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才用人历来被有识之士看作是关系到某一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说:自古帝王都怕别人比自己强,而我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像是自己的一样;人的才能不能兼备,我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当君王的常常对贤者想占为己有,对不肖者欲置之沟壑,而我则对贤者敬重,对不肖者关心,使他们各得其所;当君王的多不喜欢正直的人,甚至对他们暗诛明杀,而我则重用大批正直之士,没有责罚过他们;自古都以中华为贵,以夷狄为贱,而我则同样看待他们。这五项,是我取得成功的原因[1]。唐太宗成功的要诀,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识人用人的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2.
重视平日练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春秋时代,孔子曾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大军事家孙武为吴王阖庐严格训练“女兵”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国时杰出军事家诸葛亮也说过:“夫既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集·文集》卷四《将苑·习练》)。唐太宗同样是高度重视练兵的,他说:“教阅之法,信不可忽”,(《李卫公问对》)为了保障国家安全,防御突厥侵掠,武德九年,即帝位不过百天的唐太宗,便日引十二卫小将和士兵数百人习射于显德殿前,并告诫说:“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  相似文献   

3.
一、“载道”与排佛韩愈主张“因文明道”。早在青年时代,他已经把自己的作品称作是:“皆约六经之旨以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上宰相书》)。后来他又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词.通其词  相似文献   

4.
金文中的“敬夙夕”与早期道德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敬夙夕”与天命观念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有:《蔡簋》:敬夙夕,勿法朕命。《师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师虎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夙夕”与“夙夜”同义。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又有:《师酉簋》:虔夙夜,勿法朕命。虔、敬同义。法,读为废,《诗经·韩奕》云:“无废朕命,夙夜匪懈,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夙夜”或“夙夕”即早晚,是一日之命,又称“小命”;“朕命”是周天子所受之天命,又称“大命”。“大命”由“小命”累积而成,《逸周书·命训》云: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福,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  相似文献   

5.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雍正帝以此为训,将务实思想贯穿于其整个政务活动之中。雍正帝之所以政绩卓著,与他在位13年间的务实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 为治之道在于务实 雍正帝明确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他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力除官场虚假积弊,努力创造一个务实治世的氛围。 1.劝诫“据实不隐”,倡导“秉公直陈” 实心任事是雍正帝对内外百官的根本要求。他颁谕说:“朕望天下督抚董率有司,  相似文献   

6.
“直言无隐”康熙《起居注册》载:康熙二十二年闰六月二十三日,部院以折本请旨后,康熙对内阁学士阿兰泰、佛伦等人说:“一切政事,皆国计民生所关,最为重大,必处置极当,乃获实效。朕每详览奏章,内有所疑,或折五六本七八本咨询尔等者,务欲得至当耳。今尔等不各以所见直陈,一切附会迎合朕意,则于事何益哉!朕从来不惮改过,惟  相似文献   

7.
沈淦 《文史天地》2014,(2):46-49
正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挥笔写下了类似于遗嘱的《帝范》十二篇,作为对皇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在其中的《崇文》篇中,一开始就指出:"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宏风导俗,莫尚于文。"确实,唐太宗不但亲冒矢石,南征北讨,武功赫赫;在文治方面,他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千古传诵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谏如流,任人唯贤,有一整套治国安邦之策,而尊儒崇文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刘鹗,一个主张引进外资修路开矿的改良主义者 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老残游记》一书的作者。在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之下,自称是一个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人。他主张引进外资,修路开矿。他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认为中国衰弱,必须改良,而改良则需开风气,欲开风气则须修路开矿。他说:“仆自甲午以后,痛中国之衰弱,虑列强之瓜分,未可听其自然,思亟求防御之方,非种种改良不可。欲求改良,必先开风气。欲开风气,必先通铁路。欲通铁路,必先筹养路之费。舍农工商矿,更有何赖。而农工商三者之利,其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先生天资敏慧,早在童年时代已经流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有一天,先生父亲的朋友来访,父适外出。及归,告父。父问:“来者何人?”先生回答说:“没有问姓名。”父道:“不问姓名,何用告我。”显然带有责备的意思。先生翘起左手大拇指说:“是这个人。”原来客去之后,先生把来客的容貌,已在手指上作了妙肖的默写。 先生虽然聪明过人,但始终认为“艺精於勤”。他尝言:“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我辈切实研究耳。”又说:“今欲成艺术家者,则有数种条件:一、须有极精锐之眼光,灵妙之  相似文献   

