仅文辞畅达,引人入胜,而且蕴含了其经世意识与史学观念的变革,集中反映了梁启超自觉开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风范。从梁氏自己撰述、主持《大中华杂志》、主编丛书的设想和各种评论等综合角度来看,他在兴起阶段的中国“一战”史研究中实具有一种全方位的先导性,充当了引导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对他之后中国“一战”史研究加以细致清理,便能证实这一点。梁启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考察和思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由热衷政治到专事学术的人生转变,而且可以见证其史学及文化思想从崇尚“进化论”、追求“现代性”到对其予以深度反思的心路历程,具有某种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1920年来华讲学,归国后即出版《中国问题》一书,他的在华言论和在《中国问题》中的见解,在中国留下了复杂的影响,保守派说他太激进,激进派又嫌他太保守。其实,罗素主要不是为中国的出路开药方的,他是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为人类的未来计发表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看法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对《中国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罗素的言论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抗日战争研究》载文进行分析。在研究者方面,论文作者与发文数量分布和洛特卡分布有差异;研究者地域分布、所属机构分布、学术身份分布、年龄分布、核心作者分布呈集中特点;合著不是主要著述方式;发文数量分布不均衡。研究机构发文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机构。根据现有资料,对《抗日战争研究》进行简单评价,并指出定量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2期刊发专题论文、学术评论和读史札记19篇,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内容。《殷卜辞所见"未(沬)"地考》和《从卜辞"亚"字的一种特殊用法看商代政治地理》两篇论文讨论的是殷商的地理,前文指出殷卜辞中的"未"地就是传世文献提到的牧野之战的发生地"沬";后文提出在传统的内外服观念外,商代可能还存在一种对大邑商边缘的政治地理认识。《简牍所见秦及汉初"有爵寡"考论》和《长沙东汉简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2期刊发专题论文和读史札记14篇。对于历史尤其是早期历史研究,新出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如以往,本期有多篇文章使用了新出资料,且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所措意,值得关注。随州曾侯编钟铭文是近年来公布的先秦重要资料,涉及曾国族属及其历史,《曾侯与钟铭"君庀淮夷,临有江夏"解析》根据铭文的表述和用语特征,对相关问题以及如何使用铭文资料进行了探讨。"太一"神在战国和秦汉社会影响颇大,《楚简"太一"性质考》考察了战国时期"太一"的地位。关于汉代案比制度,传世文献的详细记录最早见于东汉,张家山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成生  李婷婷 《沧桑》2010,(2):198-198,200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朱绍侯先生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中国古代史教材建设,致力于把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方法融汇于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纂之中,在成功主编了十院校本《中国古代史》之后,以耄耋之年又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实现了史学思想向本然的回归。以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从学术史的层面总结朱绍侯先生在教材建设方面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把握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正前言近一二十年来在台湾口述访谈的风气大开,可谓众声喧哗,成果丰硕,由庶民角度出发的历史成为最能吸引众人目光的叙事。口述访谈是透过深度访谈以发掘个人记忆而形成的历史,因此西方学者开始探索历史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讨论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哈布瓦斯则认为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  相似文献   

16.
正郑大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228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当代国人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魂牵梦萦的大事。郑大华著《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系统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近百万字,主要考察了民族复兴思潮的演变、内容及其影响,指出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留给我们四方面的启迪:第一,民族复兴不是汉族或某个少数  相似文献   

17.
正张太原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56元该书以《独立评论》为中心,深入探讨了主义与政治的关系。五四时期,胡适曾明确地反对谈主义,并与李大钊进行了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论争。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他自己竟然也大谈起主义。现代中国,思想以主义而分,政治为主义而干。任何个人与群体要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都要跻身其中。不谈主义,政治主张就没有听众和市场,而谈政治、干政治,则更离不开主义。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趋向之中,政党大行其道,从而把主义和  相似文献   

18.
孙宏云 《安徽史学》2005,(1):118-125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之旨,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结合文本分析,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三、萧著在学界之反响.  相似文献   

19.
郭象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庄子的思考,以建构古典自由秩序为中心,是中国古典自由思想的典范。他以多元有机的本体想象为依据构想政治生活,提倡以多元、自发的自然秩序为政治基础,弱化权力,反对对社会的干涉,并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理解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郭象为玄学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庄子政治思想的修正与完成。  相似文献   

20.
前  言本稿拟对前近代中国史的后半部 ,即宋至清中期约九百年间的研究现状与课题试作一综述 ,其中不仅叙述日本方面的研究 ,亦就管见所及 ,言及国际性的研究动向。从时期来说 ,2 0世纪 80年代之后 ,由于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 ,研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又处于冷战结束后的政治状况及“近代相对化”的文化潮流中 ,研究者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 ,即以这 2 0年来的动向为中心 ,同时亦涉及从 2 0世纪迈向 2 1世纪的长期展望。还有 ,我是专门利用汉语文献进行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 ,而本稿应涵盖的研究范围 ,无论从时期来说 ,还是从使用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