10.
(一)汉俗婚礼北京汉俗所行南礼,较之满俗,虽属稍繁,然亦相去不远.兹分述如次:说媒:大凡男女及婚龄,则父母晤年长之戚,串友执必殷殷,以留意执柯为嘱.受其嘱者,则于其所识中,择其年龄相若者,为之撮合之,俗谓之日“保亲”.又有营此为业者皆妇女为之,俗称日“媒婆”,此种人之为人说亲,两造不必相识也,仅由彼分向两家揄扬而已,彼辈既业此为生,则利婚之成.故所举门楣、品貌、性格、才艺,大率有枝附叶浮跨为多.  相似文献   

11.
金代世宗皇帝,讳雍,太祖孙,睿宗之子.他在位29年,是金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代明君.他效仿先贤,注意学史、用史.几乎遍读古书,从中吸取营养.读《汉书》,学光武帝之所为,说“朕近读《汉书》,见光武所为,人有所难能者.更始即害其兄伯升,当乱离之际,不思报怨.事更始如平日,人不见戚容,岂非人所难能乎.”①读唐史书赞魏征之能谏,说“朕观《唐史》,惟魏征善谏,所言皆国家大事,甚得谏臣之礼.”②又令译易、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5,(5)
贞观十五年(641)五月壬申日,京城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武成殿内,摆满了美味佳酿,群臣环坐,歌舞升平,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大摆宴席,招待“并州僧道及老人”,答谢他们上表请求李世民“以太原王业所因,明年登封已后,愿时临幸”。席间,面对这宏大热烈的场面,李世民感慨万端,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少时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参加宴会的“并州僧道及老人” 中,有与李世民旧日曾相识者,他们纷纷上前与李世民“道旧以为笑乐”。君臣之间,畅所欲言。李世民说:“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朕之故人,实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如何?人间得无疾苦耶?”众人奏道:“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陛下之力也。臣等余年,日惜一日,但眷恋圣化,不知疾苦。”同时,又“固请”李世民重返并州。李世民下令赐物给这些故人,同时作出许诺:“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旧唐书·太宗》)  相似文献   

13.
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三月 ,叛军侯景攻陷首都建康 ,梁武帝萧衍得知已不可能再决一死战后 ,叹息说 :“自我得之 ,自我失之 ,亦复何恨!”他是实际上成了俘虏之后 ,侯景让他饥渴而死的。《南史》作者李延寿在萧衍传记后有一段评论文字 ,其中说 :“自古拨乱之君 ,固已多矣 ,其或树置失所 ,而以后嗣失之 ,未有自己而得 ,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 ,以致穷门之酷 ,可为深痛 ,可为至戒者乎!”萧衍“自我得之 ,自我失之”这句话 ,稍为读过一些历史的人 ,大概都有印象。是因为它太深刻了?太沉痛了?还是其中有阿Q味?估计人们会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14.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 曰:“ 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而民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已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已者未定,何暇至于暴  相似文献   

15.
胡学彦 《古今谈》2007,(4):76-80
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宫卫近侍,并树所亲,禁省起居,纤微必知。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百官迁召,皆先到冀门笺檄谢恩,然后敢诣尚书……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诣阙上书曰:“夫四时之运,功成则退,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绌次,题为《处分语》。”“十道四方志”究系何书,它与《处分语》又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 如何正确地使用人才,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衰的大事。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凭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总结历代王朝在用人上的“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坠)诸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知人善任,随材器使”的用人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使文臣武将云集,佐助努尔哈赤完成统一大业,对建立和巩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癸未年(1583)努尔哈赤以十三付遗甲起兵,当时的形势是“兵不过百”,更兼其“一祖所生六贝勒之子孙亦欲杀朕,屡施毒手,竟未如愿,于是各处之满洲、汉人皆存杀朕之心,相继攻伐。”可谓内忧外患,处境十分艰难。可是经过三十六年的征抚,竟基本上统  相似文献   

18.
继贞观十一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九嵕山卜陵诏》之后不久,又诏曰:“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从此,“昭陵六骏”便列置在九嵕山北阙,越1200多年,经时代沧桑,始终忠实地陪伴在其英主左右;历代朝野亦奉为神圣而祭拜防护之。可是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大动荡,一股污浊贪婪的中外势力,乘乱世而将六骏盗出九嵕山。  相似文献   

19.
王也扬 《炎黄春秋》2008,(11):71-72
今年是光绪皇帝逝世100周年。光绪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有两点突出的事迹为历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当了把古代中国和平改造成为现代中国的尝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新党人。其二,在变法中,当大学士孙家鼐提出“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时,光绪回答:“吾欲救中国耳,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即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权位,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论学,有一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①章学诚强调“考索之功”,虽有其“乾嘉语境”,但此说对于开拓史学批评研究的新局面,仍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